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夜的风情,宋词在场

 渐华 2018-06-28

GIF

宋词—

宋词之美,美在情之所至。

GIF

王国维曾用宋词来比喻人生成就大事必须经过的三个境界,这三首词就分别来自宋朝的三位脍炙人口的词人之手,读来顿觉眼界开阔很多。

第一层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来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表达对人生的迷茫感,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第二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来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表示人生有了目标,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

第三层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来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明要立志追求的目标,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后,终于能够实现了。

如果只用我最后解释的意思来表达人生追求的三重境界,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用宋词这三句来表达,立马就把意思表达得意境丰富而想象悠远。宋词能把人世间的“情”“意”拿捏的有滋有味,独具人间烟火,这就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读来就让人觉得豪情万丈,势要建功立业才是大丈夫所为。

而婉约派的秦观,则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言两语,道遍真情所在,爱情,大抵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以前如此,现亦如此。

为何宋词被我们喜爱,又为何我们需要宋词。

也许一代大儒梁启超晚年的经历能为我们揭开答案。

1923年,生活和精神坠入双重落寞的梁启超写过一篇题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的短文,在其中说道:“因为我今年受环境的酷待,情绪十分无理 (注:梁启超夫人染病半年,到中秋盍然病逝),半年以来耳所触的只有病人的呻吟,目所接的只有儿女的涕泪。

丧事初了,爱子远行,中间还夹着群盗相噬,变乱如麻,风雪蔽天,生人道尽,块然独坐,几不知人间何世。

哎,哀乐之感,凡在有情,其谁能免?……我在病榻旁边这几个月拿什么事消遣呢?我桌子上和枕边摆着一部《宋六十家词》,一部《四印斋词》,一部《疆村丛书》。除却我的爱女之外,这些‘词人’便是我唯一的伴侣。”

梁启超作为博学广闻的一代大师,一生的经历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是不为过的,当其在人生的夕阳残照下,终于感受到生命本真的丝丝苦痛之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痛苦中独对宋词这种所谓的“小玩意儿”。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也许就在于: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去,让当时的梁启超最感失落的便是“爱”。

宋词虽然没有高大上的身份,但其中所包孕的丰富人生意蕴,特别是那种由真爱而发的“风情”能够让他以此弥合心理创伤和感情缺失。

“也许宋词不能给你很多力量,但谁又有资格去定义生命的真谛?如果你累了、倦了、痛了,不妨读读宋词,试着梦回汴京,虽然不免低回婉转,柔肠百结,但至少那一夜的风情,宋词在场。”

——宝木笑

中国集邮 |不仅有集邮的自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