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立德树人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6-28

作者简介:杨志成,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课程是现代学校实施教育的载体,也是国家教育主权的载体。因此,学校课程必须体现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表达。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校本课程开发到课程体系建构,学校课程发展经历了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文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多样化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如何更加完善地体现不同学段课程的价值,如何更加系统地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以下简称“板厂小学”),注重通过学校课程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融入时代发展主题,系统规划学校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智慧教育”为理念,以坚持“立德树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全面整合、系统建构为方法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慧成长课程体系”和“智慧成长德育体系”,成为小学阶段通过系统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典范案例。

遵循价值统一原则,完善学校课程价值建构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学校育人价值取向的明确和精确。学校课程价值要体现国家意志、办学理念、社会与家庭期待和学生发展需求,是对国家、社会、家庭、学生等各种价值取向的统一。从教育价值的哲学分类看,教育肩负着发展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职责,这是教育的元价值,或个体性价值;同时,教育也肩负着社会和家庭对人的生产劳动能力发展的需要,这种价值可以称为教育的生产劳动价值或工具性价值。此外,教育还肩负着发展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任务,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很好地生活,这种价值被称为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或社会性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教育价值取向。“立德树人”将教育对人的个体发展价值、工具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有效统一起来,成为我国当前有效统一教育价值的指导思想。这种价值统一原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板厂小学对“智慧教育”价值体系进行了统一建构,通过对古今中外智慧概念的解构,提出了“体智”“脑智”和“心智”三大教育发展价值。这三个价值分别对应人的个体性价值、工具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发展,形成与国家“立德树人”价值体系有效对应的校本化实践策略。这三大价值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实现了学校课程价值体系的系统建构,为课程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遵循逻辑统一原则,优化学校课程系统建构

学校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综合体系,是课程管理权的系统性表达,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载体,决定着国家课程标准、育人目标的落实。学校课程体系建构遵循系统逻辑,逻辑起点是育人目标,而育人目标的上位是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包括课程设置,还涉及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等内容。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板厂小学课程体系的建构体现了逻辑统一的系统构建原则。首先,学校课程体系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学校构建的智慧成长课程体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发展,形成学校独特的校本化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的顶层设计。其次,板厂小学课程体系运用整合建构的逻辑统一原则,以六大领域统筹三级课程整合,形成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为基础,学科横向融通、学段纵向衔接、文化多元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智慧成长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道德与公益”“传统与文化”“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新”“综合与实践”六大领域为系统构建核心逻辑,体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形成“六位一体”的课程实施格局,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在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德育课程体系的特色建构,使学校德育融入课程化载体,用大课程观落实大德育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认为德育课程是突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也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地的必然要求。学校在“智慧成长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系统规划“智慧成长德育课程体系”,运用隐性课程理论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思想,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分别从管理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整体规划,形成了课内外深度融合、家校社协同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学校德育课程实践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为此,板厂小学系统建设了课程管理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运行体系,构建了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形成了智慧教育课程与教学逻辑统一的系统实践体系。

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实现学校课程特色建构

设计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学校要在系统构建、逻辑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地域特点、教师优势和社会资源,进行有特色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遵循知行统一原则,不宜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扩大课程实施广度和难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实现学校课程特色、经济、有效发展。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学校课程理念与国家课程标准的关系,做到以贯彻国家课程标准为底线,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二是要把握好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育人为本的关系,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物服务人”的原则,有效把握课程内容与资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三是要把握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历史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等特色和优势,降低学校课程建设运行成本,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特色,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社区、环境融入课程,进入课堂,实现课程开放性建构。

板厂小学课程建构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学校课程特色,如学校在德育养成课程建构中分别围绕“学习做人、学习传统、学习先进、学习奉献”四个方面实施德育课程:一是贴近生活开发习惯养成课程,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推出“板厂小学道德文明‘八会’”,并制作了动漫短片,进行“好习惯伴成长”教育,实现学习做人的目标;二是利用传统开发节日文化课程,如“节日文化润童年”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共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实现学习传统的目标;三是通过榜样引领开发力量课程,如“追寻榜样志高远”教育,引导学生“寻榜样、学榜样、做榜样”,实现学习先进的目标;四是通过公益行动开发爱心课程,如“投身公益心有爱”教育,师生相继走进明天病房、天津福利院等十多个社会福利机构,实现学习奉献的目标;五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学行课程,如“学行博物馆”课程,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至少走进四所博物馆,通过参观、听讲解、动手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另外,班级还自主开展“红领巾筑梦”行动,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工厂、百工坊、故宫等地开展游学课程;六是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家长课程,邀请家长做学生筑梦伙伴,结合家长们的专业与特长,开设“家长讲堂”,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时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时期,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因此,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是中小学校的重要责任。板厂小学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探索。(作者:杨志成)

《北京教育》杂志普教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