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易错题解析(1-3)

 romini 2018-06-28

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易错题解析一

选择题

1.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那一类思维训练方法( )

A.用途扩散 B.形态扩散 C.结构扩散 D.方法扩散

【答案】B

【中公教师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发散思维训练方法的掌握。

发散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途扩散,指的是以某个物品或者材料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的想出它的用途,比如,回形针的用途,可以用来钓鱼,做书签等。结构扩散,以某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利用该种结构的各种可能性,比如,想一想含有圆形结构的东西有哪些,眼睛,球,手表等。方法扩散,以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比如,用吹的方法可能做到的事。形态扩散,以事物的形态(颜色,味道,形状)为扩散点,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比如,利用红颜色能做什么,铃声可以用来做什么等。因此,题干的描述为形态扩散。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中学生情绪情感特点的是( )

A.爆发性与冲动性 B.外露型与内隐性 C.开放性与文饰性 D.较强烈的自尊心

【答案】D

【中公教师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意识发展的掌握,选项极易混淆。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独立意向日益强烈,在心理上产生自我分化,强烈关心自己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烈的自尊心,道德意识高度发展。而情绪情感的特点为,爆发性与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故选D

3.埃里克森在人格理论中强调,婴儿期得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信任,所以想要形成基本信任需要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所以如果一个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是哪一种依恋类型( )

A.反抗型 B.安全型 C.回避型 D.逃避型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考察依恋的类型。

依恋实验是由一系列的实验构成,其中最出名的是陌生情境—依恋实验。陌生情境测验是在一间实验性玩具室内观察婴儿、养育者 (多为母亲) 和一名友好却陌生的成人在一系列情境中的行为与反应。此操作程序的关键是婴儿与每个成人分离、重聚的标准顺序。在设计的 8个情境中,儿童经历逐级增加的忧伤及对亲近的更大需要,整个过程约需 20分钟。儿童需要满足的程度及使用的方法被认为表明依恋的质量。最初,母亲与儿童被邀请进入一间放有适当玩具的舒适的实验室,当儿童安静下来并开始玩玩具时,便有陌生人加入,以后,相继有母亲离去、陌生人与儿童相处、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去、母亲离去儿童独处等情境,儿童的反应用录像带进行记录。事后,依据录像带的记录评估儿童的探索行为、对养育者与陌生人的倾向性、在简单分离后重聚时对母亲的反应等,来将依恋分类。虽然儿童的所有行为都要考虑,但在区分依恋类别时,重聚时的行为表现具有最突出的意义。通过研究其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①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易错题解析二

选择题

1.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出自其著作( )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对贤良策》 D.《颜氏家训》

【答案】A

【中公教师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董仲舒思想以及著作的认识。

《春秋繁露》属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贤良策》属董仲舒的政治主张的主要文章,在其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颜氏家训》则是颜之推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

2.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通俗到严谨组织起来,这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答案】D

【中公教师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课程组织形式的理解,选项极易混淆。

纵向组织是按照一定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古今中外大多数教育家都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即强调一种纵向的组织形式。逻辑顺序就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逻辑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心理顺序就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不同的组织形式强调不同的侧重点:纵向组织强调具体到抽象;逻辑组织强调学科顺序;心理顺序强调学生心理顺序。故选D

3.71.( )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

A.阿希实验 B.感觉剥夺实验 C.棉花糖实验 D.依恋实验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依恋实验是由一系列的实验构成,其中最出名的是陌生情境—依恋实验,其主要),评定 1岁婴儿对其母亲的依恋的安全性。通过研究其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①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易错题解析三

客观题

1.某校开展传统礼仪培训课,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这属于(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性课程

【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经常易混淆的是扩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课程根据课程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文化、研究型课程三种。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主要是读、写、算三方面。拓展性课程主要是教师通过课程拓展学生知识、技能和视野,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靠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完成教学任务。三个课程的关键词分别是读写算、扩展视野、自主设计探索。

2.对未成年人的监护的设定包括( )

A.代理监护

B.法定监护

C.指定监护

D.委托监护

【答案】BC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易全选,学生主要不明白选项含义及出处。

《民法通则》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包括两种即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愿意承担者(需当地居委会同意)。指定监护人包括两种:①如无法定监护人,可通过调解指定监护人;②可通过法定监护人遗嘱指定。

3.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 )

A.职前与职后结合

B.课内与课后结合

C.热情与兴趣结合

D.工作与休闲结合

【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通过排除法容易排除CD选项,但是对于AB易混淆。

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职前与职后结合。入职前,教师主要通过①大学强化学习道德;②开设专门课程;③思想与政治渗透;④实习吸收四种方式学习。入职后,教师主要通过①教学实践;②拜师;③自我修养三种方式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