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雪石山水画的意境美

 戈壁的红柳 2018-06-29


白雪石是我国现代绘画艺术领域成就卓越的大家,擅画山水,白雪石山水画的线条、水墨、色彩经过长期积累,技法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技法法则,不仅可以状有形之物,而且可以写无形之情,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独特的意境。意境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生动的形象,能引起人的美感。白雪石的山水画以境取胜,将感情自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画境。


一、诗情画意之美

诗情本身是一种文学形象,本意是指押韵而有一定规律的诗词所表示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诗情这个主谓词组在使用时,常与画意相结合,画意一般是指绘画的意旨。在白雪石的山水画中,笔墨早已超越一般的技巧法则,画出的是自然山水的神韵,用墨将自己对山水的感悟得体的表现出来。白雪石山水画意境的诗情画意已超越其文字本身具有的一般意义,是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山水间共鸣的情感以诗意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旨。


如《山色空蒙雨亦奇》,画面中云雾缭绕,烟雨蒙蒙,远处高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寥寥几笔,烘托出清冷的氛围。树木排列疏密有致,挺拔孤傲的伫立在水中央,淡绿色的树叶熙熙攘攘,如萤火虫般既微弱又明亮,河边飘着一孤舟,却只有水鸭在舟山上惬意的憩息。整幅画面意境清冷孤寂,雨雾的缭绕、树木的孤傲与河边的孤舟看似随意却有意,清冷孤寂的意境中无不将自己落寞清高的情感与山水间共鸣间的神韵诗意般的表达出来,从而使自己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又如《春溪野凫》,画面中溪水清澈斑斓,两岸树木似乎富有生命的延伸力,不断向溪水伸长,相互交织私语,翠绿的嫩叶如星星点点般开落在树枝上,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浅绿色的草芽与石头上的碧苔三三两两的露出尖角,与树叶相衬相应,三两只野鸭嬉戏在水中,泛起的波澜为宁静的溪水增添着活力。整幅画面意境清爽雅致,如同一首田园诗。画意中的溪水、树木、草芽在白雪石的笔下富有着生命的活力与气息,诗意的表达出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无限赞美与热爱,同时将自然山水富有诗意的生命力,将人与自然诗意般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将天人合一的意旨在意境中体现。白雪石山水画的意境美就在于富有诗意,意旨明确,用诗意的绘画语言将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展现诗情画意之美。


二、虚实相生之美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白雪石山水画的意境中,实乃是最直观清晰的画面,虚则是由实引导的想象的空间,虚通过实来实现,实也是在虚的统一中来创作,虚实二者相辩证,相生成。虚实相生使得意境不断延伸,产生一种朦胧含蓄的意境之美。


如《漓江雨霁》,画面中船只、树木、野鸭以实景描绘,三两艘随意停泊的船只、几株充盈的树木、大大小小闲散的野鸭,一片寂静安详,而山川背景的虚化,看似云雾缭绕,实则炊烟袅袅,船只的细节刻画中摇摇欲坠的衣裳与虚化的山川后隐隐约约的村庄,让这看似寂静安详的画面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虚实相生间朦胧含蓄的动与静,自然与生活和谐的融为一体,有想象有思考,画虽笔墨有尽,然而情意却远不如此。


还如《梅林舟影》,画面中梅树错落有致,虚实交错,体现了梅林的空间感,也营造了梅花争相斗艳的场景,而虚化的梅树后一艘孤舟,清晰深刻,在热闹的梅林实景中,将孤舟的落寞的情景对比出来,寒冷的江面却是一片空白,空白留给人的想象的虚境,是冬的寒冷,还是心的冷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将意境中朦胧含蓄的情感呈现出来,意境之美正是在于虚实的相融相生,情感的朦胧含蓄。


三、韵味深长之美

意境创造的魅力所在就是要让画面有耐人玩索的韵味。白雪石山水画的所谓韵味,就在于“气韵生动”与“意味深长”。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中万物的神态,山水的神情,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意味深长就是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白雪石的山水画既尊重自然,又重构自然,借助动势和有变化的重复,通过形似达到神似,来强调山水的神态表现,创造出韵味深长的意境美。


如《漓江春早》,画面中江水的流势与云雾的动势融为一体,使得江水与天相连,仿佛江水的那头是仙境,气韵的生动融合将江水本身的柔美升华,让人向往自然,崇敬自然。而高山的长势也由两岸不断向中间聚拢,重复有序的长势,体现出山的俊秀之美,就连山上的树木与江上的浮萍也顺着江水的气韵生长,这种气韵增加了景物神态的生动,营造出无限延绵的画境,同时将山水的俊秀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崇敬之情,这种情韵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