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0个日夜重建“攻坚战” 记芦山震后恢复重建两周年

 -apple 2018-06-28

编者按 

两年前的2013年7月,“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正式启动,雅安迈出震后重生的第一步,举国关注。两年后的2015年7月,短短两年时间过去,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废墟,渐渐展露出了震后新颜。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发一组报道,回望我们星夜兼程的日日夜夜,分享灾后重建新居新的生活,灾后重建新城新面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在重建攻坚“赶考”中一往无前。

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新村(记者郝立艺 摄)

730个日夜,于历史长河,短短一瞬。

但,对雅安来说,却刻骨铭心。

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两年。

两年前,2013年7月,嘹亮的灾后恢复重建号角在雅州大地吹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短短两年,一间间布局合理、坚固结实的新房投入使用,一条条宽阔平坦、畅通便捷的大道四通八达,一个个功能完善、漂亮整洁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拔地而起……在一场接一场的重建“硬仗”中,昔日的地震废墟,逐渐脱胎换骨、蜕变新生。

这蜕变,来自于重建新路的有效实践;这蜕变,来自于重建“攻坚战”的克难奋进;这蜕变,来自于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坚守与努力。

重建未止,战斗不息。当前,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最后一年,雅安重建“攻坚战”仍激战正酣。

(一)

重建犹如一场“攻坚战”。两年重建,将730天分成若干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场“硬仗”。雅安用实际行动,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重建“硬仗”。

七月的雅安,考验着重建。

7月13日,初伏。上半天大雨,下半天骄阳。

震中芦山,国道351线芦山连接线路面水稳层铺设如期完成:7月20日将具备通车条件。

雨城大兴,雅安中学高中校区的施工人员冒雨作业:开工以来,全体施工人员一直奋战在重建现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工程进度都没有停下。……

高效、有序,是雅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真实写照,更是雅安在重建新路上有效实践的直接体现。

两年前——2013年7月,雅安正式启动灾后恢复重建。重建之初,中央便确定了“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对雅安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实践,更是一场难打的“硬仗”:重建新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2160个重建项目、逾700亿元的投资,如何高效有序地在三年内基本完成?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两年重建,将730天分成若干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场“硬仗”。

科学应对,雅安用实际行动攻克着每一个难关——

按照“五总”要求,坚持目标倒逼、责任倒逼、结果倒逼,促进了重建整体提质提速;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将住房重建放在首位,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优先推进城乡居民住房等民生项目重建;始终把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以产业重建增强“造血功能”,着力放大重建效应;明确重建底线,将“六位一体”工作底线贯穿全过程;抓住重建机遇,专注潜力转化,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资金的乘数效应和优势的转化效应……

两年重建,在一个个时间节点上,雅安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重建“硬仗”——

2013年底,迅速打破重建胶着状态,全市首批重建项目集中开工。

2014年7月20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现全面开工。

2014年底,全市农房重建全面完成,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50%。

今年,4月20日前,受灾农户全面乔迁新居。

6月26日,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段——雅安城区过境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北外环线)正式通车试运行。

截至7月,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双双超过80%。

……

从城乡住房到公共服务设施,从道路交通到产业发展,在730天的若干个节点上,标记着雅安一次次有效的实践和生动成果。雅安正蹄疾步稳地奔走在重建新路上。

“攻坚战”的成果,受灾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730个日夜的重建“攻坚战”

7月中旬,天全县鱼泉乡。顶着烈日,在震后重建的新房前,当地村民正在自家茶地里干劲十足:“天气热不可怕,就怕没有致富门路。重建后,路通了,企业也进来了,卖鲜叶每人每天至少能挣100元呢!”

“有盼头”是村民们的共同感受。这里,有漂亮坚固的房屋,也有能奔康致富的生态产业。重建之初,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重建梦想之光,已照进现实。

(二)

心怀感恩,雅安用实际行动昂首奋进。两年重建,“5+2”、“白加黑”,是每一位重建者的工作常态。拼!已深入每位重建者的骨髓,成为雅安重建“攻坚战”的主旋律。

重建“攻坚战”,雅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省委、省政府的靠前指挥,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兄弟市州的倾情援建,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是雅安恢复重建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他们,汇成强大的力量,合力推进雅安恢复重建。

灾区人民发自内心地感恩,感恩奋进。

获得建房帮助后,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村民胡惠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恩:用彩色琉璃瓦在自家房顶上拼出“感恩”两个字和一个心形——站在高处望过去,是鲜红的“中国心”。

上联:芦山震中建幸福家园;下联:龙门田野绘感恩新篇。横批:共产党好!

今年4月,刚刚搬进新家的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村民白世强,用对联表达了自己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心怀感恩,雅安用实际行动昂首奋进。

6月23日,北外环线通车前夕,天色已晚,各种扫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路灯接线快完成了,晚上加班,次日赶早,午饭前就完成……

两年重建,“5+2”“白加黑”是每一位重建者的工作常态。

7月13日上午。雨城。小雨。

身穿雨衣的施工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成雅铁路建设现场:“雅安汛期已至,只能多想办法推进工程建设。”

建设紧锣密鼓,进度显而易见:成雅铁路金鸡关2号隧道城区方向洞口已掘进15米,除雅安站场外,其余控制性工程已经开工,规划区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成雅铁路的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几乎是每一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的“标配”状态。

2013年11月8日,寒风中。数百名自发前来的群众,送别了雨城区中里镇党委原书记王加林。这位把群众冷暖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书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一直惦记着中里的重建。

2014年6月16日,代表全村700多户2000多个村民,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党支部书记袁超向中国三星公司赠送上“大爱无疆”的锦旗。两年重建,身患癌症的袁超一直坚守在重建一线。

拼——早已深入每位重建者的骨髓,成为雅安重建“攻坚战”的主旋律。两年,730个日日夜夜,雅安人用鲜血和汗水浇注着重建之花。

两年来,科学统筹、整体谋划,力量下沉、提升效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铸就坚强堡垒;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敢下深水、勇破难题,成为重建的“主心骨”;全市广大群众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

在一场接一场的战役中,雅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夺取着一个又一个胜利,铸就出重建精神。

这精神,是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精神,是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的精神;这精神,是敢打硬仗、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精神,是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精神。

灾难,仅是一瞬;重建,记入历史;精神,一直永恒。

(三)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战”,已进入最后最为关键的一年,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善做善成抓好重建,方能真正打好这场重建“攻坚战”。

重建两年,雅安在重生,灾区人民生活在改变。

在天全县始阳镇新民新村,坚固漂亮的新房,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已搬进新家的高兵强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新房漂亮,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比震前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

“盼了好多年了,终于通车了!”沿着蜿蜒平坦的北外环线开车行驶的王琴心里很舒坦,也有期盼:“希望国道351线和雅康高速快点通车,到时候雅安才是真正的四通八达。”

重建两年后的今天,新村在生长、城市在发展、道路在拓展,产业在腾飞,直面灾难带来的伤痛,灾区人民的新生活已悄然开始。

但,这只是雅安重建的一部分。三年灾后恢复重建,雅安仅仅行进了2/3的路程。灾区人民渴望的新生活,尚在攻坚克难的创造之中。灾区人民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犹如这七月的阳光,迫切而热烈。

重建两年,雅安的“攻坚战”尚未完成。在最后最为关键的一年,摆在雅安面前的,还有一场更为艰难的鏖战。

“攻坚战”中的问题和困难是实实在在的:重建进度尚不够平衡、生态等比较优势尚需转化为产业优势、“造血式”重建尚需要深化……每一项都影响着重建的最终结果。

站在重建两周年的节点,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善做善成抓好重建,方能真正打好这场重建“攻坚战”。

这是雅安需要做的,也是正在努力的。重建两年后的今天,雅安的“攻坚战”,仍斗志昂扬,激战正酣。

看——重建现场。飞地园区的中国恒天雅安汽车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冲压车间的钢结构厂房已经封顶,200余名建设者,或顶烈日、或冒大雨,加快推进着涂装、焊装、总装三大车间建设。以此为代表的产业重建,正加班加点地打通震后产业“造血”通道。

盼——既定目标。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面建成基础教育(含幼教)重建项目,板房学校学生实现全部搬离。今年12月31日前,医疗卫生新建项目完工65%,基本完成国道351线多功至芦山县城段和国道318线主体工程(雅安境内)建设,产业重建项目完工80%以上……每个重建目标任务清晰坚定。

在这场尚未完成的重建“攻坚战”中,雅安正高效推进重建,并放大重建效应,将打重建“硬仗”和补发展“欠账”相结合,同步推进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两攻坚”,朝着“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幸福美丽新家园的目标迈进。

迈进的目标,与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精神一致,也是雅安后发追赶战略的追求,更是所有灾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大机遇,在恢复中发展,在重建中提升,逐步实现后发追赶,与全国、全省一起同步奔康。

我们期待: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真正实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生态雅安,更加幸福美丽,充满魅力,成为雅安人民的乐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