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版《侏罗纪世界2》

 alayavijnana 2018-06-29


最新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2》让恐龙迷们争相走进影院,虽然观众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恐龙迷的一次视觉盛宴。无论是温顺的草食龙还是暴虐的肉食龙,出现在影片中的它们又一次成功点燃了恐龙爱好者们的热情。


那些曾经称雄古老地球的霸主永远是我们好奇探寻的驱动力,而现实中就有这样一座“时光穿梭”的公园静静盛放着千万年前的秘密——


时间,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又称中华侏罗纪公园)并不是按秒、分、小时来计算,而是按百万年来计算的。桫椤、珙桐、苏铁、银杏等侏罗纪时期常见的花草树木在前往公园的路上逐渐多起来,1.5亿年前的生态环境被逼真还原。狭长的峡谷间,一大片耸立的硅化木林如同巨石阵般出现在眼前……


射洪国家地质公园的穿越时空之门。


血红色的怪石


在最初硅化木的发现地——射洪县明星镇东南方龙凤峡,村民曾将这些裸露在地面的怪石头,称为“龙骨石”。说它是石头,却有和木头一样的纹路和生长年轮;说它是木头,又比石头还坚硬。


若在干农活时不小心烧伤、擦伤,村民便会拿一小块硅化木,碾成粉末,涂在伤口上,疗效很好。这些龙骨石坚硬如铁,村民挖地时,锄头会挖到坚硬的石头,还会产生火花,又称“火镰石”。这些怪石还被村民用来砌台阶、垒田地堡坎,甚至码猪圈、垫粪桶。


2002年,明星镇菜园村6组农民张祖坤在圆坡岭开山取石时,偶然打出一块像动物脑袋一样的巨型怪石,断裂处呈血红色。2003年2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宝印专程从绵阳来到射洪,对龙凤峡及周边区域进行地质考察并确认,被村民们用来砌墙、修猪圈的怪石,正是硅化木。它们的形成时间,距今约有1.5亿年。


此后,受射洪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四川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吴清照率项目组对该地区硅化木进行了综合地质调查。队员们沿着龙凤峡两岸泥泞的小路,调查发掘并取样,共发现硅化木512根。


专家从硅化木保存现状及赋存地层岩性推测:在侏罗纪时期,当地或许是一个大湖泊,可能是洪水突然暴发,大量被冲走的树木顺河流进入湖中,被埋在沙土里,与外界隔绝,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硅化木化石。


硅化木巨阵。


洪水最终导致射洪县出现硅化木化石遗址群,这些近乎原生的侏罗纪硅化木森林,比英国侏罗纪海岸的硅化木森林大数十倍。其埋藏规模、密度和埋藏状况等,堪称国内唯一、国际罕见。


侏罗纪时代的四川


已发现的硅化木,绝大多数平行于地层层理,部分垂直于地层保存。它们是时间的杰作,蕴含着大量信息,对研究侏罗纪时期的植物群落有重要价值,甚至可以由此推测在侏罗纪时代,四川乃至射洪曾是什么样子。


在三叠纪“印支运动”作用下,当时四川地域的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之前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为陆地。四川盆地由海盆变为湖盆,湖水几乎占据了四川盆地全境,称为“巴蜀湖”。


侏罗纪时期的湖盆在气候上,由晚三叠纪时期的温暖湿润气候,转变为侏罗纪时期的炎热干燥气候,其间沉积了1000米厚的紫红色黏土岩、粉沙岩、泥岩、岩屑长石沙岩和长石石英沙岩等。


此外,侏罗纪时代的射洪地区,还生长着大量的树木,这也是硅化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要有大量繁茂的森林存在,为硅化木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材料。只是,硅化木的形成并非那么简单。众所周知,树木在被掩埋之后,并非只会变成硅化木,同样会变成乌木或煤炭。硅化木的形成,相比乌木与煤炭,则有更多巧合——


第一,要有一个特异的埋藏环境,即树木必须迅速掩埋,以便与空气隔绝,防止其腐烂;第二,埋藏环境中,必须有适量的矿物质溶液。由此,更可看出硅化木的稀有和珍贵。


另一方面,在侏罗纪时代,射洪地区的动植物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比如,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另外,还有各种动物,如恐龙、菊石、爬行动物、微体生物,以及蜘蛛、蝉、甲虫等。动物中的霸主便是恐龙,在侏罗纪时代繁盛一时。


之后,一场洪水淹没了此地,恐龙也在白垩纪的末期灭绝,经过百万年甚至是上亿年的演化,这里终于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和恐龙化石。


△遗址馆内展出的硅化木


硅化木藏着恐龙的秘密


侏罗纪时代的遗迹,在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演变为许多的秘密。而最大的秘密,同样是令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恐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射洪县发现恐龙化石,是在2004年的一次科考活动中。当时发现了5块恐龙骨骼化石,证明了射洪地区在侏罗纪时代曾经有恐龙活动。此后,恐龙骨骼化石陆续在王家沟、李家沟、蔡家坝等地被发现。值得一提的是,每块恐龙化石,均与硅化木产于同一地层的长石沙岩与泥岩中。


恐龙为什么会和硅化木同时出现?在世界其他地区却未见此景。众多专家经研究后达成的共识是:在射洪发现的恐龙,皆为食草类恐龙。恐龙出现在射洪,是为获取大量食物。


此说并非凭空判断。射洪国家地质公园的硅化木,主要是由松柏、银杏类、南洋杉类(即贝壳杉型木)植物形成的,其中包含了重要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


射洪硅化木横切面多生长纹,但部分标本生长纹不甚清晰,这表明射洪地区在侏罗纪晚期古气候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在射洪县蓬莱镇发现的部分孢粉(孢子与花粉的简称)化石,多为克拉索粉(Classopollis),克拉索粉往往被看作干热气候的指示剂。这表明四川盆地沉积时期气候相对炎热干旱。


射洪地区南洋杉类化石的发现,表明在侏罗纪晚期,尽管该地区气候以炎热干燥为主,但在部分水分供应十分充分的地区(如河岸及湖滨地区)发育有丰富的森林群落。


由此,专家推测,射洪在侏罗纪时代,是一个大的湖泊,而湖边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生物在其间共处。湖水中生活着大量以轮藻为代表的水生藻类植物,以及以叶肢介、双壳类、腹足类为代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同时,许多大型食草类恐龙也大量在此繁殖。


这是时间讲述的1.5亿年前的侏罗纪故事,它为人类呈现出壮观的地质奇迹。在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游览,任何人都会心生感慨:在漫长的时间面前,任何事物恐怕都会显得渺小、谦卑。世界并非一朝一夕而成,百万年的时间刻度,实际上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也仅是一瞬……


| 好文精选 |

真实的“夺宝奇兵”,从纳粹手中解救被掠夺的珍宝

“风下之乡”山打根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