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半梦书斋 2018-06-30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作为一位最招同情的亡国之君,明末崇祯皇帝一桩极惹同情泪的事,就是被大臣坑。

这位少年即位的帝王,满怀中兴大明朝的理想,十七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却无奈越苦干国事越糟烂,满朝的文武大臣,除了成天混日子,也是对他连哄带骗。待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时,那些崇祯帝生前无比信任的“股肱之臣”们,更是跑得跑降的降。以至于农民军给崇祯帝发丧时,这些大臣们竟然都装没事人样子。心寒齿冷的场面,恰如崇祯帝上吊前的悲情遗言:诸臣误我。

那么,是不是明末年间,所有的明朝大臣们,都是这样在“误”崇祯?当然不是。

比如下面这几句,明末大臣们发自肺腑的怒吼,崇祯皇帝哪怕听懂一句,这大明朝,都还有的救。

1,梁廷栋:国家遣一番巡防,天下加派百余万!

明末一笔出名沉重的赋税,就是辽东开打后征收的“辽饷”。崇祯帝朱由检刚登基时,各位御史们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上奏怒斥“辽饷”的劳民伤财。但眼巴巴等着辽饷救急的明朝兵部尚书梁廷栋,却是终于忍不住,愤然上奏折为“辽饷”辩护。其中的一句话,更是把各位御史的脸打的啪啪:国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辽饷劳民伤财?都不如你们这些御史们,下去巡查一番坑钱多!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为何如此说?以梁廷栋的形容说,崇祯年间的这些御史们,哪里还有什么为国家慷慨直言的情怀?相反各个变成了钱串子。御史们每到一个地方巡查,且不论接受地方官的贿赂。就是当地各路士绅的“馈赠谢荐”,来一处地方,都至少要刮两三万两白银。这帮御史们每年假模三刀的下去巡查。可不就轻松刮来上百万两白银!就你们这帮贪货,竟然还舔着脸指责朝廷收辽饷?

梁廷栋的话夸张不,看看明代史料的记录,那真是丝毫不夸张。别看御史们品级小,但只要下去巡查,对于地方上的布政司知府知县,全都有巡查大权,当然要趁机作威作福。早在明朝中后期时,每次御史出巡,必然就是锦绣大马开路,每到一处,当地的生员都要在门口迎接,地方官更是毕恭毕敬,费尽心力招待。到了崇祯在位时,也早就腐败到这地步。

连明朝开国时,作为反贪“利器”的御史们,竟然如此腐败,那么吏治败坏的大明朝,又能撑几时!可惜的是,对这番道理,崇祯似乎没听懂。崇祯年间的御史们,表现也是每况愈下,就如大明王朝高速下跌的国运。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2,卢象升: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

如果说梁廷栋骂言官,还只是气愤对骂,那么晚明英雄卢象升这番话,却是多少悲愤在心头。

坑爹官员扎堆的明末年间,卢象升却是实实在在的良心人物。这位文官出身的江苏铁汉,在崇祯年间京城被围的危局时,慨然募兵来到前线。然后扎根于大名等地,摸爬滚打练出骁勇善战的天雄军。在明末农民起义席卷中原的危局下,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更成了大明朝中流砥柱。多次以少胜多,痛击高迎祥李自成等部队,为大明王朝撑住了局面。堪称战功赫赫。

但崇祯九年,当卢象升临危受命,率领明军在江西大战农民军时,这位铁汉却在奏折里,愤怒道出了征战多年来的苦闷: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

这声怒吼,却也恰是明末“台谏诸臣”,即各位言官们的素质缩影。这些号称“清流”的言官们,虽然各个找准机会就吃拿卡要,作风已经无比败坏。但道貌岸然的外壳总是端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雷表现,更是天雷滚滚。明明不懂军事,却对前线指手画脚,别管前线打的好坏,带兵将领必然挨骂没商量。越是忠心为国的将领,言官们为了刷存在感,非要瞄准了骂个不停。如此恶劣风气,必然是“虽有长材,从何展布。”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但其更恶劣的后果也显而易见:越是为国卖命的将领,越挨言官的骂,如此一来仁人志士寒心,谁肯为国效力?

当然,卢象升这么说,并不是要撂挑子。只是希望崇祯帝能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些言官们左右,能够多给自己战场自主权。但万没想到,恰好说中了他自己的悲剧结局:两年以后,清军迫近北京,慷慨赴国难的卢象升,一边浴血抗敌,一边被言官们骂的狗血淋头。偏偏素来猜忌的崇祯帝,言官们骂什么就信什么,为防止卢象升“拥兵自重”,硬是把他的兵马尽数裁撤,可怜忠勇的卢象升,只能带着五千兵马,浴血清朝数万大军,直至壮烈殉国。

这热血的最后一战,连几百年后的乾隆皇帝,也是心悦诚服赞叹: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

如果崇祯皇帝,之前就能听明白这番怒吼的意思,国家栋梁卢象升,本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悲情谢幕。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3,孙传庭:本院以必行为主,一任权贵豪强衙蠹学劣与各项奸徒百计阻挠,本院已矢之天日,断无调停人情,为若辈转移之理。

同为晚明顶梁柱级别的战将,若论比卢象升的处境还困难的,必须是孙传庭。

孙传庭的军旅生涯,早先与卢象升类似,都是文官出身,在明末的危局里主动挺身而出,担起家国重任。但比起早年练兵就有饷银保证的卢象升来,崇祯九年就任陕西巡抚的孙传庭,起步就十分惨。陕西已经是一片残破,又要练兵又要作战的孙传庭,却只有不到十万两白银的支持,几乎是杯水车薪。但就是这样艰难下,孙传庭却愤然放出了大招:没钱?那就让有钱人来买单!

于是,就有了孙传庭在陕西巡抚任上,这一声发自肺腑的怒吼:本院以必行为主,一任权贵豪强衙蠹学劣与各项奸徒百计阻挠,本院已矢之天日,断无调停人情,为若辈转移之理。

你们这些陕西的官绅豪门们,多年如一日侵吞国家钱粮,逃避国家赋税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从我到来这天起,你们欠国家的税,一分也不能少。别管你们有什么背景,朝中有什么后台,在我这里都不好使。

与这声怒吼配套的,就是孙传庭在陕西巡抚任上,近乎铁腕的行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撤换了陕西大批地方官,选择了一批忠诚果敢的硬骨头官员,然后陕西的士绅权贵们,挨家挨户拉清单,欠多少钱就叫出来,不交就采取强硬措施。真的艰难凑齐了饷银,也招来了满朝骂声。

可是,就是这个顶着骂声的孙传庭,接下来就以他练出来的秦兵,一路南征北战,多次痛击农民军,甚至活捉了高迎祥,打的李自成只剩下十八个人。惨烈的晚明农民战争,几乎就要被他一手扫平。

明末忠臣们的几句怒吼,崇祯若能听懂一句,明朝都还有救

而且更重大意义是,孙传庭这铁腕的手段,其实是为崇祯皇帝,甚至为当时的大明王朝,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明末最大的问题,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明末的民怨沸腾,也不止是苛捐杂税沉重,却正是这些道貌岸然的权贵士绅们,一边坑着国家,一边把赋税甩锅给百姓,恶性循环叫明朝百病缠身。如果要想破局,就必须鼓起勇气,拿这些国家蠹虫开刀!

可比起有勇气的孙传庭来,崇祯却没有意识到这点。于是得罪权贵的孙传庭,在各路朝臣的诬陷下,最后含冤下狱,连耳朵都被折磨到聋。直到李自成东山再起,他才被崇祯重新启用,却在崇祯的瞎指挥下含泪出击,落得壮烈殉国。可笑的是,这位把命都献给大明朝的忠良,竟让崇祯怀疑他“未死逃跑”,竟连个谥号都不批,可谓刻薄到底。

如此刻薄无脑之君,最后落得“诸臣误我”,并不奇怪!

火器先进的明军,为何会被八旗痛打?这几个奇葩事就是最好回答

明朝三大“冷门产业”,产品畅销世界,一直吸金到清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