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民主根据地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18-06-2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以抗日民主政权为依托的战略基地。抗战后期亦称“解放区”。它是抗日游击力量赖以存在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是游击战争的后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挺进敌人后方﹐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在华北地区﹐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国民党军队弃地南撤﹐八路军派遣一一五师﹑一二九师﹑一二○师进入五台山﹑太行山等地。1938年﹐八路军又由山西分兵东进至冀鲁豫平原﹑齐鲁平原和冀中平原﹐并北进至绥远的大青山地区和河北东部。在这些地区﹐八路军广泛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击敌人﹐建立政权﹐先后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山东地方党组织于1937年冬领导平津流亡学生和当地农民群众﹐在徂徕山等地进行武装抗日﹐并于1939年与进入山东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共同创立以泰山和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地区﹐新四军于1938~1940年间﹐成立了江南﹑江北指挥部﹐在长江两岸广泛发动游击战争。随著战争的胜利发展﹐新四军先后建立了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浙东﹑皖中﹑鄂豫皖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华南地区﹐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撤退﹐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改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东江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 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当地的琼崖红军游击队和抗日武装改编的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合编为琼崖独立总队﹐在澄迈县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依托这些根据地﹐领导广大军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克服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多次“扫荡”﹐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创建了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浙江﹑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等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二千万。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锻炼了人民军队﹐培养了革命干部﹐教育了人民群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最早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亦称晋察冀边区。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北部平型关首战告捷后,主力南下。该师政治委员聂荣臻,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率师独立团、骑兵营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及地方工作团等共约2000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山西、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 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3省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至11月初相继收复涞源、蔚县、曲阳、平山、繁峙、浑源等20余座城镇,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同时,在冀中、平西(今北京西部)等地也开始建立了河北游击军等抗日武装。不久,原国民党军第53军第691团在冀中脱离南撤的国民党军,誓师抗日,改编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卫军。11月7日,晋察冀军区于五台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4个军分区。随后,军区部队粉碎了日军2万余人的 “八路围攻”。在抗日斗争胜利发展中,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召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的成立,成为敌后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5月,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纵队领导机关兼冀中军区,辖4个军分区。在平西成立了八路军第4纵队(后改编为冀热察挺进军)。6月,第4纵队挺进平北(今北京北部)、冀东,策应冀东20万人民举行抗日武装暴动。为加强敌后抗战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39年 1月成立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彭真任书记,辖中共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区)、冀中、冀热察3个区委员会。到1940年底,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八路军兄弟部队配合下,多次粉碎日军围攻和“扫荡”,取得齐会、陈庄、大龙华、黄土岭等战斗的胜利,并参加了百团大战。这时,根据地由察南、冀西、雁北发展到冀中、平西、平北、冀东,面积达2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抗日民主政权扩大到80余县,部队发展到约10万人,并通过学校和教导团培养了大批干部。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称赞晋察冀边区为抗日模范根据地。   1941~1942年,晋察冀边区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日军为控制华北,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分割、“蚕食”和更加频繁、残酷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其中,有1941年日伪军7万余人对北岳区的“铁壁合围”,1942年对冀中区的 “五一”大“扫荡”,在冀东等地制造 “无人区”。抗日根据地缩小,冀中地区大部变为日军占领区和游击区。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为了战胜困难,领导群众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在军事上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分兵深入敌后开展反“蚕食”斗争,并发动群众广泛运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打击日伪军;在政治上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团结争取一切抗日力量;在组织上实行精兵简政,压缩编制和非战斗人员,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同时,开展了整风和生产运动。通过边区军民的共同努力,逐步取得反“蚕食”和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到1943年,根据地出现了恢复和再发展的局面。   1944年,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伪军展开主动进攻。一年中,共歼日伪军4.5万余人,攻克据点、碉堡1600多个,收复大片土地。9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边区建立冀晋、冀察、冀中、 冀热辽4个中共区委员会和行政公署,下辖18个地委、专员公署和110多个县。并在上述地区建立晋察冀军区下属军区。1945年上半年,晋察冀军区部队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连续发动春、夏季攻势作战。8月,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大反攻,连续收复张家口、山海关、秦皇岛等70余座城市,解放了西起同蒲铁路,东至渤海、锦州,南临正太与德石铁路,北达多伦和赤峰的广大地区,并抽调主力部队和军政干部万余人挺进东北,进驻沈阳等地。1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改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聂荣臻为书记。11月,成立察哈尔、热河(今河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两省人民政府。   八年抗战中,晋察冀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边区部队同日伪军作战2.8万多次,歼日伪军30.6万余人,民兵单独和配合部队作战歼日伪军 2.8万余人。到大反攻结束,军区部队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约90万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