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愿你保持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便被灌输了很多标准

 虚花悟cpbmcsgt 2018-06-27


文/青品黄黑

 

 01 


今天聊一聊李纨。

 

也许感兴趣的人不多。《红楼梦》里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孩子太多了,这位年轻的大嫂面目寡淡,性情寡淡,才能也寡淡。

 

其时,她年纪并不大,比凤姐大一点,比尤氏小一点,约莫二十出头。搁现在,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小妹妹,是父母刚刚从“防早恋模式”要切换到“逼相亲模式”的年纪。

 

但这个花样年华的李纨完全是“槁木死灰”。她从不化妆,连胭脂水粉的装备都没有,衣服一律以灰黑色调为主。甚至电视剧里干脆她就是以中年人的面目示人。

 

她跟在老太太、太太身边侍候,谨慎小心,沉默少言,她如果从人堆里消失,估计一时三刻不会有人察觉。

 

大多数时候,你注意不到这个人,她随时可以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连潇湘馆廊下的那只鹦鹉,都比她要让人印象深刻得多。

 

她安分、沉默得好像我们大多数人啊。

 


 02 

 

其实,李纨的父亲来头很大,是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个啥?说出来有点吓人,那是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这样需仰视的存在。

 

牛哄哄的出身,对吧。

 

但是,很遗憾。这样一位身负教育全社会职责的父亲,在教育自家女儿的问题上,脑子里进的水可以舀出来几大海:

 

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至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

 

有没有觉得,这段话读起来让人心里晶晶亮、透心凉?年少时候看红楼梦,每到此处,我是眼睛一滑就过去的,不愿意读,也不忍心读。

 

宝玉有句名言,说不理解为什么女孩子一嫁了人,就会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好像是一粒光亮的宝珠变成了死珠。

 

我以为,嫁人倒不一定能嫁出这样的神奇效果,但有些教育,的确可以。

 

例如李纨。

 

她教育部长老爸对她的教育,我的感觉就是亲眼目睹一碗硫酸,浇上一颗宝珠,“刺啦”一声,你再看到的,已是一颗毫无生气的死鱼眼珠。

 

实在凌厉。

 

其实,在古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即便富贵人家,不读书的女孩子也大有人在。自由野蛮的生长,天然无雕饰,还有机会长出凤姐、晴雯或凤凰古城的翠翠,这样的女孩子来。

 

她们个性鲜活,眼神灵动,是热辣辣、活泼泼的人。

 

最怕就是只读这种洗脑书,而且一头扎进去,把书本当成典范来过的。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样的洗脑书,把我们打磨成了千篇一律的人。


 

 03 

 

但是,虽然悲催地被灌输了很多不易挣脱的标准,细细观察,却发现,李纨的沉默中,却暗藏着一种让人惊异的开明。

 

大观园里起诗社,是探春的主意。接到探春的帖子,宝玉倒是一百二十个赞成,但他胸无定算,只漫无边际地乱激动了一阵;黛玉谦虚推脱,写诗对她来说是自娱自乐的事,有没有别人来一起玩,她不太在意;宝钗淡定从容,并不愿意出风头,她在等其他人的态度;迎春、惜春不会作诗,可有可无。

 

闺阁女孩子开诗社,文学作品里,大观园应该是首创。探春起这个念头,是希望“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认为那些男子们的高雅活动,说不得我们女孩子也可以玩得很溜啊。

 

这种与须眉男子比肩的想法,我们现在读来当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是,在教育部长大人都身体力行“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年代,探春的这个念头,其实是非常离经叛道且不守女子本分的。

 

闺阁小姐的闲暇,当然应该是做女工,作女工,做女工。

 

所以黛玉、宝钗的态度,才这么含糊。

 

就在这个时候,李纨来了。

 

书上说,李纨笑着进门,说了三个字:“雅的紧!”

 

你看,就这三个字,一锤定音。

 

这位脑中只有几个贤女的寡嫂,按她被灌输的标准,听说姑娘们要玩花样,起诗社,语重心长、痛心疾首地来一篇滔滔大论,然后要求姑娘们深刻剖析灵魂,天天写《烈女传》读后感,才是合理的样子。

 

凤姐说过,“姑娘们不好,你(李纨)还要劝”,不能跟她们一起瞎起哄,耽误学规矩。(第45回)

 

黛玉也说宝玉把诗社里的诗抄出去,是“真真胡闹”,认为“我们的笔墨不该传出去”。(第48回)

 

但是,李纨不仅不反对,还盛赞这是一件高雅的事。这份格调与情趣,放眼整个贾府的管理层,有几人能及?

 

然后她还兴致颇高地自荐诗社掌坛,安排不会作诗的迎春、惜春合适的位置,很快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并带着宝玉和姑娘们,兴致勃勃立即就开了第一社。

 

半天功夫,诗社就从一个议案,迅速落地、成形、到执行,李纨表现出的思维之缜密、行动力之强,让人诧异。

 

王小波说,人最宝贵的,就是即便被灌输了很多标准,但还保持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无见无闻”的李纨,是保持了这份难得的能力的。


 

 04 

 

李纨不止一次表现过她超人的开明眼光。

 

51回,宝琴新做了十首怀古诗,大家纷纷点赞。但是,最后两首出了点小问题,其中一首是《蒲东寺怀古》,一首是《梅花观怀古》。

 

《蒲东寺怀古》取材于《西厢记》,讲的是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动作片;而《梅花观怀古》则取材于《牡丹亭》,讲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销魂动作片。在《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两本都是需要翻墙才能一睹为快的小黄书。甚至现在我们读到的,大多也是所谓的“洁本”。

 

宝钗端着脸,发话了:“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两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咱们都是纯洁的小宝宝,语文课本里没学过,不懂什么动作片,换一个~~

 

黛玉先拦:语文课本里没学过,那电影里还没见过吗?宝姐姐你装得好可爱诶~~

 

黛玉和宝钗在怎么对待小黄书这件事上,意见有分歧。其实这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东西,但道德这种东西,看似简单,其实最不好判定。有些对错,随着时间变化甚至可以完全颠倒。

 

例如三十年前,哪个女孩子出门要是化了妆,一路都会有人对她翻白眼,鼻子里喷白气,给她打个标签:狐狸精,恨不能摁住替她把这个妆抹去。三十年后哪个女孩子出门要是没化妆,当然一路也会看到有人对她翻白眼,鼻子里喷白气,不过打的是另一个标签:邋遢鬼,然后恨不得揪住她补一个妆。

 

所以,我一直以为,在道德上评判一件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智与阅历。

 

宝钗是个循规蹈矩的女孩子,她觉得这些小黄故事要避而远之;黛玉不同,她读过《西厢记》,觉得它辞藻警人,余香满口。

 

现在,大佬们交给李纨的职责,就是要带着这些女孩子学规矩、学针线,《西厢记》、《牡丹亭》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提?能不能写?这个度,甚至比当初要不要开诗社,更难拿捏。毕竟老祖宗和王夫人对“扫黄”这种事,都是秋风扫落叶般不遗余力的。

 

按说,沐浴着《烈女传》的阳光长大的李纨,更应该深得领导的指示精神。

 

但是,李纨说,历史上没据的东西多呐。虽是没据,但说书唱戏里都见过的。见过并不表示就看过小黄书嘛,该写诗还写诗。

 

“无妨,只管留着。”

 

这几个字读来平淡朴素,却是不可多得的智慧。


 

 05 

 

在老太太、太太手伸不到的地方,李纨豁达明睿,给了宝玉和姑娘们最大的自由。

 

《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因为宫里一位老太妃薨逝,贾母和王夫人都进朝随祭去了,凤姐卧病,大观园基本上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这天,恰逢宝玉生日,这群少男少女顿时萌生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要尽情狂欢的念头。

 

于是一群人热热闹闹嗨了一个白天,犹不尽兴,晚上把大观园的门一关,瞒过了管家婆子的眼,在怡红院开夜宴。

 

一时间,该请的人都请来了,拥拥挤挤十几号,瓜果酒水排满桌。

 

这个阵仗和时间点,连黛玉心里都有点虚:

 

黛玉……向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们日日说人夜饮聚赌,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日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不怕。”

 

然后就陪着宝玉和姑娘们,一起玩到了深夜。

 

这样的信任与尊重,除了李纨,还有谁愿意给?

 


李纨无趣,但人到中年,我却愿多数人能像她:

 

虽然被灌输了很多标准,却一直保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者-


青品黄黑,北师大中文系硕士,30年红楼梦铁粉,以前跟文字打交道,后来搞管理,闲暇写文。原创读书公号“青品黄黑”。红楼梦赏析经作者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