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想去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抵达 图文:若有所思 “一弯清水默默地流淌着, 流过了千年风雨, 流过了千年沧桑。 村头茶园款款、 梯田层层, 村尾青山绵延。” ——水乡.禾溪村 福建宁德周宁禾溪村,这名称,还是我第一次听说。 住在周宁县的民宿“风谷山居”那几日,和客栈老板聊天,才得知在周宁县西北部三十多公里处,有这样一个中国传统古村落。 想着三十公里不算远,作为古镇控的我,岂能错过!客栈老板据说禾溪村的那条路在修路,很热心的帮我打了个电话问了下情况,说只要不是大巴,小车能进去。 于是第二天睡醒了,就出发了。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把我带去那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 昨夜决定去了之后,上网查一下游记,想看看有哪些最佳摄影点。发现对于禾溪村的攻略极少,为数不多的几篇,照片拍的太渣。 去往禾溪村的那条山路,落花满地。忍不住停下车凹个造型。三十公里,开开停停,一个小时后才到达禾溪村。 一眼惊艳,遇见这个古香古色,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雨后安静的模样。 一条湫溪穿村而过,溪面上有一座木拱廊桥—三仙桥,是我国已知现存建造年代最古老的木拱廊桥。 三仙桥建于1467年,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这座桥为瓦木结构木拱廊桥,宽5.6米,全长27.3米。桥中央设立神龛,供奉杨、柳、倪三仙姑。 桥上坐着村里的老人,也不唠嗑,只是静静地坐着。 我们大概是今天这个古村里,唯一的一波游客。 木拱廊桥的地面,那些陈旧的木板,经历了五六百年,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里走出去,归来的有几个? 从桥上望出去,湫溪旁,挂了一长串红灯笼,想象着天色渐暗时的情景。 看着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一副快要倒塌的样子,也有很多房子被翻建了,很不和谐,觉得很可惜。 一弯清水默默地流淌着,流过了千年风雨,流过了千年沧桑。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 在这个安静的没有游客的小村庄走走停停,那些破旧的明清老宅,惹我一声声叹息。 这里有一座古炮楼,依旧有着战火的痕迹,还有一座百岁亭,守着很多人的愿望,静静地沉默在时光里。 禾溪畔上的古宅大都为许氏先人所盖,村民也多姓许。 民居以砌石为基、干打垒黄土成墙,古民居多为明代建筑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筑。
这里的建筑很有意思,房屋为穿斗式悬山顶土木结构,三进四扇两透组成的封闭式天井院,以“火墙包栋”围成的院落充分体现封闭丘安的意识。 可是这样的建筑,采光通风都非常的差,不太适合居住。 因为没有吃午饭就开车来了,逛了一大圈饥肠辘辘,居然找不到一家可以果腹的小店,就别说咖啡馆啥的了。 好不容易问了几个人,找到一家农家乐,还是人家家里面。村妇热情的为我煮了一碗鸡蛋面,满满的一大碗,上面一个金黄的荷包蛋。 坐在她家里的餐桌上,看院子里几个村民聚在一起打牌打发着时光,流着鼻涕的孩子独自玩耍着。 村中的另一道风景———禾溪小学,在“三仙桥”边的斜坡上。沿斜坡而上,可达禾溪小学。 这是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国民中心小学之一,始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现为禾溪乡村文博馆。 曲径长堤,草木芳菲。只是这山间的古村落,该何去何从。 那些破旧的明代建筑,如果没有修缮,不知道下一次我再回来时,会不会不复存在了? 带着惋惜离开安静的禾溪村,那条山间小路上,一场大雨滂沱,仿佛是为了呼应我的惋惜。
我的更多游记: 关于作者: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