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可以指病因,也指病态。 作为病因的湿气,多见于生活环境中湿度太大或过食生冷。 一位31岁的女性,浑身无力,自觉头身沉重,先后在十余家医院就诊,查无异常,但就是头昏乏力,不能上班,也很少做家务,被婆婆说太懒。她委屈地说,自己决不是懒人,只是现在没力气,不想动。 细问才知道,她住的木质房子比较旧,一楼是公共澡堂,位于二楼的房间常年湿漉漉的,搬入这个房子之后,她才发病。 当水分在全身或局部稽留过多,就是常说的湿气重。 中医说“湿性黏滞重浊,易伤阳气。” 水湿重,就会有头身沉重的症状,这是机能性的障碍。黏滞是说它缠绵不清,迁延难愈。湿气重还会引发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炎症疾病。 过食生冷、抗菌素、啤酒也可导致湿气重,抗菌素和啤酒还会影响胃肠功能。 身体的水分主要通过尿和汗的形式排泄,汗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汗。 对于湿气引起的关节炎或慢性炎症疾病,宜用中药治疗,调整体质。机能性障碍的轻度湿气,通过养生方法即可解决。 除湿的食品,大多有促进消化、利尿、发汗的功效,如薏苡仁、茯苓、扁豆等能健脾利水,辣椒、花椒、陈皮等有发汗的作用。 湿气是一种体质状态,除部分疾病外,多数情况下,医院的常规检查找不到病源所在。对此,中医采用化湿、利湿、燥湿的办法,往往效果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