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阳法妇科疾病治验6则

 易针堂 2018-06-29

温阳法妇科疾病治验6则

闵肖

《内经·素问》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女性的生理特点是经、带、胎、产、乳,这些生理功能都与血密切相关,而血分不足或血脉凝涩瘀滞都有可能导致妇科疾病的产生。《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诸脏病因》说:“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子嗣……故治妇人病当以经血先。”而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也就是说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笔者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大胆应用理中、四逆辈以扶助真阳元气来治疗妇科疾病,效果良好,现举验案6则如下。

1原发性痛经

顾某,女,17岁。2008919日初诊。

患者经行腹痛4年余,经期7d,周期4050d。初潮即起,常需服用止痛药方能缓解。经血色暗多块,小腹冷感,且呈绞痛样,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软。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阳虚宫寒,气血运行不畅。治拟温阳散寒,养血通经。予温经汤加减。处方:

桂枝18g,干姜10g,肉桂6g,当归30g,川芎10g,党丹参(各)30g,白术芍(各)15g,吴茱萸6g,小茴香10g,甘草10g,大枣5枚。常法煎服。

上方加减于经前服用约20余剂。后随访经行腹痛未再发作。

按:“气为血之帅”,阳气为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阳气不足则血液循环受阻。《素问》云:“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经水无法畅行,则生痛经。方取桂枝、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温阳散寒为主;川芎、丹党参、白术芍、炙甘草、大枣调补气血。全方犹如离照当空,冰消雪融,阴霾自消,经血流畅,则经痛自消。

2闭经

施某,女,37岁。2008210日初诊。

患者停经1年余,月经经期7d,周期35d,孕育史1-0-2-1。病起于2005年秋人流术之后。开始服用克龄蒙,尚能来潮,但量逐渐减少,12d即净,因经量极少,且考虑长期服用激素副作用大而停药。刻诊:患者面色晦暗,颜面色斑,腰膝酸软,白带极少,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舌质黯淡,舌边齿印,尺脉沉而无力。一派阳虚之象。治拟扶阳抑阴,温经通络。予以四逆汤合四物汤加减。处方:

熟附子25g,干姜10g,桂枝18g,党丹参(各)30g,当归30g,川芎24g,生地24g,鹿角片12g,苁蓉12g,巴戟肉12g,石楠叶12g,菖蒲6g。常法煎服。

上方加减调理3个月后,白带始增,半年后月经来潮,月经量一般,3日净。此后服药1年中,每隔1个半月至2个月来潮1次,经量逐渐增多,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色较前红润有光泽,余症亦除。再以药丸调治半年以资巩固。

按:“阴有形为质,阳主动为力,力必附于质而后存,质必赖于力而运”,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复因人流后胞脉受损,景岳云:“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春水自来,血盈则经水自至。”方取附子、干姜、桂枝扶阳抑阴;苁蓉、巴戟温肾暖宫;党丹参、当归、川芎、生地益养气血;石楠叶、菖蒲、川芎醒脑怡情。全方共奏扶阳抑阴,活血通经之效,因药证相符,故收效满意。

3不孕症

林某,女,32岁。2008417日初诊。

患者婚后5年未孕,经期5d,周期3540d,孕育史0-0-0-0,末次月经326日。平素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白带极少,妇检及B超提示子宫略小,男方精液检查示正常,舌苔薄、质淡,脉沉细。辨证属肾虚宫寒。治拟温阳煦督,育肾培元。处方:

黄芪15g,党参15g,熟地15g,当归15g,熟附片25g,肉桂10g,紫石英24g,鹿角片10g,苁蓉10g,巴戟肉10g,川芎6g,石楠叶10g,菖蒲10g。常法煎服。经期予温经汤加减。

上方加减服用半年,经量明显增多,经色转艳,妇检子宫已如正常大小,继而成孕,于200910月顺产一男婴。

按:万物生长靠太阳,有了太阳,才有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人体作为大自然的一员当然也与阳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明代张景岳所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宫寒恰恰是造成子宫发育不良和不孕症的主要原因。采用温阳法治疗,往往可以见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助阳药有类似孕激素样作用。方中参芪四物益气养血;附子、肉桂、紫石英、鹿角片、苁蓉、巴戟温肾壮阳以助发育;菖蒲、石楠叶、川芎醒脑怡情。全方使胞宫气血充盈,发育正常,如春回大地而万物滋生,故如期而孕。

4功能性子宫出血

李某,女,49岁。2008424日初诊。

患者经行四旬未净。平素月经经期7d,周期28d,孕育史1-0-3-1。患者年届七七,适值更年,1年来经水紊乱,先后无定期,半年前曾因经行量多而行刮宫术。刻诊: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净,色淡质稀,头晕目眩,形寒怯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面色少华,舌苔薄、质淡、体胖,脉沉细数。辨证属脾肾阳虚,固摄无权。治拟温阳益气,调摄冲任。处方:

生黄芪24g,炒党参30g,炒白术30g,熟附片15g,肉桂6g,艾叶9g,阿胶10g,炒归身15g,生地24g,杭白芍30g,丹皮6g,仙鹤草30g3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血止。因经净后血去阴伤,再投健脾养血之归脾汤加减调理,以善其后而固其本。

按:一般而言,崩漏者以阴虚血热者较为多见,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止,故治法大都以养阴止血或凉血止血为主。阳虚血崩相对较少,但也不是绝无仅有,本病例即是。宋·陈志明《新编妇人良方补遗大全》曰:“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五脏之中,“脾健则统血,肝平则纳血,肾足则固血”。方取胶艾四物去易动血之川芎加黄芪、党参、白术、熟附片、肉桂、仙鹤草以益气温阳为主,选用生地并略加丹皮凉血平肝以止血。但也须注意,血止后一般当即去温燥之品,如熟附片等,因失血者多用温燥之品恐非所宜,只须益气养血,自可阳生阴长。

5带下

戴某,女,39岁。200935日初诊。

患者一年来白带偏多,清稀如水,腰背酸楚,小腹冷感,四肢不温,小溲清长,大便易溏,月经经期7d,周期3035d,孕育史0-0-0-0,舌苔薄白、质淡胖,舌边齿印,脉沉细。此乃肾阳不足,带脉失约。治拟温肾束带。处方:

鹿角片10g,苁蓉15g,肉桂10g,熟地10g,山萸肉10g,金樱子l5g,淮山药24g,炒扁豆15g,苡仁15g,芡实15g,乌贼骨24g,白果10g7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带止,精神转振。前方加减调理1个月而愈。

按:《内经》云:“天运当以日光明”,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是太阳,对于人体而言,最重要的也莫过于真阳元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且可见一派虚寒之象。方中鹿角片、苁蓉、肉桂温补肾阳,益精补髓;熟地、山萸肉、金樱子固本养任;苡仁、扁豆、淮山药健脾化湿;芡实、乌贼骨、白果收敛止带。全方共奏温肾固涩、养任束带之功,因药证合拍,而收良效。

6盆腔炎

郭某,女,37岁。2009319日初诊。

患者素有盆腔炎史5年,月经经期910d,周期3540d,左侧少腹隐痛不适,加重2月,面色晦暗,畏寒怯冷,白带清稀,服抗生素月余效果欠佳。昨经行,色黯红有血块,量一般,自觉疲惫,纳谷欠馨,大便偏稀,夜尿频多,近2年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细弱。辨证属脾肾阳虚,寒瘀交滞。治拟扶阳抑阴,温通气血。处方:

熟附块25g,干姜10g,艾叶10g,乌药10g,小茴香10g,炙黄芪30g,炒党参30g,当归15g,炒白芍15g,炙甘草6g7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少腹痛消。续服3月巩固而愈。

按:盆腔炎的成因很多,虚寒、肝火、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均可导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盆腔炎患者,属虚寒者,十之八九,属火热者,仅十之一二而已,尤其是病程迁延日久者,更是以虚寒较为多见。究其原因,一是病久阳气耗损,二是治疗所用药物(往往把西医“炎症”的概念同中医的“火”混同起来,不经辨证,一概采用清热解毒中药及各种抗生素)损伤阳气。况且现代人往往因嗜食生冷,喜熬夜,滥服抗生素,学习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阳气也日益受损。我们在用药方面不能被某些虚热的假象所迷惑,而要处处体现“有阳则生”,“治之但扶真阳”等思想,方能无损于人身之根本。方中以附子、炮姜、艾叶、乌药、小茴香温阳行气为主;黄芪、党参、白芍、当归补养气血为辅;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佐。全方使内寒散,气血充,经脉畅而诸症愈,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