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问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

 残月照亮夜 2018-06-30

学问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这话我是听杨福家说的。

杨福家(1936.6.11~)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2001年起连任多届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2004年创建)校长,成为出任英国著名院校校长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

1杨福家教授

2002年9月16日,丁肇中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所作的讲演提到反物质时说:

反物质的存在,是由狄拉克在理论上推导出的,他在19331212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注意到,相对论的公式和量子电动力学的公式,质量都是乘平方的,也就是说等于m×m,也等于(m)×(m),狄拉克问-m是什么意思,从这儿就推导反物质的理论。这也表示拿诺贝尔奖是很容易的。

丁肇中教授说的轻松,但还是看得出狄拉克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般的牛,狄拉克问“-m是什么意思?”这简直就是天问!惊的我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你想啊,好比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出质量m有正、负两个值,毫无疑问,正常的我们果断把负值去掉,狄拉克太不正常啦!

实际上狄拉克绝不是一般的人,在量子力学大师名录上,个人觉得仅次于玻尔和海森堡,国内狄拉克的有些粉丝甚至认为对物理学贡献狄拉克超过爱因斯坦,估计跟狄拉克有超强的数学能力有关,杨振宁教授毫不掩饰对他的赞誉:“性灵出万家,风骨超常伦。”

图2物理学大师狄拉克(英国)

3 1935年7月16日,中国物理学会欢迎狄拉克

(前排左三起:吴有训,狄拉克,李书华,熊庆来,严济慈等,看看那时的大师与大楼)

说到量子力学大师玻尔和海森堡,我又想到量子力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天问”:1922年,德国科学家为了庆祝玻尔获得诺贝尔奖,特地举行“玻尔节”,邀请玻尔演讲。在听众中有一位21岁的大二学生海森堡,海森堡有备而来:

“您(玻尔)说核外电子要么在这个状态,要么在那个状态,中间状态是没有的。可相对论说速度是有限的,最大的速度是光速,电子从这个状态跳到那个状态,不管距离多么短,一定是需要时间的。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电子处于什么状态啊?

4量子力学大师海森堡(德国)

玻尔一听就知道打中了要害,玻尔的理论有很多缺陷,玻尔回答不了,回答不了就向年轻人请教,会后,玻尔邀请海森堡去散步,多年后海森堡回忆,那次散步是决定他一生命运的散步。他大学毕业后就到玻尔所去工作,夜以继日的奋斗终于提出了量子力学中著名的不确定关系,也是波粒二相性的理论基础。海森堡在10年后(1932年)获诺贝尔奖,时年仅31岁。

由此可见一个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采取鼓励或肯定而不是和稀泥或打压的态度是何等重要!

5 1933年的狄拉克(左)与海森堡(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能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显然是“学问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最好的注解!

正因为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力学体系,所以才有了伟大的相对论,正因为玻尔质疑“有因必有果”的经典物理学体系,所以才有了“有因未必有果”的量子力学体系,每一个重大科学理论的诞生都不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伴随着新理论对旧理论的质疑,甚至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冲突。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难以擦出真理的火花。

曾经有人问玻尔:“你是怎么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身边的?”他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年青人面前承认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怕承认自己是傻瓜。”,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哥本哈根精神”——一种独特的、浓厚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学术气氛,这样的学术气氛催化了质疑,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从科学成就上,玻尔或稍稍逊色于爱因斯坦,但从导师的成就来看,玻尔则远胜爱因斯坦。(有人统计,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现代物理学家曾经或长或短地在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里工作过,其中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

6 1962年在根本哈根的玻尔(左)、海森堡(中)与泡利(右)

没有质疑,科学精神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精神,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的文化不会成为先进的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才有自信。

所以学问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教育层面上,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