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览古
[晋]卢谌
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
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
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蔺生在下位,缪子称其贤。
奉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秦王御殿坐,赵使拥节前。
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
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昭襄欲负力,相如折其端。
眦血不沾衿,怒发上冲冠!
西缶终双击,东瑟不只弹。
舍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稜威章台颠,强御亦不干。
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
谦公何为者,负荆谢厥諐。
智勇盖当代,驰张使我叹!
卢谌(285—351),东晋文学家。字子谅,范阳涿县(今河北省属县)人。好老庄之学。任太尉掾。洛阳陷于匈奴,北依刘琨。曾被刘聪子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为司空主簿。后至辽西,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冉闵诛石氏,谌随冉闵军于襄国,被杀。卢谌清敏有才思,善写文章,也工书法。其诗作《赠刘琨》、《览古》等较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这首诗可以说是蔺相如的诗体传,概括了蔺相如的主要业绩。作者处于乱世中,四处奔波不已,他把天下统一,以致太平的愿望,寄托在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身上。所以,诗中对蔺相如的敬慕心情,是很炽烈的。
七古 蔺相如宅
[清]英棨
书生手无缚鸡力,书生寸舌能扶国!
扶国胸藏十万兵,只身敢入赢秦域。
怒叱秦王慷慨谈,秦庭一时皆失色。
秦虽强横蚕诸候,壮士气盛秦难逼!
不辱君命不辱身,应变惟仗胆与识。
有胆怀璧竟完归,有识回车能屈抑。
强秦不敢问连城,老将负荆亦屏息。
上全国体下全交,凭将刚克与柔克。
卓哉相如能兼得!
其他的(短一点的):
览古 书怀
[唐]李白
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
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
相如章台巅,猛气折秦赢。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其诗雄奇豪放,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春,是李白路过邯郸时的“览古抒怀”之作。诗人追怀赵国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赞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及所建树的业绩,表现了诗人“志在经世”,为国立功的思想。
七绝 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其诗题材广泛。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此诗为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时,途经蔺相如墓所作。当时邯郸已陷入金人手中,金强而宋弱,形势俨如当年的秦赵对峙。面临着生命危险,范成大早有心理准备,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宁死也要保全国体。后来,范成大果然不辱使命而归。
七绝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高启(1336—1374),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未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为吴中四杰之一。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归乡。授书自给。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基修府治,被人告发,获罪腰斩。因高启所作《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被明太祖视为魏之同党,也被杀。高启诗爽朗清逸,又能文。有诗集《高太史全集》、文集《凫藻集》、《缶鸣集》等。
此诗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末两句以屈原不敢协助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极力渲染与秦约会的危险性,以衬托蔺相如的卓人胆识。
七律
[明]汤显祖
轻抛少室践云除,见说衙斋好读书。
物论几年推蕴籍,宦情今日喜萧疏。
人行涿野砧声外,雁绕漳河木叶初。
早晚邯郸应驻节,马卿原爱蔺相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