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4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6-28

痉湿病脉证第二/暍病(伤暑)

   下面,讲暍病的三个条文。

什么叫暍病?暍病就是伤暑的意思,而不是大家通常知道的中暑,伤暑的特点,一定是在夏季,有严格的季节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这就是说,也属于热性病的范围,作为暑邪为阳邪,在初起的时候,也是首犯太阳的。

   这三个条文,如果说它对《内经》有继承,有发展,不仅认识到了暑邪为阳邪,而且是伤人阳气,同时他认为,暑邪也要兼挟湿邪,或者是暑热之邪,三条原文,一条讲到暑热之邪,二条讲道暑湿之邪。
   发展的一面,他看到了伴有气虚,造成气阴两虚,而且除了白虎加人参汤,另外还有一物瓜蒂汤这样的一个方剂,这是他继承又发展的一面。

   看第25条,
《金匮要略》“25.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 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洒洒,应该读[xī]

   它实际上是讲的太阳中暍以后的主要的脉证以及误治以后的变症。(三类条文)

   首先说,
“太阳中暍”- 暑邪夹湿就变成了暑湿之邪了,暑湿之邪它也是首犯太阳,因此,也叫做“太阳中暍”。
   下面第26条,等于他作了一个自注,“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太阳中暍,就是暍病。注意这里是中暍伤暑而不是中暑。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 暑热还可以挟湿,变成暑湿之邪,所以有首犯太阳的发热、恶寒症,又因为挟湿了,所以身重,而且疼痛。
   这和我们前面讲的寒湿在表,风湿在表有不一样的地方,它属于热性病的范围。

   这里为什么出现,
“其脉弦细芤迟”- 这就比刚才说的气阴两伤又进了一步,叫做阴阳两虚了。
   为什么会造成阴阳两伤,又发展到了阴阳两虚呢?
   这就是因为,夏季里天气炎热,咱们的毛孔张开,出汗多,出汗多的本身就容易耗伤阴液,耗伤阴液的同时也会造成气虚,所以,就是气阴两虚,和汗出过多造成气虚有关系。

   《讲义》中,引了喻嘉言的说法,“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就是说,为什么伤阴液,为什么会伤阳呢?就是随着汗的外泄,大量的汗液排泄,伤“人身之阳”“人身之阴以热内耗,阴阳两俱不足”。
   所以,在脉象上,就表现或弦细、或芤迟,就比气阴两虚的证情有加重了。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可能有的人,在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小便完了,好像冷发抖,这就是阳气虚馁的表现,伤了气了。

   洒洒然毛耸,《讲义》的词解里讲,这是形容小便后洒洒寒战的样子。就是有一点发冷的感觉,阳虚则外寒。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内合膀胱,所以,当小便完了的时候,他又阳气虚馁的症状,就凸现出来了。

“手足逆冷”- 这更是阳虚的表现,阳气不能温暖四肢,不能温煦,所以手足逆冷。

“小有劳,身即热”- 这说明阳虚则不能够耐劳,稍事活动则阳气外浮,就表现为发热,甚至于气短,或者喘。这都是阳气虚馁的表现。
   这个阳虚,表现在下是小便已,洒洒然毛耸,表现于上就是表现在心肺方面的表现,喘。

“口开”- 就是气短、喘的意思。

“前板齿燥”- 是因为气阴两虚,而致的口舌干燥。

    下面所说的就是误治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误治的情况,就是气候炎热,气阴两虚,
“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 你再“发其汗”,就表现为恶寒甚,阳更虚。

“加温针,则发热甚”- 如果“加温针”,就是用火针的方法,就会导致发热加重。

“数下之,则淋甚”- 如果“数下之”,用下法的话,就会造成淋病,就是小便的频数,甚至于尿赤、疼痛这样的情况。

   这也等于告诉我们,对于中暍的治疗要禁忌汗法、温针和下法。如果按照这样的误治了,就会出现相应的变症。

   这一条没有出方剂。

   我们觉得可取的地方,一个就是临床能见到的,比方说,老年人的冠心病,这样的病人, 如果是气阴两虚证候,在夏季的时候,可能复发,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我们原来说冠心病的病人,诱发因素一个是寒冷的刺激,二是饮食过饱,再就是精神刺激,过于激动,这三个因素中医与西医是共识的。
   那么,作为老年的冠心病病人,在夏季为什么能复发,而其症状也是连喘带咳,不能够活动,稍事劳作,有点什么事情上火了,或者什么事情累着他了,这病人病就犯了。这个时候,就是按照伤暑,气阴两虚来对待,我说这个临床是有意义的,到夏季你们再注意观察。
   这样的老年人用什么方呢?
   清暑益气汤,此方有两个,我们《讲义》[按语]中,首先介绍了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这就是面对着气阴两虚证,因为他元气本虚,李东垣他特别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所以,对于元气本虚,又伤于暑湿,耗伤了气阴者,这个清暑益气汤非常有效。
笔记者附录,李东垣的清署益气汤:黄芪、苍术、升麻、 人参、泽泻、神曲、橘皮、白术、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

   再一个就是介绍了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这就是温病派的,大家一想,它肯定是偏于辛凉、清热,清暑气的方面的,所以他就是重在养阴生津了,偏于凉润,这两张方子的组成,请同学们下去看一看。
(笔记者附,王孟英的清署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克。)

   我认为冠心病的气阴两虚证,糖尿病的气阴两虚证,在夏季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我们今天讲的伤暑,气阴两虚的治法,建议用,清暑益气汤。
   如果本虚中,咱们就是扶正固本,同时给他生津,升阳益气除湿,这是按照暑湿之邪辩证。

   王孟英那个清暑益气汤,就是当他本虚的问题得到纠正时,还有湿邪或者暑邪,就用凉润、生津的办法,就够了。

   还有,一个就是老年夏季热,老年人,也没有冠心病,也没有糖尿病,就是夏季出现的热不退,属于气阴两虚证,就像他说的,又是恶寒,又是发热,这样一种阳气虚馁的情况,可以从伤暑的角度考虑,益气养阴法来治疗。

   也有小儿的夏季热,王孟英那个方子,就更适合小儿了。

   这就是补张仲景的不足,他这个原文给我们以原则上的启发,没有提出方子,那么后世的方子有效,这就是发展的一面了。

   还有人认为“夏用香薷,冬用麻黄”,刚才讲的方子都是用麻黄、桂枝,甚至于炮附子等等,现在告诉你,夏季的情况,就得用香薷了,关于香薷的制剂怎么用一会儿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