分享

瓦格纳大法是怎么回事儿

 周原樵翁 2018-06-27

对于作曲家瓦格纳(Wagner),大众最熟悉的是他在《罗恩格林》中写下的“婚礼进行曲”,相比另一首,门德尔松(Mendelssohn)在《仲夏夜之梦》中的朝气蓬勃的同名乐段,显得如同一首圣咏。选择哪一首作为婚礼仪式的音乐,足以反映出当事人微妙的差别:如果属意瓦格纳,似乎场地最好定在祈祷意味浓厚的教堂;如果青睐门德尔松,也许一座闪耀着童话气息的城堡更合适。以此为例,瓦格纳的音乐风格便不难捉摸,他像天使又带着沉重的肉身。以下为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婚礼进行曲”,萨瓦利什指挥拜罗伊特节日管弦乐团和门德尔松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第四幕“婚礼进行曲”

尽管如此,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大众对瓦格纳远不如他的前辈作曲家比如莫扎特更亲切。莫扎特不但有获得奥斯卡奖的传记电影问世,而且作为胎教和幼教音乐的宝库广受利用,更不用说他轻松流畅的作品悦人无数。瓦格纳也有传记电影,但着实冗长,时长超过4个小时。如果不是古典乐迷,恐怕很难有兴趣一看。相关的图书也是如此,瓦格纳似乎不只是一个音乐家那么简单。第二个原因是瓦格纳的音乐成就集中于10部德语乐剧。至少对于多数华语听众构成很高的心理障碍,偏偏德语声乐作品又强调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很难与意大利语、法语歌剧的委婉相提并论。第三,瓦格纳为乐剧选择的故事混杂着传说、宗教、神话的色彩,纵然在例如《达芬奇密码》《魔戒》这样的电影上可以绘声绘色,舞台却既有很大的局限又不得不充满抽象的符号。最关键的原因是瓦格纳称之为乐剧的体裁。


可以说乐剧属于歌剧却不同于歌剧。歌剧的模式一般是以音乐为水,歌唱为舟,依靠歌唱画龙点睛,完成一个故事的舞台轮回。音乐剧除了演唱方式比较自由,不局限于美声,完全沿用了歌剧的套路。但瓦格纳的乐剧独特之处是歌唱不但没有时常浮出音乐的水面,而且好像潜水艇一般与音乐的海洋始终融为一体,并且整部作品号称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音乐。瓦格纳的乐剧因此缜密的构思前无古人,借用现代影视的术语就是多线叙事,交叉推动。说起来容易,到今天还是没人能继承瓦格纳艺术如此完满的遗产。只有《无词指环》这样的改编可以勉强称之为大师衣钵的延续,从一个侧面也坐实了瓦格纳的配乐本身就是一部剧的说法。以下为瓦格纳《汤豪瑟》合唱'来沙滩吧',萨瓦利什指挥拜罗伊特节日管弦乐团

即便如此,世界上还是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瓦迷。如果您有兴趣关注几个,就会时不时听他们说起在某个现场或者某张唱片里的如痴如醉、回味无穷。前不久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和随后蒂罗尔节日乐团在上海的24小时《指环》(Rings of Nibelungen)都留下了他们逸兴横飞、不眠不休的印记。更不用说全球各国大大小小的瓦格纳协会与一年一度盛大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后者堪称地球上的瓦迷圣地,提前一两年订票毫不稀奇且炙手可热。假如外太空存在一处类似雷神托尔家乡的地方,可以实现瓦格纳梦想的舞台效果,一定也有人愿意不惜重金到那儿一游。去年奥斯卡获奖影片《万物理论》中,物理学家霍金曾经坐轮椅也要去看瓦格纳,结果被抬着离开了剧院。这应该可以说明作曲家对部分人类的音乐感召力吧。以下为瓦格纳《指环》第三部《齐格弗里德》选段,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因此,在如今古典音乐这么一个小众环境里,有一批人在社交媒体高密度地谈论一位演奏家、一张唱片、一场演出或者一位作曲家时,就可能会引起隔岸观火、不明觉厉的媒体关注,进而酿成不大不小的热度。有点类似于文化娱乐颁奖礼的前前后后,大众的好奇心随着预测与结果忽高忽低,其实远未到喜大普奔的程度。但是瓦格纳能构成独特的艺术现象,持续一百多年,这份热度必然令人咋舌,可是道理并不神秘。


前面说了几点造成大众与瓦格纳隔阂的原因,其实也是他登上圣坛的一个基础。从瓦格纳的生平来说,与现在娱乐圈的坏孩子毫无二致。但他后来找到了归宿,声誉如日中天,几乎完全掩盖了道德上的不检点,这种剧烈的人生转折符合试炼中塑得金身的人类心理曲线,尽管没有那么励志。瓦格纳第一段婚姻看上去相濡以沫,妻子明娜跟着他颠沛流离,只因大师年轻时目空一切,笃信无政府主义,债台高筑,还四处被通缉。在流亡瑞士期间,40岁出头的瓦格纳认识了富有的丝绸商人威森冬克的妻子马蒂尔德,不仅获得金钱支持,还与她坠入情网,直到明娜截获两人之间的情书,愤恨地写了一封信给马蒂尔德:“在我退出之前,我得告诉你,在我和我丈夫结婚将近22年之后,你已经成功地把我俩拆散了,但愿我的高尚之举给你带来平静和幸福。”结果瓦格纳并没有和新欢高飞,而是跑到威尼斯把这段感情激发的灵感写进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后的几年,这部歌剧几近上演又半途而废,让瓦格纳的日子非常艰难。1864年,51岁的瓦格纳碰到了事业的救世主路德维希二世,邀请冯·彪罗到慕尼黑排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随之也不客气地把绿帽子戴到了这位大指挥家头上。当彪罗的妻子、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生下一个名叫伊索尔德的女孩时,彪罗当做自己的孩子接受了下来。当时有一幅很讽刺的漫画,画的是瓦格纳与高他半头的柯西玛并排走在前面,身后跟着更矮小的彪罗,手里攥着《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总谱。再过了6年,瓦格纳已经与柯西玛生了第三个孩子,彪罗才与之正式离婚,这时《指环》四联剧的创作大体接近尾声。说起瓦格纳的乖僻,岳父李斯特是这样说的:“在几乎三十年中,瓦格纳没有尝过荣耀的滋味。现在斋戒结束了,当荣耀最终来到他面前时,不像别人那样积少成多,而像是山洪暴发,以至于他无法平静地面对。”以下为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和“爱之死”,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

瓦格纳在世时树敌众多,哲学家尼采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位。他在《我有异议的地方》一文中写道:“除了那个写出现存最孤寂之音乐的瓦格纳,其实还有一个戏剧行家和演员……倘若这是瓦格纳的理论,即戏剧是目的,音乐一直只是手段——那么他的实践则相反,彻头彻尾地表现为姿态是目的,戏剧还有音乐一直只是他的手段。在拜罗伊特缺少孤独,人是人民、群兽、女人、伪君子、跟屁虫、赞助人和白痴,是瓦格纳的追随者;在那里,最隐秘的良知屈服于那使多数人一切趋同的魔法;在那里,随大流的人发号施令,人们自己也就成了随大流的人……”尼采的偏见当然只代表他自己,但是也不无道理地黑了瓦格纳及其粉丝。用网上一位乐迷的话说:“无论是他的音乐,还是艺术观,我在理智上都很难完全认同,但他对我始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上的强大吸引,这种吸引力甚至有些近乎肉欲——然而又远远超然其上……表面狂躁的瓦格纳,具有那种无惧无畏乃至自行其是活下去的精神头,反像一针救命的药剂给我以不可名状的勇气。”以下为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序曲,萨瓦利什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的确,迷上瓦格纳就像嗑药。德语歌剧在他之前的莫扎特笔下成型,具有童话和传奇的性质;在他之后的理查·施特劳斯手中,充满或狂热或唯美的探索精神。但瓦格纳的乐剧混杂了爱情、荒淫、毁灭、救赎等各种悲观的矛盾体,他自己说不清楚,听众已经五迷三道。不过瓦格纳毕竟不是作家,不是用文学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分析其剧情来判断一位音乐大师的魔力有失公允。瓦格纳的音乐是独特的,也是有渊源的。这份渊源始自贝多芬。


贝多芬不是首位集作曲、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但是将音乐浪漫化的第一人。浪漫一词原义是指带有幻想色彩的小说,在音乐上可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浪漫的范例。这部作品脱离了标准的交响曲结构,特别是第一二乐章到第三乐章的鸿沟,极为考验乐队与听众的想象力:音乐在第三乐章仿佛是从悬崖上掉了下去,却需要软着陆到第四乐章。以此为影响,瓦格纳对于前辈有如此一番理解:“贝多芬是那种有肌肉和臂力的人。他灵感如泉涌,完全不用墨守陈规。他总是直奔主题,抛开那些繁文缛节,用一种强壮的决绝的充满男子气概却又温柔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想。尽管他的音乐有时粗暴,但却时常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情。然而这又是一种霸气的温柔,内里有一种持续的力度。”瓦格纳说这番话,不仅来自于乐谱,也来自于作为指挥的实践。(以下为贝多芬的《费德里奥序曲》,肯培指挥柏林爱乐

所以瓦格纳的音乐亦非常浪漫,甚至到了危险的程度。比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像多数爱情为主题的歌剧一样,说的是有情人终不成夫妻死缠烂打直到埋一起的故事。为什么这点儿事儿瓦格纳能扯四个小时?音乐最擅长的是心理暗示,在一个小小的环节可以反复渲染,如同一首长诗,星星月亮大地鲜花,没完没了读者还觉得是享受。这多符合人类的心理特点,可能因为一件事长年纠结——在一起不在一起在一起不在一起……瓦格纳做到了极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艺术地位建立在头一回主要使用半音,制造了音乐漂移的效果,听上去悲观厌世的情绪更加迷茫魂不守舍。1981年指挥大师伯恩斯坦排练这部歌剧的前奏曲时,瓦格纳指挥权威之一卡尔·伯姆曾亲临现场。本来是打个招呼,结果再也没站起来……直到当天排练结束。他说:“终于有人第一次敢像瓦格纳写得那样演奏!”伯姆大师强调了一个敢字,正是伯恩斯坦演绎的核心魅力。他把这首前奏曲以极慢的速度延伸,甚至还有间歇,使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恋情始终在无休止地翻滚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心理投射。以下为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第二场“明亮的早晨在玫瑰色的光芒里”,凯尔伯特指挥

瓦格纳深受贝多芬的影响,他又极大影响了布鲁克纳和马勒。这四位音乐家的共同特征是作品带有很强的宿命感(与生平充满戏剧化的联系)、即兴特征和超自然诉求,所以也成了指挥家勇于酿造奇迹的领域:作曲家虽然死了,却不断被他们精湛的演绎所神化。只不过瓦格纳以歌剧为主业,剧本故事结合音乐反映的那些寄托于不可抗力的终极困惑,披上了普度众生的外衣,格外具有传染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