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Z教授的e 2018-06-28

西交利物浦大学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面对被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传统行业有些会被替代,有些会被加强,也会因此而孕育很多新兴的行业。人们很快会发现机器可以做很多超越人类能力的事情,也会改变人类应对这个世界的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来讲,我们必须直面这种社会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形成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而且要研究人与机器共生时的教育。可以说,教育到了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的时候。

未来世界仍然需要专家,这些专家人才进行科研和帮人类制造机器人,也就是说,在未来人群中有一小部分人例如10%会成为专业精英。

http://paper./zgjyb/images/2018-06/28/12/jyl06281_b.jpg

席酉民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在替代和强化部分行业的同时,也会孕育很多新的行业。社会将需要一大批人才借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改变传统行业及发展新行业,而这些人才不仅需要高的素养和专业基础,还需要有行业造诣,更需要有跨文化的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说具备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精英,甚或发展成为未来业界领袖。这些人在未来的人口中也是一小部分,比如说20%

    想象一下,未来人群中这10%左右的专业精英和20%左右的行业精英,为人类创造了非常方便和友好的生存环境,那么其他70%的人怎么办?充分享受生活。这些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在这种环境下自如地生存和享受生活?这也是一个需要教育思考的问题。

    审视现在的教育体系,首先它虽然是专业精英导向的,但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亟待变革;其次,难以适应行业精英培养的需求;再其次,需要回答未来70%的人的教育如何进行?国家鼓励加快教改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并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里明确了任务。他说: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和再定义大学的时代

    观察已经蓬勃兴起的网络教育,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廉价学习,如果再辅以人工智能的支持、全球同学的互动,不难想象,很多大学的课堂会被网课公司打败。如果涌现出大量的网课公司,现在的大学会不会面临破产?其实,世界上有人包括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已经发出了警告。

    如果不想被网课公司打败,大学必须有超越网课公司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学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

    假如说我们决定立即行动而不是观望,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应该怎么改变?《纽约客》封面上曾登载一幅漫画,显示人类最后成了机器人时代的乞讨者。为了防止人成为机器人时代的乞讨者,教育部门相关领导2017年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将替代人的智能,还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机器能够思维,我们则需要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人际交际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谋划未来的能力。

    再观察校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难发现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非正式学习上,而不是正式学习上。但学校主要关注的则是正式的学习,如专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等。于是,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变革教育,利用正式学习帮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非正式学习,让他们收获更大的收益?西浦提供以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兴趣和研究导向型的教育。试图从教师主导的教育变成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从传输知识转变到通过学习帮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西浦很重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主动性,看重学生的素养、能力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把帮学生明白人生意义、学会学习、构筑梦想、铸就追梦的翅膀看得很重。我一直告诉学生和家长,大学不是简单地学知识的地方,而是一个帮学生成长的地方。

    过去教学基本上是属于灌输知识,把学生假定为海绵,让学生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现在知识太多,人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甚至在信息和知识容易获取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变成一个气球,似乎什么都懂什么也不真懂。

    那教育方式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让学生从一个气球变成一个有造诣的人,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深度,还有高度?为此,西浦全面提倡研究导向型的教育,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育其终身学习能力、孕育其创造性行为、强大其复杂心态。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且是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搜寻知识,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提升沟通、合作、表达和执行等能力。

    针对未来的需要,目前的教育体系急需改变,人文素养的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教育的跨国、跨专业、跨文化势在必行,从而培养出可闯荡世界的国际公民。在持续改进现有的专业性精英教育模式的同时,西浦还将重视为未来培养大量复合型的行业精英和创业家,他们需要素养、专业技能、行业知识、领导和管理才能的整合。

    西浦为此已启动了融合式教育的探索,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和管理教育融合起来,把学习、实习、在岗训练、创业和未来发展融合起来,形成一种价值链创造和价值链共享,最后形成学、研、训、创、产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问题就是怎么样营造大学的生态?当人们有问题和需要时到哪儿去学?有创意或奇思妙想时到哪儿去尝试?有好的构思到哪儿去做实验或研究?未来的大学应该成为一个可供终身学习的地方,支持人们有创意地生活的场所。几乎所有组织都在思考其2.03.0或更高版本,教育工作者也需思考大学的2.03.0是什么?

    西浦正在做一件事情,即在苏州太仓建设一个融合式教育基地,根本目的不是扩张,而是探索未来大学包括校园的形态以及运行模式。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生态系统,各种资源在这里聚合、碰撞、合作,最后产生人才、知识、技术、新思想。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影响,通过教育影响一代一代人,通过研究提升人类生存能力,通过新的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席酉民)

 

西浦太仓基地探索未来大学新形态

    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本身,还将挑战现存大学的实体形态,未来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它将为人类带来哪些新的体验和价值?

    今年2月,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正式宣布将在苏州太仓市建设融合式教育基地计划,以此探索未来大学和校园的新形态。

    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深刻社会变革,西浦提出融合式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将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教育相融合,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行业精英。

    同时,还应看到,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打破了传统校园的空间限制,变得越来越便捷。

    未来的学习很可能就是人们在小的时候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然后随着兴趣和机会去生活和工作,并视需要再去进行特定的学习,从而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必要。

    于是,未来未必一定要利用完整的4年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年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或3年到5年进行博士生学习,而是根据需要利用网络、学校等资源和技术持续自我学习,也许需要在人生不同阶段进入学校进行长短不一的集中学习。那么,未来大学的形态会因此而大不同,实体校园也需要为人们创造新的体验和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想象一下未来的生活,人们会从许多传统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更强大的支持手段,得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和丰富多彩。因而,创新、创意会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人们也有更多机会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而当一个创意产生的时候,大学如何帮助人们去实现不断产生的创意?

    综上,不难想象,未来的大学将会是一个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研发社区、创新生态、产学研社共同体,想学习时有老师和同学互动,有想法时可借助资源和实验环境尝试创意,有疑惑和问题时可借助研发中心寻求答案,有技术或商业模式时可通过创新生态进行实践,并把创新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产学研社共同体实现价值创造和分享,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简言之,大学将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终身学习和创意实现的环境。

    西浦融合式教育太仓基地就是要进行有关未来大学形态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西浦还会利用太仓基地进一步探索大学、企业、行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深度合作来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和行业的升级换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

    太仓基地定位为培养行业精英,不会采用传统的专业设置,也不是简单增加几个专业或将现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校区的专业转移过去,而是会在那里围绕未来社会有引领作用的行业组建行业学院,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强化行业教育和管理教育。

    因此,在研究选择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行业基础上,西浦会与该领域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成立行业学院。具体行业将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数据和深度计算、产业+互(物)联网、城市化与建设、健康与娱乐等。

    太仓基地位于太仓市高新区内,政府部门将按照西浦融合式教育基地和新大学探索概念进行校园建设,校区周边的社区建设、产业布局、社会发展也会听取西浦的建议,以实现西浦探索新时代现代化绿色社会发展的使命。

    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建设社区,西浦将利用其国际网络和知识平台,撬动社会资源,改善社会体系的运行过程,从而形成一种大学的新形态、大学与社会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8628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