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时光 ——三江花园的前世今生

 fsn9oule12e45h 2018-06-30
 
 

    当美丽的夕阳西沉,缓缓翻过清秀的文笔山麓,透过薄薄的烟雾将黔西北这块深沉的土壤染得一片金黄时。驻足在三江花园的门口,看着花园里相逐嬉戏的小孩,在鹅卵石铺就的幽幽小径上悠闲散步的老人们,我良思许久。仿佛自己是站在传说中的百年老宅——邱家花园的门口,站在时光的边缘,我突然想回望那逝去的影像,拾掇起那些散落的记忆……

  看着眼前这幢拔地而起的大楼——三江花园楼,藉着原毕节县县志总纂、75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吴恺老人的记忆,我仿佛依稀地看见了在这美丽的文笔山麓,曾经静穆地坐落着的这座繁华如织的古宅大院——邱家花园。这座东南朝西北的封建大庄园,大约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占地10余亩。

  穿越——

  推开象征着豪门尊贵的厚重的朱红大门,是青石铺就的宽敞步道,通道两旁巍然伫立着两排青瓦全木结构阁楼,但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朱红大柱背后,是古色古香的六合格扇门,门上刻有各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直步向前,有东西两座假山,只见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假山两旁微露羊肠小径。小径由青黑白鹅卵石铺成,曲折迂回,各向松柏深处延伸。沿径蜿蜒,越往前行,更能感觉鸟语花香,翠绿满目。各种牡丹竞相绽放,迎风招展。遥见一方池塘,近而观之,但见碧荷泛波,鱼儿自由畅游其中。沿小径绕向宽敞步道,通道尽头六七个四合院落错落而置,不时还从中传出琅琅书声。琅琅书声里,邱家公子们为有着经世之才而埋头苦读。透过精致小窗,美丽清雅的邱家少女,闲倚窗棂,喃喃念着“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的佳句……登上小阁楼,但见三四米高的青石围墙绕院蜿蜒六七里。森严的邱家花园,在暮色之中多添了几分庄严和高贵。

    岁月无声,时至建国初期,古宅仍旧,只是物是人非。位于邱家花园后方的“涧槽”仍旧泉声潺潺,右后方的猫猫洞仍静谧伫立。可昔日的邱家翰林公子和美丽的邱家少女伴随着岁月的残华悄然隐退在历史的风中。

  这座封建大庄园,注定要跟随着封建统治制度一起走向没落。但饱读诗书的邱家人,在革命的潮流中,积极扬帆起航。邱在先、邱在凌、邱在模三兄弟在当时就是毕节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性人物。在1940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工作委员会中,邱在先出任书记一职,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而作为邱家女婿的王云生,也曾担任过毕节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一职,但在去解放印江县的途中,在与土匪激战的过程中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1949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让毕节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毕节解放了!消息传来,万人空巷,人心振奋,擂鼓欢腾。同年12月4日,对于邱家花园来说,这更是刻骨铭心,毕节县人民政府的选址在邱家花园!1956年4月7日至12日,在这个见证了中国百年沧桑历史的古宅里,迎来了毕节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隔15年后的毕节县第三次党代会、31年后的毕节县第五次党代会也在此召开。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邱家花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悄然离去。据毕节义务文保员65岁的吴长生先生回忆,大约在1987年,在邱家花园大门旧址,大约在现在的毕节市公安局处,还可以看到邱家花园残存的两堵石墙,但遗憾的是在此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那两堵石墙便彻底消失了,终于完结了它残存的生命。

  从沉思里醒来。抬首看时,夕阳西沉,暮色渐浓。在邱家花园的昔日边缘,续接了关于变迁和发展的现实故事——三江花园。
 
(《毕节日报》二零零九年七月  赵启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