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一张能参加世界竹藤大会的照片,他们花了八个月

 webery 2018-06-27

从一张照片说起。



从左到右站着的是西安美院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雷池、贾砚飞李丹和他们的指导老师王珂(左三)。


他们把传统的瓷胎竹编工艺感温变色新材料结合,融入“汉服”、“腰封”等文化元素,设计出了“丝续·瓷胎竹编感温杯”,


他们一行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的邀请,携产品参加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届世界竹藤大会




第一次见他们,是在2017年10月的深圳,王珂老师带队,浩浩荡荡地来了一百来位同学。




我们分享了开物成务创立的初衷和践行的方法,以及目前所做的一些尝试。


我们希望通过“悦目、赏心、怡情”造物的三个层级,


来使得这些未来的年轻设计师,


能够从单纯地被美物颜值吸引,到逐渐去关注造物者本身,最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被其滋养,产生认同



那天大家聊了很久,讨论陶瓷、雕漆、刺绣还有什么新的应用可能,


所有的人都很激动。


我们的今天是什么样,未来十年后的中国工业设计就是什么样。”一位同学专门找过来,对我们说。


2个月后,

这几个孩子去四川邛崃市平乐镇百年竹编老街,向当地瓷胎竹编的传承人学习瓷胎竹编工艺,潜下心真正地做田野调查,


去做开物(解构)和成务(再造)的工作。



8个月后,

他们带着这样一套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6月26日,

我们一起去了北京,


“丝续·瓷胎竹编感温杯”作为一个小小的案例,与开物成务的翻簧竹刻茶叶罐、竹刻版中国尺、竹编音响等系列创新产品一起,


向出席世界竹藤大会的,来自全世界的1200多位国际竹藤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展示中国传统竹工艺的创新应用,



在世界竹藤大会中方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守正创新 崇尚生活——当代竹工艺、竹设计、竹产业”主题研讨会上


开物成务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竹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思源,



讲述了开物成务如何将传统工艺解构,通过设计转化,与包装、文创、智能科技等产业结合落地的案例,


还有王珂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



其实,像他们这样对传统工艺创新葆有热诚的老师和同学,我们接触得越来越多,


高校,与政府、行业组织、设计机构、生产企业、商业渠道一样,都是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需要把每个产业链环节的关键要素链接,把合作链条打通,形成共识,实现互利。



开物成务也将继续以“切口小、入口深”的方式,


在系统透析材料属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挖掘及开发传统工艺美术材料在生活消费品上的应用可能,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完成“将作品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的全产业路径



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博大精深,竹工艺文化源远流长,


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能让未来的人,


有机会见证中国竹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竹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从丰富的民间竹文化中汲取精神和思想的养分。



大家一起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