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1796 部 每 日 一 片 我 明 白 你 会 来,所 以 我 等 场库精选 他们住在“天堂”,却活在地狱 小程序播放无广告,但可能无法适配所有手机, 打不开的朋友,请点击文中腾讯视频。 电影《肖申克救赎》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看了今天这部短片—— 《无底洞》。 短片由纪录片《黑象》导演,新片场创作人CHAO策划导演拍摄。 这一次,他来到菲律宾马尼拉,拍摄了真实镜头下的马尼拉贫民窟人们的生活现状。 马尼拉是什么地方? 作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二战前和日本并肩称为亚洲最繁华的城市。 如今,BBC却将它评为世界上最险恶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里一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华裔富商和白人在这座城市里穿行; 而在富人区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却贫穷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马尼拉1600万人口中,有35%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 “死人的别墅,活人的贫民窟。” 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评价马尼拉的贫富差距。 因为马尼拉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华丽的华人墓地。 净整齐的街道,种满花草的庭院,路牌、路标、路灯…… 一样不差。 有些豪华的墓地建筑里,甚至连空调、冰箱等日常用品都齐全了。 如果不是偶尔看到门前烧的纸钱,如果不是这里无人且阴森,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其实是一个墓地。 和马尼拉的贫民窟相比,这里绝对是一个别墅区。 而在贫富差距极大的贫民窟里,人们却将简陋的棚屋建在桥下、何边、铁轨边...... 总之一切能建造房屋的地方。 这算好的。 有些家庭只是支了个帐篷就席地而睡,有些人则直接住在木箱里...... 还有人,直接住在墓地里。 片中,Chao来到马尼拉最大的贫民窟—— Happyland。 听名字好像很快乐的样子,在菲律宾语里音似“垃圾填埋场”。 几万多人肩并肩住在这里。没有人思考这里的治安和疾病蔓延的问题,因为他们每天只为了活过下一天而忙碌。 他们没有食物。 很多孩子都会从垃圾堆里面找出被丢弃的食物。再把这些食物加工成他们自己能消费的食物。 这类食品的专业名称叫做“Pag Pag”。 pag pag在当地语言中的原意是掸去肩上的灰,而在这里pag pag变成了他们从城市人丢弃的食物中寻找出的美味。 他们没有电。 贫民窟家庭每天平均消费只有2美金, 他们无力承担电灯的费用。 并且,贫民窟大部分家庭的居住环境也十分恶劣,很多都住在铁轨旁的铁皮屋中。 根本没有实地条件来铺设电网。 这里人们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拾荒,回收垃圾。 好一点的去做了三轮车师傅,开自己的小店,而妇女们则靠洗衣服、剥大蒜来维持生计。 片中,Chao问贫民窟里的孩子们,他们很多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最希望做三个职业: 建筑师、医生、老师。 都是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非常大帮助的职业。 尽管政府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补助,孩子们可以上学,可家长们还是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剥大蒜。 因为没钱啊。 他们也想要教育, 但“生存”才是他们现在面临最困难的难题。 没有钱就没有教育, 而没有教育就没有钱。 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这也使得住在这里的人祖祖辈辈,持续困扰在贫困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漩涡里,从而被摒弃在主流社会之外。 好在, 现在有许多当地和国际组织,在帮助他们在社区内建造免费的医疗场所、职业培训和学习中心。 尽管没有政府的支持,尽管没有媒体报道。 但这些热心的组织依然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而对挣扎贫困边缘的人而言,他们愿意抓住每一个希望。 如果你没来过马尼拉,你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同一个城市里的富人和穷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 你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政府愿意花大力去建造一座豪华的教堂,却不愿意治理教堂外破败的贫民环境。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忙着活,忙着在现有的环境和体制下力争上游,殚精极虑争取更好的位置和生活。 有人忙着死,希望尽快结束现有的生活状态,因为无力改变,寻找新的开始。 这些底层“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孤立无援,他们在沉默中坚忍、支撑。只为了这微小希望。 希望摆脱贫困的那一天,能尽快到来。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时长:12'52'' 星级:7.4 |
|
来自: 昵称38696288 > 《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