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得最轻松痛快的人,都在做减法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本期主播 | 姝璇

你有这样的困境吗?——循着惯性生活,拥有很多,却好像越来越迷茫,不快乐。

“我觉得人生好无聊。”

“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好像很久都没有体验过开心了。”

其实,这样的话,不只是萦绕在你的心里,也缠着很多很多人。

正在上映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以一个“末日来临”的开场,探讨着关于人生的议题。

电影以一个四口之家的日本家庭作为切入点。

  • 忙于家务不修边幅好像已经完全失去自我的妈妈;

  • 只关心工作、毫无生活乐趣、对子女开口就是抱怨指责的爸爸;

  • 叛逆期只爱美容、衣服、打扮、同学间八卦,抱住手机聊个不停的姐姐;

  • 青春期沉迷手机和网络,不懂得和人交谈,只爱对着电子产品的弟弟。

 

他们活在一种现代文明的惯性里,电视、手机、电脑、家务、工作、朋友圈、网络将他们各自包围。

四个人挤在狭窄的房间里,却又好像各自活在犹如孤岛的世界中。这是很多家庭的写照。

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变成这样的?生活还有可能变成其他的样子吗?

01

你或许需要一场“突如其来”的颠覆

改变,还不足以表达这个意思。

对于无法忍受的现状,无意义、无聊、沉闷、无限循环,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种颠覆。

《生存家族》里面,一场突发的“全世界断电灾难”,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动”发生了颠覆。

从某一刻开始,全球停电。

闹钟、手机、电池,瞬间全部断电,车打不着火、煤气无法点燃、自来水都无法供应,银行柜员机都无法取现,当然支付宝更不可能,依靠电的所有交通全部瘫痪——

等于,一瞬间,大家的生活几乎要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这种颠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崩溃,就好像是让你放弃一种你持续了无限久的生活方式,你当然觉得这不可能承受。

但是,正因为你一直觉得承受不了改变和颠覆,所以你也就一直这样运转着。就像电影开场的一家四口一样:

  • 妈妈能不淹没在家务里吗?

  • 爸爸能不活在工作中吗?

  • 姐姐和弟弟能离开自己的手机和朋友圈吗?

每个人的习惯、身份、度过一天的方式似乎已经完全没有更改的可能。

直到全球停电,一切被迫终止。每个人迎来了考验,也迎来了转机。

似乎从不承担父亲和丈夫责任的爸爸,突然间意识到:灾难来临了,他要保护妻儿,于是他制定了一个“糟糕”的出行计划——全家骑车去机场,搭飞机去妻子的娘家鹿儿岛。

作为“一家之主”,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决定。尽管他在决定时,也犯了一个错误——停电了飞机是无法起飞的。

孩子质问父亲的愚蠢和想当然,不像过去那样,爸爸永远开口就是对两姐弟的批评;

妈妈可以表现出无奈和失望,并且提出补救措施,不像过去那样,习惯性服从老公完全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爸爸在带领全家从东京骑车穿越整个日本到达鹿儿岛的两个多月旅程里,完成了父亲的回归。

他回到了家庭之中,从一个眼睛盯着电视、呼喝妻子的丈夫,在灾难前成为了一个事事都第一个冲在前面的男人。

而妈妈、姐姐、弟弟,都迎来了改变和成长。

  • 妈妈向孩子们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活智慧,并在危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 姐姐开始学习母亲,承担家务、缝补衣服,从抱怨崩溃变得越来越坚韧;

  • 弟弟开始学习父亲,越来越像个男人

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另外一种被自己忽略的可能。

你以为的不可能,可能只是一种惯性思维。有一层不那么容易突破的壁垒,正在等着你打破。

在电影里,突破我们惯性思维和生活模式的是外力——全球停电,而在你真实的人生里,当你对现状不满意,又觉得无法突破,是不是,你仍然在被动地寄望着一个犹如全球停电般强烈的外力呢?

02

为什么你总是很难快乐

停电之前,四口之家的生活,可以说正常,但是并没有那么快乐。每个人都是百无聊赖的在生活,沉浸在自己的烦恼中。

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吸引注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得到物质的满足越来越容易,所以我们越来越难快乐。

快乐的阈值升高了,可以让你快乐的那个按钮,高到你够不着了。

  • 小时候,拿到小红花你就会快乐,吃碗香喷喷的肉丝面你就会快乐;

  • 少年时,买了第一个苹果手机,你会快乐;

  • 而现在,最贵的手机你买得起好几个,你也不快乐。

  • 现在,买了一套房,转眼你又会因为不能像身边朋友一样买自己的第二套房,而很不快乐。

电影则用灾难,突破了我们的物质文明现实,其实也是打破了那个让我们无法感知快乐的堡垒。

在停电后,骑车去鹿儿岛的那两个月里,从开始还能吃上咖喱饭,到后来只能吃难以下咽的猫粮,再到吃路边的草,最后连草都吃不到水都喝不上,四个人衣衫褴褛像乞丐一样,绝望地在高速公路的石头下躲避暴雨,眼睁睁看着最后的米被暴雨冲入泥泞——

到最后四个人都快饿死了,居然偶遇一头猪,大家就简直看到了生命的光。

 

后来遇到猪的主人,一个自己有农庄独自生活的老人家,在他家里,喝到井水、吃到两个月来第一顿米饭,喝到汤,吃到肉,每天要贴假睫毛才能出门的姐姐端着饭碗,泣不成声。

徒步疲劳、饥寒交迫地跋涉,不知道目的地和下一顿饭在哪里,这很不快乐。

但是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真实的缺失匮乏,当你得到了温暖的床、一碗热汤饭、当你还能够和自己的一家人一个不少的一起活着,你就会觉得特别感恩、满足、快乐。

我们不是不能快乐,而是因为得到的东西太多太轻易,当你的生活被东西填满,快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昨天我见到一位从北京回来的朋友,她之前在广州买了套房,现在去北京工作,从事金融业,高薪酬的她,去年又咬咬牙在北京交了首付买了房。

今年金融业很不景气,收入锐减,她说压力很大,每个月三万的按揭就要付不起,同样从事金融业的男友和她一样苦恼,我看得出,她很不快乐。我对她说: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供不起,你可以卖掉北京的房子呢?而不是一个劲地想着怎么才能赚到更多钱,去交三万的月供。

拥有第二套房,真的可以让你快乐吗?

如果不断地去做加法,追求更多成功和物质还有地位,那么你就是在不断增高你快乐的成本和阈值。

假如你希望能活得轻松、自由、快乐的话,就你的人生而言,这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03

外界的刺激,让你忽略了最重要的关系


全球停电的灾难,有一个意义,就是它让一家人,不再各自埋首各自的小世界,而望向彼此,看到对方。

大家重新意识和体验到了彼此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这关系带来的意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总是被需要处理的问题、新奇的挑战、外界的评价和更多的刺激吸引,于是越来越忽略,我们身边真实深刻的关系。

因此,也失去了可能从关系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也失去了经营关系、改善关系的很多机会。

电影里,爸爸不在意妈妈,孩子不在意父母,姐姐不在意弟弟,弟弟在家里还要戴上耳机。

我们不是不能感知对方的存在,而是我们彼此,在这个物质丰富的世界里,断掉了关系的链接——犹如生存于孤岛,这是不快乐和无意义的根本原因。


物质和外界能够给予你的快乐是越来越少的,只有关系是有生命力的,可以不断让你获得满足。

所以,你需要提醒自己,将目光转向你,和你的家庭,不要在无觉察的惯性里,丧失了关系。飘荡在物质丰足的世界里,你可以不孤独。

电影里,全球停电的夜晚,当地球在一片黑暗中时,一家人在阳台上,看见了银河,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景色;

逃难的路上,父亲为了让孩子喝上一口粥,不惜下跪哀求,那是一种,早已被掩盖的最炽热强烈的情感。

其实,这些或许也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

愿你,不用等末日来临,也能体验到,这点点滴滴的珍贵的当下。

作者:周小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