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用成绩衡量孩子的一切,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孩子”,成绩平平的就是“普通孩子”,而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仅在班里抬不起头,亲戚面前,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
但是,分数真的能决定一切吗?决定孩子未来幸福的,只是一纸高分试卷吗?
叶子老师觉得,身体素质和逆商,才是20年后影响孩子生活质量的关键。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是一句口号。 之前在北京市第十一学校参加祝捷老师的讲座时,听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上初中时,有一天跟我说:妈妈我想学打篮球。于是,我就带他去了体育馆,准备上一次试听课,在场边等儿子的时候,我看到另外一个男孩,架着厚厚的眼镜,四肢不太协调,跑起步来一晃一晃,像要“順拐”的样子,而更令我在意的,是他的状态——每隔几分钟,这个男孩就会跑到场边,没好气地对他妈妈说:妈我想回家,在这多耽误时间啊,有这时间我能做多少道题啊!
再看他妈妈,也是一脸无奈,只能反反复复用那几句话来劝:你看,和大家一起运动运动多好啊,天天做题,眼睛都近视成这样了……
搁在一般家长身上,这时可能要乐得心里开花,看这孩子,多爱学习!
但是那天,我站在场边,看着儿子在场上健步如飞,正确完成教练的每个指导,动作流畅地带球上篮时,就在心里暗想:天呐,相比之下,我宁可要这样一个成绩中等,但性格活泼、爱好广泛的儿子,至少,以后把他交给社会时,我会更放心。
后来,那个妈妈拗不过男孩,提前带他回家了。 再后来,我再也没在球场见过他。
不知道在运动场省下的时间,可以让这个孩子多做多少题,而多做的这些题,又能把他带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不过我总相信这样一句话:
高晓松曾这样形容清华的男生:一水的“豆芽菜”体型,走路永远缩着肩膀,手脚恨不得“一顺儿”……
不过,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清华,现在的清华,也早已认识到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为了督促学生锻炼,还专门规定:
作为全国一流名校、拥有一流头脑素质的清华学生,尚且把锻炼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我们的孩子,当然也不能再做“温室里的书虫”。君不见,每年的高中、大学开学,军训场上都要晕倒几个;征兵报告说新兵体质逐年下降;90后早早担心起发际线,加入保温杯养生大军……
叶子老师觉得,一个身体强健的人,才会从心底生发出更多活力;而一个没有身体能量的人,也很难有心灵的力量。
所以,作为家长,每天晚上提醒孩子跑跑步,做做拉伸,或者跟着Keep(一款健身软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周末带孩子出去登登山、打打球,或者简单地户外徒步,既可以放松心情、培养一家人的感情,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2智商决定孩子飞多高,逆商决定孩子飞多远 如果说,体能反映的是孩子身体的强健度,那么,逆商体现的,就是孩子精神的“健康程度”。要知道,孩子日后凭借智商所能到达的那个阶层,大家的智商肯定都相差无几。而在这种情况下,情商和逆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逆商,指的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考试成绩有好有坏,比赛有输有赢,人生有起有伏,这些都是孩子未来人生中一定会遇到的,毕竟,就连月亮,也有阴晴圆缺;就连海潮,也有涨涨落落。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时刻做他的守护神。而且对孩子来说,即使全世界都保护他,也不如让他自己身有铠甲。 逆商差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后过得很艰难——别人眼中的一滴水,在他心中都是惊涛骇浪。
还记得那个流落街头的高考状元吗?
我们倾其所有追寻成功,终于成了输不起的人。 而造成这一切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心结,也有家长和邻居从小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据了解,从小,只要他有一次没考好,父母就会责骂他,有时还会动手。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不能失败,觉得一旦失败,就会失去爸爸妈妈的爱,还会被邻里嘲笑。背负着这样的心理压力,他在大学对学习产生了极度的厌倦,这才一步步沦落到今天。
从小不被允许失败的孩子,很容易失去抗挫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选择“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汪曾祺先生。
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承受了太多。
但在经历这一切时,汪曾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选择自戕。相反,他一直坚持读书、画画,并通过跟当地老乡的接触,为自己积累了很多生动的素材。在荒原般的境遇中,他始终努力为自己找寻水源。
同样被划为右派的丁玲,在形容去北大荒劳动的经历时,用了“逆来顺受”,汪曾祺不喜欢,觉得太苦涩,选了“随遇而安”这个词。虽是本质相同,后者却多了一丝坚韧和从容。甚至到了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也只淡淡写了一笔:
和小叶相比,汪曾祺先生无疑承受了几倍的苦难。但是,逆商高的人,就算被踩入命运的泥沼里,也能小心翼翼地开出一朵莲花。等到花开好了,再回首看那些淤泥,早已云淡风轻。 写在最后:如果说,成绩是一张车票,水平不同的孩子,会分别拿到站票、坐票、硬卧或软卧,那么健康和逆商就是那两根轨道,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为人父母者,可不慎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