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进质量兴农 打造农安台州·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8-06-28
推进质量兴农 打造农安台州
——我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剪影
> 台州优质农产品参展浙江农博会。
> 罗幔杨梅“一品一策”示范基地。
> 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
> 农产品质量检测。
> 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准出制度。
> 放心肉生产。 邓凌辉摄
> 草莓设施栽培。 邓凌辉摄

    本报记者朱小兵 未署名图片由台州市农业局提供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兼得山海之利,物产丰饶,素有“特产之乡”“海洋大市”的美誉。

    目前,台州农业已形成水果、茶叶、花卉、蔬菜、果用瓜和畜牧6大特色板块15个产业带,拥有“中国蜜橘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等18个“中国特产之乡”的称号。杨梅、柑橘、枇杷、西瓜、西蓝花等面积、产量、产值均为全省第一,甜瓜、草莓、中药材等产业形成规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为主抓手,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综合施策,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报特撷取有关县(市、区)特色亮点工作,以飨读者。

    【椒江】

    聚焦隐患 封牢农药风险点

    本报通讯员王 寅    

    “请问这里有克百威卖吗?”“不好意思,克百威目前在椒江已全面退市了。不过您可购买啶虫脒,它低毒低风险低残留,用了放心!”日前,当周边一些农户走进位于章安街道的民丰农业物资有限公司咨询农药购买情况时,企业负责人陈加平如是回答。

    老陈所说的克百威,属限用农药。椒江区农林局工作人员孙景象介绍,被列入执法“黑名单”的农药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禁用农药一般毒性强、残留高;而限用农药,只是限制在某类农作物上使用。孙景象说:“以克百威为例,它用于棉花时可有效杀害地虫,但用于生姜、马铃薯等作物,则可能被人体食用后吸收致毒,甚至造成二次中毒。”

    此前,椒江区农林局查获了一批从外地流入椒江市场的小葱,经检测为克百威残留含量超标。“我们于去年10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限用农药退市工作,共涉及26个品种,目前限用农药已全面退出了椒江市场。”椒江区农林局副局长赵昌东介绍,椒江建立了应急机制,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此外,椒江区还于今年年初组织了为期56个学时的培训考核,并根据相关标准将全区73家农资店划分为示范、规范、合格、不合格四大类,分别采取扶持、提升、整合、淘汰等措施,整体提升规范化水平。开展培训的同时,椒江还以“绿剑系列执法行动”为抓手,对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问题重拳打击。去年,椒江立案查处18起,罚没款总额20多万元,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4起,罚没款6万多元。

    通过强化源头管控,椒江区确保了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据了解,2016年和2017年,椒江区共定量检测农产品811批次、定性检测3250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省级抽检182批次、市级抽检150批次合格率也均为100%。

    【天台】

    肥药双控 助力农业生态化

    本报通讯员陈丹阳    

    眼下,正是一年杨梅熟,济公杨梅专业合作社社长裘达华一边忙着采摘杨梅,一边笑开了花。

    “周末有很多游客到我的基地来摘杨梅,有许多是回头客,这主要是他们信任我家杨梅的品质。这几年,我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黄板,都没用过农药了,因此,我家杨梅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名气也越来越响了。”老裘无比自豪地说。

    这是“肥药双控”的典型做法,它给种植者带来好收益,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天台九穗儿生态种植园也因此受益,成为G20杭州峰会国宴唯一指定葡萄。

    “为了保障群众舌尖安全,2013年,天台在全省率先实施‘肥药双控’,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控肥控药设施建设与技术推广。”天台县农业局局长金仁善说,“天台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带队督查指导‘肥药双控’工作,天台县人大每年组织视察或听取专题工作汇报。”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宣传下,刚开始的一片质疑声转换成了广大种植者纷纷加入到“肥药双控”的行列中。截至去年底,天台的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实施前分别减少了7776吨和60.7吨,全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从2013年的99.6%稳步提升至近年的99.99%以上,还成功创建了首批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

    天台还在不断研究“肥药双控”的深化办法,以此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今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测肥配方”的沼液精准高效利用做法。即委托第三方每周对34家规模养殖场的沼液进行总氮检测,建立实时肥力数据库,结合种植消纳地土壤养分参数制定施肥建议,使沼液得到精准利用,推动种植主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肥药双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它将一直在天台县的土地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温岭】

    六位一体 搭建综合性平台

    本报通讯员莫晨晨    

    “这是我们产品的‘一证一码’身份证,我现在将它贴在产品包装箱上,为我们合作社的滨珠品牌葡萄‘代言’”。6月20日,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的陈济林向笔者介绍他们合作社在运用的一证一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马上就能找到这个葡萄生产主体、基地地址等信息了。”

    “追溯体系让农产品质量‘全透明’,加上参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现在认可我们合作社品牌的消费者更多了,今年的订单同比增长了10%。”陈济林说。

    在辖区农场现场监管的温岭市箬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陈希勇,巡查完农场的每个生产基地后,打开手机上的“农安温岭智慧监管APP”,将巡查轨迹等监管数据实时传输到智慧监管云平台上。

    据悉,温岭市农林局开发的“农安温岭智慧监管APP”,全面推广网格化动态监管模式,实现了省市县平台与基层监管点协同联接、巡查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联动。

    据了解,近年来,温岭市农林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今年推出的集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品牌建设、消费服务、政府监管、产品追溯和第三方保险服务“六位一体”的智慧监管就是一个新的探索。

    “我们的‘农安温岭APP’,平台设有10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农产品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温岭市农林局副局长朱正斌说,“结合监管平台,我们还推出了温农宝商城,只有严把质量安全关的农产品才能进入,为此农户们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

    据悉,下阶段温岭市农林局将加快软件平台应用,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安温岭”软件运用培训,确保这一平台顺畅运行,使其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连心桥”。

    【玉环】

    凭证入市 把好产地准出关

    本报通讯员陈 孺    

    “农产品合格证就相当于给我们农产品一个身份证。”6月20日,玉环市白云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卫东接受采访时说,“贴有合格证的文旦进入市场销售时,不仅卖的快,而且价格也卖的更高。这样一来,不仅消费者放心,我们的收益也提高了。”

    为落实好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从去年6月起,玉环市全面推开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目前,玉环已有553家生产主体进入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信息库,系统打印合格证超过31万张,通用合格证发放3.7万余张。

    走进玉环市清港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墙上大幅张贴了一张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分布图,标注了辖区内所有快速检测点的地址,供农户就近选择检测点检测农产品。柜子里装满了辖区内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的档案袋,每个档案袋里包含了生产者基本信息等,这是为了确保监管服务有章可循、责任追究有据可查、奖罚分明有据可依。

    近年来,玉环市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为载体,围绕“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百姓无担忧”总目标,狠抓合格证“精细化管理、区域化合作、多样化模式、导向性激励”,全面提升农产品监管工作水平。

    “去年12月,我们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市域内大型超市签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凭证进场的告知书,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凭证入市’,实现了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玉环市农业林业局局长郑达忠介绍,今年起,玉环市农业林业局将定期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核查,对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中成效明显的生产主体,在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开具虚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黄岩】

    智慧监管 规范投入品经营

    本报记者黄 微    

    “现在我们来买农药肥料,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店里就会打出小票,上面有品名、价格以及给我们的折扣等信息,很清楚。”6月19日,黄岩富山乡李家山村农户李仁冲在黄岩富民农资经营部购买了草铵膦等农业投入品,并拿到了票据。“如果使用的农资有什么问题,我们可拿票据当凭证,现在这种购买方式让我们很放心。”

    李仁冲说的放心购买农药方式是指黄岩区开发的投入品购销台账系统。该系统融入农资实名购销和补贴窗格,农户可凭身份证实名购买,刷卡后,财政补贴将以价格折扣的形式直接兑现给农户。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购销数据和省农资监管平台有效对接,方便农资监管。

    该系统也让农资店主尝到了甜头。“原来卖出去的农资我们都要用笔来记录,现在一查询这个系统,库存量等信息一目了然。”黄岩富民农资经营部负责人黄华贵说。

    这是黄岩区加强农资源头管理的一种方式。“我们还鼓励农资经营网点安装移动‘和慧眼’探头,初步实现了农资远程巡查。”黄岩区农林局质监科徐婉玲说。

    据了解,“慧眼护农”监管体系实现了监管人员可即时调阅任意网点的实时交易现场等效果,提高了监管效率。目前,全区全部农资零售门店均配有摄像头,18家批发单位的库房加装了监控终端。

    “在平时的巡查过程中,我们还会把巡查记录和现场检查照片发送到‘农安黄岩’手机APP系统,实现了省、市、区各级监管人员信息共享。”黄岩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於江晖说。

    据介绍,“农安黄岩”手机APP系统由黄岩区农林局主导开发,系统目前配备有126台移动终端,既可实现分级调看各类生产主体的检查结果,又可评估监管人员的工作实绩,实现了以智慧监管来规范农资经营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

    【仙居】

    绿色生产 推进农业标准化

    本报通讯员吴玉勇    

    6月21日,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扩展区双庙区块,海亮生态农业仙居有限公司有机农业示范园内的葡萄、蔬菜长势良好。目前海亮有机农业示范园有500亩有机果蔬种植,部分产品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公司技术员王伟说:“葡萄通过实施限根栽培、肥水管理、套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出的优质葡萄,每斤能卖到20元,实现了优质优价”。

    2016年,该企业还成功向G20杭州峰会供应食材21.6吨,其中有冬瓜、空心菜和鸡毛菜等蔬菜,供应数量居省内基地首位。

    海亮生态农业仙居有限公司是仙居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全市首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仙居县以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为目标,实施“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监管常态化”,制订并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农业标准。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仙居杨梅、仙居鸡、绿色稻米、山地蔬菜等主导产业优势,立足“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抓技术培训、抓农作制度创新、抓病虫害统防统治、抓标准化技术示范,来统一生产标准。当前,6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验收。

    据了解,仙居县现有农业标准化基地30万亩,省级及以上标准化区1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6.3%,居全市第一。目前,全县已有有机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25.2万亩,走出了一条兼顾产业发展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之路。

    “下阶段,仙居县将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宣传意识,加大标准化推进力度,以点带面推广标准化示范效应,打造绿色农业样板区。”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潘海滨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