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亲人去世后的装敛步骤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小敛1之奠2,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 【译文】小敛时的祭奠,子游说:“祭品放在尸体的东方。”曾子却说:“放在尸体的西方。而且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席上。”小敛的祭奠物品放在尸体西方,是沿用鲁国末世的错误礼俗。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亲人去世后的装敛步骤,亲人去世后,其装敛要按照步骤来,否则,人一多,就乱套了。 —————————————————— 【注释】1.敛:(liǎn脸)把尸体化妆穿衣,装入棺椁,为入殓。《左传·隐公元年》:“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礼记·檀弓下》:“敛般,请以机封。”《释名·释丧制》:“衣尸棺曰敛。”《后汉书·周磐传》:“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 2.奠:(diàn电)《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周礼·牛人》:“共其奠牛。”《礼记·祭统》:“舍奠于其庙。”《礼记·郊特牲》:“故既奠。”《礼记·檀弓》:“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说文》:“奠,置祭也。”这里用为设酒食以祭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