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传奇之:天涯何处无芳草

 flyk0tcfb46p9f 2018-06-28

蝶恋花 · 春景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应该就是苏轼到惠州第二年春天所作。1094年10月,一生都在宦海沉浮的苏轼再次被贬到惠州。我想即使象苏轼这样旷达洒脱之士,面对屡贬屡远的坎坷境遇,面对瘴疠肆虐的蛮荒之地,甚至相伴多年的侍妾都作鸟兽散,也难免会有抱忿不平之怨吧。“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自已生若转蓬的自我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飘泊不定的无耐吧。

“芳草”二字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它是一个文化上的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给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在这首词里会给人什么样的联想呢?似是旷达,实是抱忿;似是洒脱,实是无奈;似是自我安慰,实是难以释怀。套用现在的话大概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吧。

据《词林纪事》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苏轼在到惠州的第二年春天写下这首词,而这时只有朝云相伴左右,不离不弃。这年初秋的一天,二人在庭院闲坐,落木潇潇,万物凋零,苏轼让朝云手持大酒杯,吟唱这首《蝶恋花》。但是朝云刚唱两句,便泪满衣襟,再也唱不下去。苏轼问道你今天为何这样?朝云答道,奴家实在唱不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呀。也许只有朝云能读懂苏轼内心的悲哀、凄凉和不甘,对未来的惘然,所以她伤心欲绝,潸然泪下,再也唱不下去。苏轼闻听,哈哈一笑道,我正要悲秋呢,你可倒好,又伤起春来了。算了算了,我们都别伤感了,还是喝酒聊天吧。而此时此刻,貌似轻松自在的东坡先生其内心又是怎样一番风雨骤至呢?

怎奈天不佑人,不久之后,朝云便身染沉疴,玉骨消沈,第二年也就是1096年的7月5日,从十二岁就陪伴苏轼,厮守二十三年,忠敬如一的朝云带着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在惠州抱恨辞世,年仅三十四岁。

临终前,朝云握着苏轼的手,口诵“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8月3日,苏轼依照朝云的遗愿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之后,苏轼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之死,对苏轼打击极大,从此鳏居终老,至死再也不听不念这首《蝶恋花》。朝云已去,她的身影却刻在了苏轼的心中,也留在了惠州西湖的山水花木之中,遥想才子佳人的悲欢情愁,怎不令人为之唏嘘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