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爱尔兰见闻 ( 三 )

 达人一 2018-06-27

贝尔法斯特

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圣安妮大教堂。

大教堂门楣是精细的石雕。

教堂内部景象。

接下来参观贝尔法斯特市政厅大厦,大厦巍峨壮观,周围有不少人物雕塑,都是纪念为爱尔兰立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

市政厅位于登戈尔广场,于1906年建成,是典型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也是贝尔法斯特的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

广场上不少人在草坪上享受一年中短暂的日光。

快离开广场时,一辆校车载着满满的小学生来到附近的草坪,排练反抗北欧海盗的游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都柏林

我们从英国北爱尔兰区域进入爱尔兰共和国不需任何手续,大巴一路直通。因为英国脱欧尚在谈判阶段,从英国所属的北爱尔兰区域进入爱尔兰共和国还属于欧盟内部通行。但是在爱尔兰共和国只流通欧元,不使用英镑了。驱车105英里,来到都柏林。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圣帕特里克是5世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主教,他将基督教的信仰带到爱尔兰,爱尔兰从此走出蛮荒。他被称为“爱尔兰使徒”和主保圣人。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是纪念他逝世的日子,也成为庆祝爱尔兰文化的日子。

大巴开过都柏林沿河的街道。

河边人行道上有一组铜雕像,纪念十八世纪爱尔兰的大饥荒悲剧。

造成饥荒的主因是一种称为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造成田里马铃薯腐烂继而大面积绝收。马铃薯是外来引进植物 ,当初人们发现这种淀粉类植物每年只需种下去,不用管理,到时候收获即可,省心省力,于是停种其他谷类粮食作物,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在这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

这次巨大灾难激发了爱尔兰人民的民族意识,经过长期斗争于1922年实现了爱尔兰岛上约4/5的面积脱离英国,成立了主权国家即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岛东北部约1/5面积仍属英国统治,即称之为“北爱尔兰”的那部分。)

海关大楼。

我们参观了闻名的吉尼斯啤酒厂,港台地区称为健力士啤酒。

进入圆形的五层展览馆,这是仿啤酒品脱杯🍺的形状,有电动扶梯上楼。

硕大的吉尼斯啤酒的商标,也是吉尼斯啤酒博物馆大门口。

三楼是吉尼斯品牌商品售卖厅。

五楼是为客人提供免费畅饮的大酒吧。一进这大酒吧,酒精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满堂的欢声笑语和碰杯声。

五楼饮酒厅四周为圆形玻璃幕墙,可以远望都柏林城市的远景。特殊工艺造就了健力士啤酒🍺浪涌状泡沫,并能在杯子上长久挂沫。

健力士啤酒以黑啤著称,也有黄啤。酒味绵长,泡沫丰富。


啤酒最讲究新鲜,在这里喝到的啤酒是从生产线上刚下来的,实属最新鲜可口的了。

美女送鲜啤,还没开口喝就醉了……

这啤酒的滋味,真正是盖了!

有女士不善饮的,可以换成黄啤,或者鲜橙汁,总之,好客的酒家不会让参观者空腹而返的。

以酒会友,不亦乐乎! 语言不通,有酒为媒。那两位是法国来的酒友。

啤酒🍺一时喝不完,可以端着酒杯楼上楼下参观,慢慢喝。这是吉尼斯啤酒博览馆门前的广告。

这是啤酒厂底层进门处展示的一份地租契约。1759年啤酒厂第一任老板吉尼斯以每年45英镑的租金签下了9000年的厂区地租契约,在当年45英镑可不是小数目。这份契约至今一直被忠实地履行。这充分体现了吉尼斯的智慧与远见,更体现了契约精神的力量。

酒厂外有英式马车侍客,供游客体验几个世纪前的英伦生活方式。

这位马车夫,在相貌、体格和神态方面像极了18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我们在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百态的电影里,很熟悉这样的形象。

合个影留作纪念。

我们在都柏林街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栋房屋的进户门都被漆成不同的颜色。请教导游,才知道当年爱尔兰被英格兰征服后,占领方长官要求所有房屋进户门油漆成同种颜色。居民们用这种不合作方式表达不服,这种现象就一直保持到现在。

进入梅林广场,参观奥斯卡 王尔德的雕像。他出生于都柏林,1854年出生,1900逝世。是名声颇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是世界上首份妇女时尚杂志的主编,公开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者,并宣称所有时尚妇女服装设计者都是由男性同性恋者设计的,那样才会让女士更显性感。这倒是首次听说,以后留意一下。

他的雕塑作品。

这是他的崇拜者写给他的颂词。

这座建筑二楼左侧白色窗户处,就是他当年的工作室和居室。

这是著名的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这所学院是1592年英国女王为“教化”爱尔兰而参照牛津、剑桥大学模式兴建的世界百强大学,今年最新排名为第88名。

学院建筑规模颇大,气势恢宏。

图书馆规模巨大,藏书极为丰富,其中不乏爱尔兰的国宝级典籍,是世界上所有圣三一学院中最富有盛名的图书馆。它对社会开放,可供游客参观,需购票入内,不得拍照。

威尔士

次日,我们从都柏林的霍利黑德港乘滾装渡轮,横渡爱尔兰湾回到英格兰,前往威尔士的一个小镇。

这是小镇的火车站。

这个小镇的名气就出在冗长的名字上,我都怕打完它的名字后能否不出错,校对也是颇费神的事。就以小镇街上一家汽修店标牌上所示为准。中文码字我还有点自信,大意是 : “湍流附近白榛树林山谷中的圣玛丽教区教堂与红岩洞附近的圣蒂西利奥教区教堂”,码完这些字也够累的。歪果仁还有这样取名字的?

小镇所在的威尔士是在英国的吉普赛人最集中的地方,目前是英国欠发达地区。它的吉祥物是一条红龙,有点东方因素。

小镇整洁而幽静,马路上人很少。街上居民的住宅堪称微型展览馆。

小镇居民的住宅各式各样,外观整洁,看着舒服,住着更实用。

这是联排型的。

交通也十分顺畅。

有点豪华。

商店虽然不大,但是洁净规整,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人们过着悠闲的日子,不紧不慢。这里生活令人羡慕。这个小镇真不错! 宜居小镇。

离小镇不远,是一处海水湖湾,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

再往前行,就是海滨,同样景色优美。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不少人开车来到这里,在沙滩是尽情享受日光浴。

游艇t停泊的湾区。

对岸山坡上漂亮整齐的别墅群。

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前行到达今夜住宿的伯明翰,大名鼎鼎的大城市。

这个城市被称为英国最丑的城市,城市布局混乱。

二次大战中,这里遭受到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千创百孔。

战后,只是清理废墟,见缝插针地建起新楼房,未作整体规划和布置,造成现在的混乱局面。

看上去,到处总有不协调的感觉。

斯特拉特福小镇

一早我们来到斯特拉特福小镇,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故乡。

这是莎士比亚博物馆。

这是莎士比亚故居。

在莎士比亚故居的墙体上,特意用玻璃框做了局部展示,显示墙体并非砖砌,而是用石料泥沙垒起,并夹以木条加固,起到类似于现今的钢筋的作用。这与我国的干打垒房子类似。

小镇街道 比较宽敞,两旁各式小店铺林立,大多是出售手工艺品的。

邮差在派送邮件,英国邮政是用红色作为象征色的。

店内布置的整整齐齐,琳琅满目。

还有小服装店。

小镇入口的一片大草坪。

这莎士比亚剧中小丑形象的雕塑。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