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云雾山中986 2018-06-29

汉代制玉是中国古玉工艺的又一个顶峰时代,留下了很多精美绝伦、后代难以企及的玉作艺术品,浮雕工艺即是其中之一。

浮雕动物纹盛行于汉代,按浮雕的高低分为高浮雕动物纹玉浅浮雕动物纹两类。这两类纹饰在视觉效果上是纹饰高度的差异;在制作工艺上,则是因减地工具不同,而形成相异的工艺痕迹与特征;掌握这个工痕特征,则是鉴赏浮雕玉作艺术品的必学之一。

高浮雕动物纹的制作方法:

先用砣具雕琢的细线纹打稿,然后在纹线外侧用管钻去料,形成凸起的动物纹。

此种高浮雕去料法,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未完工的玉剑珌(图1)是一个很好地教材。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1-1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1-2

汉南越王墓玉剑珌,长4.8cm宽3.3cm厚1.1cm,正面制作已近完工,仍然可见部分较深的清晰的管钻痕,其背面还在初制作过程中,管钻去料痕迹就多而明显了(图片来源:《认识古玉》238页“未完工剑珌”)。

浅浮雕动物纹的制作方法:

先用细砣雕琢动物的轮廓,然后以较宽的平砣在周边浅琢一层地子,并用桯具在动物勾转处钻磨圆形凹痕,强化纹饰的弯转。

此种浅浮雕去料法,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剑璏(图2)即是。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2

战汉时期,由于工具的局限,浮雕所采取的去料雕琢方法必须如此,至于浅浮雕“在动物勾转处钻磨圆形凹痕,强化纹饰的弯转”的制法则不为尽然。

需要说明的是:精工也可以仿,有此工不一定为古玉,但古玉却必须用此工。当然,成品、精品古玉由于精细打磨的原因,不一定还能留下此等痕迹,但在弯转角落等处,依然应该观察到如此工痕“作意”:管钻圆痕虽不在,但应该管圆处不能为尖方。

下面帖几幅出土古玉浮雕去料工痕“作意”示意图以为说明(图3):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3-1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3-2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3-3

有一件鸡心佩玉(图4),看真者不菲、看仿者亦多,真仿两边莫衷一是。且抛开料、型、纹、沁等因素,单从工上看,此多见的高浮雕汉鸡心佩件,却见不到管钻去料的作意痕迹(图5),又如何看真啊?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4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5-1

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 高浅之间存差异

图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