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零壹贰012 2018-06-30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之后,民族融合就在不断发生着。

在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战争,产生大量难民流动,就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而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式能促进民族融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式:

1、屯垦戍边

屯垦戍边是古代中国巩固边疆的一个重要方式。

汉文帝开始,为了防止匈奴的不断进犯,汉文帝接受大臣晁错的建议,将大量中原人口向北方的云中、代郡等地迁移。这是一种以国家行政命令强制将中原地区人口向边疆迁徙的行为,人口北迁后,获得北方的大量土地,可以用于耕种。而为了抵御匈奴,在他们农业生产的同时,这些迁移过去的农民同时也是汉帝国的士兵。

所以,屯垦戍边实际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这一制度既开发了边疆,充实了当地人口,有效抵御了游牧民族的侵袭,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可谓好处多多。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所以,这一政策得到了后世王朝的纷纷效仿,南北朝形成的府兵制,明朝的卫所制度,都是汉朝屯垦戍边政策的发展。

清朝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乾隆皇帝平定天山南北后,制定政策将陕甘、直隶等地的汉人农民以及犯罪人口大量向新疆迁移,新疆得以被迅速开发,维护了新疆的稳定和西北的安宁。

屯垦戍边最开始是政府的强制行政命令,到后期,由于边疆地区地广人稀,且有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因此内陆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人口就会大量自发地向周边迁移。

大量人口大到来,和当地人通婚者越来越多,最终会形成民族融合的大潮。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2、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是民族融合最和平,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方式。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的往来也能决定着两国的交往。

以边境贸易来促进民族融合的,在历史上有两次高峰期,一是两宋时期,而是明朝后期。

北宋时期,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罢战息兵,随后双方划定国界,正式进入和平时期。根据条约内容,宋辽双方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北宋获得牛羊、战马等战略物资,而辽国则获得丝绸、铁器等必需品。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南宋时期,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标志着宋金从此进入对峙时期,根据双方协议,宋金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

两宋时期双方的贸易规模庞大,且延续时间长,双方大量的人口到对方国家进行贸易,加大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明朝后期的隆庆年间,明朝和俺答汗实现“封贡互市”,至此明朝和蒙古长达200多年的战争停止,“封贡互市”后,明朝在大同、宣府等开设边境市场,和蒙古人展开大规模贸易,此后明蒙之间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通过“封贡互市”,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民族融合的趋势大大加强。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3、民族迁徙

民族迁徙是古代民族融合的另外一个重要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771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征回归祖国。

一直以来,游牧民族的迁徙,游牧民族带到全国各地,是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融合的重要角色。

西汉末年,金国汉朝的沉重打击,匈奴势力大为衰减,至汉宣帝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并被汉朝安置在长城一线,而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一直被汉朝赶到了西域以西的地区。

南迁的匈奴开始和汉人大量通婚,并逐渐融入汉民族中,这一趋势在五胡乱华后实现。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到了唐朝,唐太宗消灭东突厥,将东突厥数十万部众南迁到内陆,使之内附于朝廷,内附后的突厥部众,开始和汉人大量通婚并逐渐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

蒙古汗国建立后,猛烈扩张,建立起了地跨亚欧地区的庞大帝国,此时为了巩固统治,避免元朝像四大汗国这样分裂,忽必烈将大量蒙古人南迁到中原各地,今天的云南地区还有大量的蒙古人,这是民族迁徙的重要例证。

另外,民族迁徙也是形成新的民族的重要形式,比如回族的形成。

民族融合有多难?除了战争还有什么其他途径?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