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塘热闹了数百年,翠湖边的故事长流,老昆明哪里寻?最珍贵的影像记忆告诉你

 李幼灵 2018-06-27

近代云南曾经是中国距离法兰西最近的地方。19世纪晚期,法国人带着现代的摄影设备进入云南,留下了中国较早的一批照片。


老昆明城地图


云南也是中国最早开设照相馆的地区之一,拍摄的许多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状况,这些老照片成为了解云南的珍贵资料,成为记录当时社会风貌、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白塔路和拓东路 Auguste Francois[法] 摄


今天翻阅这些曾经的时髦印记,仍然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最鲜活的记忆。

 

水月轩,云南第一个民营照相馆

20世纪初,云南人不满足于只看别人拍照,而要亲自动手拍摄;也不满足于只是拍摄风景,一定要以自己的身影为主要风景。这样,人像摄影应运而生,进人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水月轩拍摄的人像留影


1904年,昆明翠湖公园的海心亭附近,建水曲江人蒋楦开设了云南第一个民营的“水月轩”照相馆。


如今的翠湖风光更胜


“水月轩”早期的影场装饰很具特色,墙上挂着一块绘有昆明滇池、船影、渔灯的背景布,布景前设有太师椅和绣花红坐垫等道具。到了后期,影场装饰采用半景式景观,尽显中西合璧的都市气息。相馆拍照时,得看天气是否晴朗,以保证光线充足。而摄影使用的胶片感光速度很慢,拍摄时需要10至20秒的曝光时间。赶新潮的昆明人纷纷挤进照相馆,把自己的形象永远留给了历史。


昆明最早的四大名相馆

从1911年到1925年期间,昆明的私营照相馆迅速发展。其中“水月轩”相馆的老板蒋楦的弟弟蒋朴,在景虹街口(今翠湖南大门对面)开设“二我轩”照相馆,并亲自到香港和广州聘请摄影师来拍照。由于摄影师技术好,照相馆一直经营到20世纪50年代才停业,“二我轩”照相馆成为老昆明营业时间最长的老字号。


“二我轩”照相馆旧址


随后,正义路大银柜巷“春影阁”照相馆和一丘田的“留青馆”照相馆先后开业,被并称为昆明最早的四大名相馆。陆续还有艳芳相馆、金碧相馆、国际相馆、新云南摄杉社等成立,带动了昆明摄影行业的发展。



随着滇越铁路开通,信息交流的繁荣,西方的商品以及文化不断地涌入昆明,昆明人也不再只热衷于室内自娱自乐的人像摄影,逐步追求城市建筑、名胜风光等时尚摄影。这时,照相馆又印制所拍照片出售,摄影的商业色彩更加明显。而国外的出版商不失时机地选取昆明各个时期、不同摄影师拍摄的城市风光、名胜景区、集市贸易和百姓生活等一批照片,出版成明信片,受到了普遍喜爱。

 

旧照片里的鲜活记忆

“梅花开在黑龙潭,昙花开在昙华寺,菊花开在菊花村,莲花开在莲花池。梁家呢河,王家呢桥,潘家呢湾,苏家呢村,张家呢庙,严家呢地……”这首旧时的歌谣,记录了几代人对老昆明的印象。


1900年的篆塘 Auguste Francois[法] 摄


在今日繁华的都市中,是否还寻得老昆明的踪迹?


在那神奇的镜框里,云南人将好奇的目光和地方风俗、民居建筑、人文风情一一定格,变成了更为栩栩如生的可视影像,日常生活不再只停留于报纸、书信和马帮的缓慢传递中。

 

金马 碧鸡

20世纪20年代的金马碧鸡坊旧照


这张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金马碧鸡坊旧照,引出了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传说滇池中有金光闪闪的神马,生下的“滇池驹”可以日行500里;西山上则有羽毛青翠碧绿的神鸟。金马飞腾时,滇池大放光明,周围山川熠熠生辉;碧鸡飞翔时,悦耳的声音传遍昆明。


人们就在昆明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处修建了两座牌坊,东面的叫“金马坊”,西面的叫“碧鸡坊”。两坊各高12米,宽18米,巍然对峙,被誉为“昆明八景”之一。“金碧交辉”的奇观虽然见过的人不多,但老昆明人却都津津乐道。


1900年昆明城 Auguste Francois[法] 摄


当时昆明没有太多的高大建筑物,这两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的大牌坊就显得雄浑壮观。金马碧鸡坊曾两次毁于战火,后一次重建在清光绪年间,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1999年又在原址上重建,满足了老昆明人的“金马碧鸡”情结。

 

翠湖的由来

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翠湖公园明信片(民国)


很早以前,翠湖还是昆明城外的一片沼泽。当时,滇池的水位很高,湖与滇池是连在一起的,加之四季泉水不竭,草木茂盛,这里就成了滇池的一个湖湾。因为当时有“九泉所出,汇积成池”的说法,原名为“九龙池”;又因为老百姓常年在这片沼泽地里种蔬菜、栽稻谷、植荷莲,又称为“菜海子”。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修筑云南府城时,把翠湖围入了城内。沐英入滇,在九龙池西修建“柳营”,后改为沐英府。清朝初期,吴三桂填平了半个翠湖,修筑王府。1919年建成公园,正式定名为“翠湖”。

 

圆通宝殿

云南省博物馆藏圆通宝殿明信片(民国)

 

这张明信片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但图中的圆通宝殿为什么殿门紧闭,人烟稀少?这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


“圆通胜境”牌坊


按照传统的习惯,寺庙一般都是建在山上,可是昆明圆通寺却偏偏建在市内的螺峰山下,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这也成就了圆通寺的独特之处。百年来,圆通寺香火兴旺,直到现在,昆明人仍络绎不绝地到圆通寺祈福还愿,圆通寺仍是现代人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进入大门后便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修建的“圆通胜境”牌坊。这座高大壮观的古老牌坊,历经数百年的沧桑,除了周边的树木更加茂密外,它的神韵几乎没变。

 

西山龙门石窟

昆明西山是300万年前地质运动形成的,这次运动使昆明似乎被剑劈开,一半塌下去成了滇池,一半依然挺立,成为一堵巨大的红色玄武岩绝壁。西山与滇池垂直落差近1000米,在面临滇池的绝壁上,有一条石刻通道,是用人力从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钻打出来的。石道中有隧道,呈螺旋转进,高约与人等。石洞中有窗口,在此远眺,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山顶有座“魁星阁”,入口处的圆柱石坊上题有“龙门”二字。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 


西山龙门


明信片的画面上是20世纪20年代,一群年轻军人游览龙门后的留影。站在石窗和石柱前,每个人都想尽力突出自己的形象,有的踮高自己,有的身体前挤,更有甚者竟然不顾下临万丈深渊的危险,伸出一只脚,跨坐在光滑的石壁上。


大雄宝殿明信片背面

龙门明信片背面


百年前的云南是幸运的,摄影刚在欧洲流行之时,云南人就可以看到外国摄影师,在昆明城的高墙与大街小巷之间、官衙与民居陋舍之中,在滇池的湖光山色与田园农庄之间,留下一张张不可磨灭的时代影像。


本文为大观周刊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