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舆论和道德压力,瑞士银行于1998年一次性出资12.5亿美元建立的犹太人大屠杀赔偿基金,在2013年1月底终于实现返还,这场耗时15年的赔偿运动涵盖了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及其后人,总人数超过45.2万名。自1989年“纳粹黄金案”被彻底揭发以来,瑞士银行业数百年来经营的良好形象不复存在,“黑”犹太人巨额存款只是其劣迹之一,它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利用中立国的名义为纳粹德国洗钱,以至于后来许多西方国家认为,“瑞士人因善战才免遭入侵”只是个幌子,它其实是“靠在二战期间向纳粹出卖灵魂和肉体才得以保持中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从占领国攫取的黄金不计其数,据英国外交部1996年发表的一份名为《纳粹黄金》的报告显示,“1939年至1945年4月,纳粹劫掠的黄金约达5.5亿美元,主要以各国国库丢失黄金的数额计算,其他因无案可核查,只能进行粗略估算。”报告认为,“5.5亿美元之数是极低的”,它不包含纳粹掠夺的个人财产,比如大量犹太人的金钱、首饰、金牙等。 事实上,关于纳粹德国从欧洲各占领国及犹太人那里掠夺黄金的具体数目,目前仍无定论。而从美国解密的近千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的文件来看,在这数以亿计的财富中,纳粹德国掠夺的大部分黄金都被送往了瑞士。按克林顿时期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二战期间瑞士曾经接收了价值4.4亿美元(约合现在的150.3亿美元)的纳粹黄金,其中3.16亿是纳粹从别国掠夺的。……另有超过3亿美元的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 时任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的瓦尔特·芬克曾毫不掩饰地说过,“如果没有瑞士帮助把德国的黄金兑换成外汇,使德国得以购买钨和铬等战略物资,第三帝国进行的战争哪怕是两个月都进行不下去。”尽管如此,第三帝国还是没能持续下去。二战结束后,作为希特勒洗钱机器和黄金转运站的瑞士银行保留了一部分纳粹黄金。其他的纳粹黄金,要么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级将领纳入囊中;要么存入梵蒂冈、南美、英格兰等银行;要么被战胜国所占有;要么被纳粹军队以各种方式藏于神秘之地,它们之中,有的幸运地被同盟国发现,有的至今下落不明,为无数探险家所牵挂。 “那里的金子实在是太多了” 诺曼底之战后,希特勒秘书马丁·鲍曼意识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末日为期不远。1944年8月10日,在鲍曼的召集下,德国党卫军和军备部的领导人在斯特拉斯堡的红宫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与会者不乏克虏伯、西门子等财阀的代表,虽然鲍曼本人没有出席,但他以希特勒的名义对会议内容做出了指示:会议必须对德国的战后复兴做出妥善安排,其中就包括如何转移纳粹财富。 1945年3月底,盟军向柏林逼近,希特勒一面负隅顽抗,一面下令将纳粹德国数量庞大的黄金储备和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偷运出柏林。马丁·鲍曼为总负责人,花了9个月的时间设计纳粹财宝的出逃方案,打算将黄金储备和艺术品分两批进行转移,一批运往色林吉亚的丛林地区,另一批运往巴伐利亚南部,一旦柏林失陷,纳粹德国还可背靠阿尔卑斯山继续抵抗。 许多携带私人财产的纳粹高官也纷纷向南部阿尔卑斯山区逃去,目前仅存的一份文件详细记录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中央保安局局长恩斯特·卡尔滕布鲁纳向阿尔卑斯山区转移的财产明细:50箱金币与金制品(每箱重200磅)、200万美元、重110磅的金砖等。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戈林的众多上好年份葡萄酒也被转移至阿尔卑斯山区,至于鲍曼本人的资产则被送到瑞典乃至南美洲。 在二战末期及后来的一段时间里,纳粹掠夺的大量财富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关于宝藏的传说,如由“希特勒金库”“大德意志之宝”“隆美尔藏宝”“墨索里尼东林宝藏”等组成的八大宝藏,它们尚不及默克斯宝藏幸运,大多数成为传奇,至今没人找到。1945年4月,乔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占领图林根地区的默克斯村。6日凌晨,当美国士兵护送两位法国妇女回默克斯村,途经凯塞罗达盐矿时,一位妇女指着矿井对美军士兵说:“那就是纳粹藏金子的地方”,令美国士兵大吃一惊。“那里的金子实在是太多了,我曾亲眼看见他们花了72个小时才把黄金卸载完毕,装进矿井中”,妇女激动地说道。为了确认消息的正确性,美军指挥官拉塞尔中校专程赶往默克斯村,盘问矿上的大小官员和默克斯的居民们,听说柏林国家美术馆的助理馆长保罗·赖夫博士正在盐矿看护藏在井中的名画,拉塞尔更加确信了法国妇女的说法。 据德国国家银行外汇部首席出纳员维尔纳·维克向美军透露,“从1942年8月26日起,德国国家银行就把其黄金储备以及党卫军在该银行账户上的掠夺财物(包括黄金、外汇和艺术品)藏到默克斯的矿井中,藏匿活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1月27日,一共运来76批次财物。此外在1945年3月16日、20日和21日,德国东部地区的14家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将其藏品运到了那里。由于美军进展神速,德国人曾想将默克斯宝藏转移到别处,但还没来得及筹集车辆,美军先头部队就已经到达了该地。”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作者:[美]克劳斯·P.费舍尔 著,佘江涛 译 当当 广告 购买 无法媲美的默克斯宝藏 为了加强凯塞罗达盐矿的保卫工作,拉塞尔派兵守卫在盐矿的五个入口处。1945年4月7日上午,拉塞尔和另两位美军军官、赖夫博士、矿上的官员从主坑道进入矿井,在主隧道的入口处他们发现成排堆放在墙边的550个大袋子,里面全都是德国马克钞票,价值5亿帝国马克。在去往藏金地窖的路上,拉塞尔等人被一扇厚重的钢制保险门挡住了去路,他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打开这扇门,没有一次成功,大部人马只好悻悻而返。 8日上午,刚好是星期天,美军再度进入凯塞罗达盐矿,虽然钢制保险门很难打开,但保险门周围的砖墙很快被黄色炸药炸开,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长约46米、宽约23米的密室,地板上铺满了做有标记的袋子,袋子数量整整超过7000个,它们被码了足足20排,高度齐膝,每个袋子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币,每袋黄金重达55磅到81磅。密室的另一边堆满了成捆的现钞,每捆标签上都印有“梅尔默”字样。 梅尔默是德国党卫军在德国国家银行开设的两个巨额账户之一,还有一个为“马克斯·海利格”,党卫军的缴获品包括从集中营抢来的全部贵金属、纸币、珠宝等全都存入国家银行开设的这两个专门账户里,所有战利品首先存到梅尔默账户,然后经银行人员评估、分类后再转移到海利格账户上。 据统计,凯塞罗达盐矿里藏有黄金250吨(按近期238元/克黄金价算,折合人民币约595亿元),来自15个其他国家的数百袋金银币充斥其中,从犹太人身上掠取来的黄金、金银假牙、金质眼镜架和表匣、结婚戒指和项链宝石被纳粹收在了小小的旅行包里,放置在地窖的尽头。在凯塞罗达盐矿的其他隧道里还发现有重达400吨的艺术珍品:油画、版画、铅笔画、雕刻、古董钟表、集邮册等,它们来自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默克斯宝藏的发现震惊了整个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专门飞往巴顿驻地,视察凯塞罗达盐矿,并请求将这笔财富交由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接管。4月15日,在战斗机的护卫下,这些宝藏由数百辆卡车运往法兰克福的德国国家银行。8月中旬,盟国对其进行称量和估价,黄金价值约2.6亿美元、白银约27万美元。1946年初,这些黄金货币被移交给盟国战争赔款委员会,最后交由美英法三国黄金归还委员会负责将它们交还给受害国的中央银行。 在欧洲发现的纳粹宝藏中,没有一处宝藏可与默克斯相媲美,即便如此,据英国战时经济部评估,默克斯的黄金宝藏仅占德国全部黄金的1/5。事实上,德国国家银行黄金与现金并没有全都运到默克斯,有一部分留在柏林做军费和其他开销,而纳粹黄金的第二次转移要到1945年4月13日才开始。 半数黄金储备仍不知所踪 1945年4月13日,苏军攻克柏林前夕,柏林价值约350万美元的黄金和外汇被纳粹军用代号为“鹰”和“寒鸦”的两列特别专列运往南部巴伐利亚。在盟军的陆空夹击下,4月16日,火车被困在了离捷克斯洛伐克城市比尔森大约10公里的地方,部分财宝在那里被装上卡车运往慕尼黑。3天后,距慕尼黑以南大约80公里的佩森堡,专列上的一部分财宝被卡车运走,剩下的被运往目的地。 与此同时,还有一架满载珠宝的飞机由党卫军将军斯潘西押运,去向不明。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山区始终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托普里塞湖心深处,埋藏着数量惊人的白色金属箱,里面全是金银财宝。巨大的财富引来无数追求者,不料,在寻找黄金的过程中,他们竟都意外而亡。1963年,奥地利政府对托普里塞湖寻宝下了禁令,个人寻宝死亡事件不再发生,只有奥地利政府和一些专业的科学考察、探险机构仍在锲而不舍地追寻着失落的宝藏。 意识到纳粹财富的不断转移,美国军方也组织了“淘金队”全面出击,寻找藏匿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各处宝藏。他们通过悬赏等途径在图林根地区发掘出好几个宝藏,并在德国南部发现一些黄金,找回782块金砖,相对默克斯宝藏和预先估计而言,这些数字不过九牛一毛。很明显的是,德国国家银行黄金储备的半数依旧不知所踪。 “安全港计划”与华盛顿会谈 1944年,当美国财政部认识到瑞士与德国频繁的经济往来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英国、法国)于12月6日建立了一个“安全港计划”,这是一个情报共享组织,旨在搜寻并返还纳粹掠夺财富,它的主要针对对象为最大的洗钱国家――瑞士。 1945年2月,据一位参加“安全港计划”的美国官员透露:“超过4亿美元的纳粹抢夺的黄金经由瑞士银行流通,据估计,仍有2亿到3.98亿美元的黄金存放在瑞士银行。”毫无疑问,大部分德国海外资产都存在于瑞士银行的金库里。从2月开始,美国代表团就停止战时贸易和黄金问题开始和瑞士谈判,经多方争吵,瑞士于当年3月同意清查所有德国财产,不再接受来自德国的黄金。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瑞士单方面违反协议,从德国购买了3吨黄金,尽管瑞士方面狡辩说,这些黄金不是德国掠夺来的,但很明显,“瑞士根本没有洗脱他不负责任行为的借口,因为它的官方一直都对纳粹掠获物的情况知根知底……同盟国一致认定瑞士应该对它和德国的黄金交易负有全责”,一份来自美国大使馆的备忘录里在瑞士毁约后如此写道。 1946年3月,美、英、法与瑞士之间的正式会谈在华盛顿召开。会谈之前,美国天真地以为瑞士会遵守已签署的协定,结果瑞士以“纳粹从占领的国家夺取黄金符合国际法(战胜方有权获取战利品),因此瑞士收到的黄金都是合法的”为由打破了美国的幻想。几次谈判下来,同盟国与瑞士在华盛顿签订协议,在瑞士的德国资产五五分成,瑞士向同盟国出资2.5亿瑞士法郎(5810万美元)以解决同盟国追着不放的无主资产、德国资产、德国掠获物问题。作为交换,瑞士政府和瑞士银行跟纳粹掠夺物再无关联,同盟国不再追究瑞士在二战中的责任。 起初,英法方面要价8800万美元,后来同意到7500万美元,到最后英法接受瑞士出资5810万美元,美国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因为1946年冷战已经开始,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和法国、意大利蓬勃的社会主义运动,西方盟国不想疏远瑞士,它们需要瑞士银行的资金贷款以进行战后的重建工作。毕竟,5810万美元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多了,而瑞士银行的纳粹黄金问题也由此不了了之。 二战后,瑞士政府拿出超过1.87亿美元以基金形式投向马歇尔计划,对复兴西欧尽心尽力,一定程度上,取之于欧的财富也算是还之于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