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延续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与魄,如今更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而这些文化大多起源于民间,俗语文化作为一种最通俗易懂的形式,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聊天还是写作,缺少了这些俗语的点缀犹如少了食盐般无味,不仅如此,这些老话俗语更是包罗万象,有关关于农事的,异象的,人情世故的等等。 岁月如梭,有些农村俗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逐渐的被遗忘,但那些经典的被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文化却流传至今,一代代流传,宛若一些经典启蒙歌谣,传承对后人的训诫,诠释了睿智的哲理,这些老话更像是一块块碎玉,闪烁在字里行间,闪烁在农村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农村就常听老人说过一句“穷吃汤饭,死吃泡饭”,这则俗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觉得有道理没? 在旧时,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人们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没有白面大米吃,只好在路边找些野草来吃,但毕竟是草料,没多少营养。于是吃完不久肚子就开始咕噜的叫。后来生活好点,白面大米虽说都能吃上了,但生活水平依然不是怎么理想,更别提倒饭菜这种事儿,在寻常百姓家是很少发生的,加上人们干的基本上是体力活饭量大,成员多,粮食还是不够吃。如何最大化的让剩饭菜变成可以接受的美味呢?正所谓“智慧来自民间,美食来自民间”,农户们把剩饭剩菜掺和在一起加上开水,煮出来的饭就叫烫饭。说直白点烫饭就是一种“融合剂”。 在那个年代,烫饭既是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也是温饱人们改善口味的一种调和食品。当时,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煮烫饭、稀饭或炒干饭。因此在之前人们也常说“人要带三分饥寒,烫饭三年买块田”的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烫饭好吃,一不小心就会吃多,三年多吃的饭,就够买块田的了,也是对烫饭美味的称赞之语,同时也反映了旧时农村生活的困难。 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烫饭早就退出了人们的食谱。现今的孩子根本就不晓得“烫饭”是什么东西,但对于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想念之际偶尔还会吃上一两顿烫饭。如今烫饭也衍生出许多做法,如西红柿烫饭,牛肉烫饭,排骨烫饭等等。 死吃泡饭说的是,“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每当家中有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无不是情依依、意连连,尤其是在外的亲人听到亲人去世的噩耗,更是都是归心似箭,力争与亲人生见一面。 而在农村传统习俗比较多,亲人去世之后事务繁多,自家人根本忙不过来,就会找乡里乡亲会来帮忙,在农村也衍生出一种职业叫“支客”或“大总管”,是专门来安排一切事物的,而在忙之前为了答谢大家在出殡之日前来帮助,就要请众人吃饭,毕竟早上出殡大家也都饥肠辘辘,也有补充体力之意,回来后夜里也要吃饭,而吃的饭也被称呼为“泡饭”。在农村人看来,吃泡饭是为了吃掉晦气。因为农村人对这些都比较忌讳,认为吃饭可以用人间烟火之气赶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