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骄阳飞雪 2018-06-27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岳大洲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大四男生,当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大二转入经济学院。岳大洲的经历比较特殊,他高考最早的目标是想被保送到数学系,他从小就开始搞数学竞赛,从小就开始拿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在初中和高中也是,但是要想被保送到北大的话,学习成绩必段排在重庆市前四名才行,但是他的发挥不是很好,排到了第十三名,未能进入冬令营,所以没能被保送到数学系。

后来就迎来了高考,那时他也是想考数学系的,因为他对数学一直都很有兴趣,但是高考的发挥也不好,他是个偏科的人,数理化基本没扣什么分,但是语文和英语很差,后来被分到了北大物理学院的天文学系。

大一的时候岳大洲过得很郁闷,因为天文学系可以说是北大的边缘学系,而且那时大家都很关心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当岳大洲问到师兄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太愿意正面回答,可见毕业的出路还真是有问题。

那时岳大洲坚定了转专业的决心,他很好强,从小就有野心,不会因为得到一些小的成果就很满足,他会不断地进取和努力。也因为这个他才来到了北大,他认为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学府,但是自己却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他想自己一定要转到一个最好的专业去。

那时岳大洲准备转去数学学院,由于数学系的课程很多,如果转过去的话就很可能需要降一年级从大一开始学习,他觉得这样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青春还是蛮宝贵的。后来他开始注意北大哪些专业比较适合,当时光华管理学院比较“嚣张”,它规定是高考成绩省前五名的学生才能参加他们的转系考试,岳大洲觉得它的规定很不合理,因为一个人的高考成绩是不能完全代表他的真实水平的。

经济学院的设置就很合理,它首先要你本专业给你开一个转系证明,证明你在本专业的成绩是很优秀的,接下来你需要参加它的转系考试:一门英语、一门数学和一门经济学。那时候压力很大,因为既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又要准备转系考试,而且经济学院很热门,竞争也很厉害。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大一上学期岳大洲需要为转系打好坚实的接触,所以很努力学习,也拿到了天文学系前几名的成绩。接下来就是了大一的下半学年,每天晚上他都学到深夜,就是为了转系。他抛开了一切困扰,安心地学习。后来他不仅如愿地进入了经济学院,而且还拿到了物理学院的最高奖学金。

可是进入经济学院以后,压力又接踵而至了,因为相对于经济学院的学生来说,岳大洲的专业知识是相当薄弱的,虽然转系考试考得也很好,但考的专业课毕竟只有经济学一门,岳大洲还有很多专业课是不知道的。经济学院学生的高考成绩比物理学院学生普遍要高,毕竟是热门专业,全国各地的状元就有十来个,省前三名的就更是数不胜数了,那时岳大洲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岳大洲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虽然之前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接下来他想做经济学院里最优秀的人。大一的时候他还做了很多的社会活动,比如学生会、团委和社团什么的,但是他在大二之后就把这些全都退掉了,他要全身心地学习,要在经济学院站稳脚跟。他大概用了一个学期,让自己的成绩在经济学院里冲到了前三名,并且在经济学院里拿到了最高奖学金。

岳大洲从小就喜欢数学,没有进入数学学院是因为高考没考好,上大学时又不甘心浪费一年的青春而转去数学系,岳大洲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这个兴趣爱好,数学和经济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他在大二的下学期找到了数学学院金融数学系的系主任,进行了校长基金课题研究。校长基金科研是北大每年抽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本科生进行课题研究,申请是很难的,只有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在岳大洲去找金融数学系的系主任时,恰好是他的物理背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的经济学成绩很好,他又有很好的物理背景,所以数学老师对他很满意。大一那一年他在物理学院不情愿的学习实际上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相对于经济学院的其他同学,他不仅本专业学得很好,而且有很不错的物理底子,他在数学方面也有过很好的成就,所以金融数学系的系主任就让他和另外两个数学学院的同学一起做校长基金科研。

同时,在大三的上学期岳大洲还读了数学系的双学位,他觉得既然在做校长基金科研,就更应该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面。双学位的课程他也学得很认真,毕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平均分达到95分以上。

大三的时候虽然也忙碌,但是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岳大洲开始接触一些社会活动,做保险学社的外联部长,参与一些和业界的接触活动。而且岳大洲还在做资本学社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他觉得社会工作是不能丢开的,一个人应该全面发展,尤其是想成为金融人才的学生,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和别人沟通的技巧,所以做社会工作是很必要的。

大三那一年的学习很顺利,岳大洲再次拿到了奖学金,科研也做得不错,双学位也读得不错。大三下学期岳大洲开始准备保研,当时他有很多条路可以选,可以出国,或者是工作,但他觉得本科生的学历还是很低的,如果工作的话,在单位上升的几率不大,而且家里的压力很大,父母都觉得学历越高越好,所以希望他读研。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当时他还考了托福,但是最后放弃了出国,因为学经济的想申请到美国很好大学的奖学金不是很容易,如果申请到一般的大学,他又觉得没必要去那里当个一般的人才,还不如在中国做最优秀的人,当自己羽翼丰满的时候再出去做全世界最优秀的人。而且出国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它不像保研,保研的话,只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优秀就可以了,如果选择出国而最后没有出去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就是一个问题了。

当时岳大洲也跟师兄师姐聊了很多,那时他发现自己并不知道出国要做什么,只是从小就想着要读中国最好的大学,出国后也要读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可是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在国外做什么。他的一个师兄指出了他的这个误区,说盲目的出国并不是一件好事。岳大洲想了很久,基于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最终放弃了出国。

接下来就是保研,那时有很多选择,他对北大光华、清华经管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三个地方都考虑过,最后他选择了北大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光华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都有一个大学生的夏令营,只要能够参加,那么被保送的几率很大,而且在大三时就能够确定下来。

清华经管没有这种夏令营,所以岳大洲把它排在了最后面,如果其他两个不成功的话再选择它。相对来讲,岳大洲更喜欢北大活跃的气氛,所以他更倾向于在北大继续读下去。接下来就剩下北大光华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了,那时岳大洲是想着两边都申请,然后看最后的结果,可是申请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光华却没要他,当时他很不服气,但后来也想可能是上天注定自己要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吧。

岳大洲参加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夏令营,参加这个夏令营的同学是从全国各个大学选拔上来的,一个有42个学生。首先是有很多名师给大家开一些讲座,让大家了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后来还安排了去登山,它要求学生不光是有很好的成绩还要有很好的体质,这样才能做大事;最后是做一个论文答辩,要做一个PPT,先做五分钟的自我陈述,再做十分钟的问答,也要把论文交上去,老师根据你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来评价你。

他们每个人都挂一个胸卡,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老师在你上课的时候,爬山的时候,或者在你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来考察你。岳大洲觉得这比一般的研究生考试要好得多,它可以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后来在这42个学生里一共有14个学生得到了保送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名额,本科毕业后就可以读,岳大洲是其中之一。

上大四以后,岳大洲感觉相对轻松了许多,没有那么多课程和压力了。那时校长基金研究课题已经结束,但是金融数学系的老师比较看好岳大洲,就让他和他一起做科研,科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他的研究生一起做一个香港信用保险局的大课题,另一个是带着大三的师弟师妹做科研。

同时岳大洲在读数学双学位,还做了很多社会工作来充实自己,他担任金融管理联盟的公共关系部的总监,前些日子他们还搞了一个大型的北大金融管理类人才金秋校友酒会,请来了六七十位北大以前的校友来和同学们交流,其中有十多位校友是相当有成就的,是企业的老总或者银行的领导。岳大洲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仁们的努力为师弟师妹们创造一些机遇,让他们和这些出色的校友交流。

另外,岳大洲自己还发起了北大高尔夫协会,这是全国第一家高尔夫学生社团,岳大洲希望通过这个协会达到几个目的:首先是普及高尔夫运动和文化,大家之前一提到高尔夫就觉得那是一种很奢侈的运动,所以避而远之,通过努力拉到赞助让每位同学只花十五块钱就能打高尔夫球,这是一个很低的价位,一般人都能接受;其二,岳大洲希望通过它来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高尔夫这项运动能把很多校友请回来,也为大家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上了北大,靠什么战胜同智商的人?

我问岳大洲:“在北大你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在成绩方面一直这么优秀,你做得那么好靠的是什么呢?”岳大洲说——

我觉得聪明是必备的,大家能进来北大,都一定是聪明的,但是来到北大之后就不能单靠聪明了。我有很多的同学是很聪明的,高中的时候他们几乎不怎么学习还是来到了北大,但是他们后来的发展却不怎么好,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些骄傲了,觉得自己很聪明就不去上课,以为随便学一学就可以考高分。

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几乎不怎么上课,但是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几乎每科都比我高几分,我是什么课都是认真学的,我觉得他真是一个天才。后来我还是那么努力学,他还是那样玩,到最后我每科都比他高二十多分,所以说单靠聪明是不行的,聪明只能维系在大学初级阶段有一个好成绩,不可能太长久,大学里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你必须要踏实、努力去学才行。

在学习方面,我真的很踏实很努力,我付出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时候物理学院有通宵自习室,大二那一年我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晚上都在那里上自习到深夜一点多。当大家的智商都在同一水平的时候,你就只能靠努力来战胜他们了。

在高中的时候,大家的智商不在同一水平上,我的智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我靠小聪明就能战胜他们;进了北大以后,大家的智商都是那么高,你要战胜他们,就只能靠努力了。

声明:《张老师讲精英留学》的文章全部为美国留学专家张老师原创,分享20年来美国留学咨询经验,探索从优秀到卓越的人生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