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教育情结:两成(无限阅)

 昵称37263053 2018-06-28

  

文 | 秋萤微言

又逢毕业,相信每一个师者此时都会有自己的教育感言吧。如果问我的教育感言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词:两成。成人和成才。


个人把成人放在成才前面,意在我更看重前者。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呢?


第一、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


良知就是良心本指人天生的善良心地,后又包含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也就是对善的行为有力量坚守,看到不善的事能够心生抵抗。生活的例子来说,在学校不嘲讽人家的外貌、衣着、出身。在家能体谅亲人的不易,校外看到弱势个体心怀尊重,平等待人,不傲慢,不自以为优越。



如果有人临难,能够给予一点帮助就不冷漠走开,更不要成为乌合之众里的失去个体意识的一份子,被裹挟起哄怂恿而不知。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因为自己只是集体中的一个,归于集体总是有些许安全感归属感。大家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人云亦云。须知,人一旦归于集体智力就会不自觉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换得一种认同感吧。所以,葆有内心的省察十分必要。


第二、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就是有自己的判断思考,不唯上。哪怕他是大人物。大人物的认识也不尽正确。有时候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立场,会表达一些狂热的言辞。此时,你就要保持警惕之心了。因为狂热诉诸的是泛滥的情绪,理性总是乏善的。理越辩越明,假如不允许质疑,不能自由谈论,那么它的正确性就有折扣。自由催生创新,创新推动发展。


第三、成为一个情感独立的人。


我所说的情感独立是不依附,不迎合。人有强迫性情感需要。依赖或迎合性高,即难以“做自己”。面对诱惑,不能自我感觉正当地加以拒绝。被难以觉察的内在孤独、无助、自卑所限,不得不苟且于不良关系,权且将此当作自我安慰的工具。在和个别同学的私下交流中发现,如果周围有同学和他人情感粘合度高,自己就不由生出了孤独感。为了排遣这份孤独,就会寻觅可以托寄的另一方,以看似真诚来遮掩自己内里的虚空。而又担心被发现虚情,故迎合出真切的假象。可以不客气说,内心空虚越严重,拒绝不良关系越难,可谓身不由己、情不自禁;严重的情形,甚至可以是飞蛾扑火、饮鸩止渴。但是过后有后悔不迭。这都是过于注重外在而不修炼内里导致的。


好友汐颜说:培养一两项可以投入的兴趣会很重要,因为真正的平静,不是来自于和别人的相处,而是学会了和内心那个孤独的自己相处。谁不享受孤独,谁就没资格享有独立的情感。


良知和情感独立是成人的重要标志。何谓成才呢?就是成为有才能的人。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才能呢?简言之,就是给他一项任务,出色完成。那么他就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假如弄不成,理由成堆,那么这个人就欠缺这份才能。李尚龙说: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者,个人以为学生的语文才能有二:开口能言,提笔能写。能言代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提笔能写就是不论应试题目还是自选题目,下笔条理清晰,语言畅达。假如这两个方面欠缺,那么可以说你的语文才能是不足的。


一个人的才能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它需要历练,历练核心离不开自律品格和坚毅精神。在这样的品格和精神辉映下读书、思考、理辩、表达,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这是以语文为例,英语也不例外,光会考试是不足的,还要能听能说。基础学科厚积,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志趣点,以备到高一级学校,学有专长,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一个缺乏良知的人模糊是非界限,善恶难以分辨,对自我行为缺少约束。轻者成为乌合中的一份子,严重的会与恶协作。情感不能独立,依附迎合,就容易失去自我尊严,也谈不上对别人的尊重。不能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就可能出局,生活中,才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凡是生活混乱无序的,大概都是这些方面出了问题。


学生从这里毕业,转而到了另一个天地,临别之际,目送渐远的青春姿影,再申寄望:成人第一,成才第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