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化的珍珠

 博采简纳 2018-06-28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静笃君按:“假若克丽奥佩特拉的鼻子再短那么一点点,可能世界的整张面孔都已改变。”(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语)

书接前文。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自杀身亡。即便在这最后一刻,她也没有忘记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惊艳世人——她在自己身上安放了一条毒蛇,这条将艳后送还死神的毒蛇,既是古埃及的王权守护神,也是女性魅力的象征。这一年,她39岁,成为一个传奇。

融化的珍珠

▲ 油画《克丽奥佩特拉之死》(1645)

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卡格纳希(G. Cagnacci,1610-1663)作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历史却永远是胜利者在书写,败者为寇,于是克丽奥佩特拉又成为历史上罹患“权力饥渴症”的“女王婊”之首屈,甚至成为“情欲”的象征,有人将她称为“正在衰败的东方古老文明的堕落女王”。但也正是这种对她的负面书写成就了她——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埃及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法老,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你知道埃及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始法老”是谁吗?你不知道。但你一定知道埃及的末代法老——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Kleopatra VII. Philopator,公元前69年-公元前30年,约公元前51年到公元前30年在位)。

融化的珍珠

▲ 油画《克丽奥佩特拉》(1633-1635)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作

私人收藏

克丽奥佩特拉是一个传奇,无数艺术作品以她为主角,无数作家用小说和戏剧演绎着她的命运,使她陨灭之后世世代代无法将她彻底忘却。在西方美术史上,巴洛克时代最著名的女画家——那位擅长刻画复仇女英雄的意大利女画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2)也用独特笔触描绘过克丽奥佩特拉之死。画面上,她面容含喜,流露微笑,仿佛在享受着死亡带给她的极乐,而那条极其细小的蛇,看上去毫无杀伤力,它无辜地躺在克丽奥佩特拉身旁,只是一条道具。

融化的珍珠

▲ 大理石雕塑《克丽奥佩特拉自尽》(1633-1635)

法国宫廷雕刻家白当(C. Bertin 约1653 -1705)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作为“女王婊”与“情色”的象征,珠宝是“克丽奥佩特拉之奢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她的王权与诱惑力。在描绘克丽奥佩特拉的画作中,最常出现的珠宝是她的大珍珠耳坠。这颗珍珠令人联想到古罗马作家普林尼记载的一段典故:克丽奥佩特拉曾在宴会上与马克·安东尼豪赌——比比谁更奢侈,宴会接近尾声时,克丽奥佩特拉忽然从自己的耳朵上扥下一颗硕大珍珠,迅即扔在一杯醋里,安东尼眼见着珍珠缓缓融化,然后,决定性的一幕发生了——克丽奥佩特拉喝下了这杯“珍珠醋”,结束了豪赌,安东尼认输,从此拜服于她。

融化的珍珠

▲ 油画《克丽奥佩特拉之宴》(1743-1744)

意大利巴洛克画家提埃坡罗(G. B. Tiepolo,1696-1770)作

现藏于澳洲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