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儒的贡献

 红谷斋主人 2018-06-27

大儒的贡献

读《荀子》第章  《儒效》

(峻岫)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揜迹于文武。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埶次序节然也。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主枝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

 

“效”是“效用”、“作用”。“大儒之效”就是“大儒”的作用。“大儒”,亦称“硕儒”、“鸿儒”,就是博学的,又有道德的大“儒生”。谁是第一个“大儒”,就是周公旦,他是孔子最崇拜的人。儒家称周公旦为“儒学先驱”,是儒家之“元圣”。荀子说:“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你看,周公旦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周公旦挺身而出“屏护”成王,把那些妄想背叛周朝的人,统统除掉,成就了周朝的大业。这就是儒家“担当大任”,“有为天下”的体现。随后周公旦,“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当时成王年幼,全靠作为叔叔的周公旦,精诚扶持。周公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尽职尽责,就好像天下本来就是他的一样,而天下人,也不会说他贪图王位。这就是“当仁不让”,“仁德”精神的体现。随后“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当初,周公旦辅佐成王,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共同监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因为管叔、蔡叔、霍叔三人不满周公旦“履天子之籍”,勾结武庚发动叛乱,被镇压下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武庚兵败被杀,管叔参与叛乱也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贬黜,“殷国”的都城成了废墟,虽然如此,天下人并不因此把周公旦看作是暴虐之人。“儒,柔也。”[《说文》]虽然“儒”字可以解释成“柔弱”,但是儒家,不应该是“柔弱”的,“大智”、“大勇”智勇双全才是,“大儒”应有的品德。“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周初,实行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子弟,贵戚功臣。让他们替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征战,管理人民。周代立七十一个诸侯国,姬姓诸侯国共有五十三家。比如鲁国,燕国,晋国都是姬姓封国。周公旦的封地就在鲁国,只是他没有到任,由他的儿子替代。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封于晋,后来韩、魏、赵三家分晋。韩国、赵国、魏国都是姬姓诸侯国。召公奭是周宗室大臣,与周公旦同辈,他的封国在燕。天子与诸侯分而治之的制度,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是相对公平的制度。故而天下人不会说有所偏废。“天下为公”,以民为重,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观念。周公旦推行的这一制度,也是儒家顺应历史潮流的具体表现。“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揜迹于文武。”周公旦教导周成王明白礼仪,遵道而行,也是一大成就。周代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周公旦“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史记·周本纪》]周公旦制定的礼仪,包括礼乐制度,典章制度,明堂建筑,音乐歌舞,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祭祀丧葬,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生,人际交往,在朝居家,行为举止等方方面面。周代的礼仪制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人价值观念最初的构建,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意义非常深远。“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把大权交还给了周成王。周公成了臣子,他辅佐的周成王成了天子。位置互换,周公旦处理的很好,态度端正,为天下“儒士”“能上能下”做出了榜样。同时也体现了周公旦的人品和道德的高尚。这种品德,就是儒家“忠君”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没有周公旦的周朝,依然还是周朝,天下不会发生混乱。“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做天子,少年不行,既然有立嫡为嗣的制度,少年天子又不能没有人辅佐。辅佐天子就是辅佐,不能有野心,更不能僭越。周公旦就是儒家“遵道而行之”的典型。他在辅佐的位置上,是有建树的,有成就的,有贡献的,但是一旦归位,就会本本分分地,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臣子,由此榜样在前,人们就不会抛弃周朝,不会背叛周朝。“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埶次序节然也。”周成王年满二十,长大成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周公及时的把王位归还给了成王,这是周公旦严格遵守“礼制”的表现。周武王是周文王嫡妻太姒的儿子,武王去世,他的儿子姬诵应该继承王位,无论周公旦有多大的才能,有多大的贡献,天下还是姬诵的,还是周成王的。儒家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周公旦严格地遵守了这一制度。周公旦执掌天下是暂时的,交还权利时应当的。当初代行天子之职,不是篡夺权利;现在交还权利,不是禅让。一切都是按礼仪办事,按制度办事,堂堂正正。“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按理说,周公旦不是周武王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王位,所以他是“以枝代主”,这不是越位;当时平定“三监之乱”,杀掉管叔,管叔是周公旦的哥哥,此举不能算残暴;当时周公旦代行天子之职,现在姬诵成了天子,这也不是不顺。“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主枝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一切都来自礼仪制度,一切都是为了天下安定、和睦,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宏伟大业。虽然以旁支,代行君权,这是“权变”。儒家是讲究“权变”的,都是为了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如果不是这样的大儒是做不到的,这就是大儒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