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归来无远方》——心游凡尘

 昵称33947563 2018-06-30

               

       50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200万年前,人类一批一批地走出非洲。20万年前,人类遍布世界地每一个角落,一个月前,我走回了非洲,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回环(呵呵!题目有点大),非洲三万里,除了这个旅途还有远方吗?6月份的非洲壮游,在时间的轴心上看似已经渐行渐远,但我仍徘徊其中,给人一种无法走出的纠缠。出发时带了本毕淑敏写的《非洲三万里》,也扔在了非洲,总感觉她和我走的不是一条路,其实非洲向我们展现的,对于全体造访者来说,原本是同一个非洲,可是在每一位旅行者的眼里,却又有见仁见智的不同,我们在路上遇到的人和事,经过我们的双眼,化作内心的触动,再流露出自己的感悟,这种真正过心而有所悟的照片,也是我此旅的追求。

        非洲可以治愈一切矫情和精神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好比久居繁华都市的人突然被送进山林,在都市的人们虽然也经常独居一隅,但是你知道周围都是和你一样的人类,自己是安全的,是可以放松着精神去睡觉吃饭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过多地关注自己,所谓大隐隐于市是也。而在山林里,对自己而言是孤独的,对猎物而言又是醒目的。务必要克服孤独感的同时警惕着周围的猎物,这种与孤独和猎物之间不断的较量会让人把自己打造成钢铁战士。在非洲,矫情是可笑的,精神病是要命的。非洲的生活很安逸,非洲的天很蓝,非洲的海很清,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一直放松自己。越是安逸的生活,越布满了陷阱。所以,有人说“非洲归来,不必远方”。在非洲,你可以看遍人间百态,可以体味之前在国内都不曾关注过的那些人情冷暖。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在阳光下用放大镜去观察一样,无比清晰。美好的愈加美好,丑陋的愈加丑陋......

        从非洲回来,就和家人去威海休整,顺便整理一下非洲的照片。可越整理越觉得信息量太大,发一次公众微信太长,可分着发我又觉得太麻烦,一直纠结至今,也是一种拖延。最后决定还是乱炖“一锅出”吧,一百多张照片,看烦了就闪人,别倒了胃口。别学我在非洲一顿烤猪肘,吃顶了我半个多月不想肉。

 《非洲草原的生灵》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灵性所在生命之所在,生命所在自然之所在。各安其所、各得其命。自然纯粹,繁衍有心,一花一叶、一静一动、一物一世,皆可予心灵之抚慰与启迪。在非洲大草原,没有哪两天是相同的,这万变的幻化无形中助长了我们意念。凝望巨大的穹窿之下这些恣肆自由的动物时,会在伟大的自然规律中感受到生命的本真,觉得人类个体在浩渺宇宙与时间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进而慢慢上升到对自然的敬畏。

       我看见跳羚在和狮子逗闷子,用的是游击战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扰。

 《王者荣耀》

       这个一定要单书一笔。狮子的繁育过程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交配过程通常要持续4天时间,每天交配次数在2040次之间。


下面这一张激情照片是朋友提供的

《即将消失的部落》

       马赛人,东非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马赛人是这片大地的守护者,有着古罗马王帝国北非作战军团后裔的纯正血统,被西方学者称为“高贵的野蛮人”。他们充满着神秘和色彩感,所谓神秘,是马赛人至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他们以肉、乳为食,喜欢饮鲜牛血,生活在草原、丛林中,像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环,与野兽为伍,共享家园。马赛人的色彩,主要是他们的装束,男人披“束卡”,实际上就是红底黑条或者方格的布匹,斜披在肩上,这种衣着鲜艳,像一团火,可以在遍布野生动物的草原上有效的驱赶野兽。马赛女人穿“坎噶”,脖子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戴一圈白色的珠饰。

       辛巴人,俗称“红泥人”。辛巴女人展示美的方式十分独特,她们袒露上身不穿上衣,把红石粉和羊脂混合而成的红泥裹满全身和头发上,整个人的皮肤呈红色,所以人们习惯称他们为“红泥人”。据说她们可能由于曾经缺水的缘故,所以到现在一生都不洗澡,但是她们身上的“红泥”却有着十分神奇的功效,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还能抵御烈日暴晒。辛巴族,存在的年代相当久远,一度是非洲南部大陆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远地方,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千年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散居于纳米比亚北部的红泥人部落,总人数不足两万,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过渡的阶段,一切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活形态。

    

       布须曼人,生活在非洲南部地区的一个原始狩猎民族,是非洲最古老的部落,他们生活在最贫瘠和荒芜的沙漠地区,男人们用毒箭猎取大羚羊和小猎物,女人们则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根茎,他们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来生存。离生命本真越近的地方,对自然的依赖越多,索取却是越少,他们本着恰到好处的原则呵护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敬畏着天地神灵。对物质的追求因为信息和交通的原因,简单而节省。我不敢妄自揣测他们是否“快乐”,但我知道这就是最纯粹的和原本的真实。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放弃原始的生活方式,走出荒野,成了农场的工人。

 《我眼中的非洲民生》

       我对非洲百姓的生活认识是肤浅的,除了看过些非洲的动物世界,就是知道一些非洲土地上的“非主流”民族。无权妄加评论,我只是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场景,但仍不代表现实的主流民生。一路走来,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贫富差距十分明显,原因无法知晓。二是第一产业非常畸形,非洲人没有种植欲望,所以无法完全的进入农业文明。而非洲进入了农业文明的国家,在非洲都是一小霸王,杰出代表如坦桑尼亚等国家,他们都是已经进入了农业文明的国家。在非洲大多数人会种一小块地,然后在树林里,乡间搜集各类可以吃的东西为主。他们非常喜欢种植马铃薯,因为几年前种植几颗,几年后就是一大片。当你接触到最底层百姓时,仿佛感觉他们整天都没事情可做。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危机感。这也就导致了另一个问题,没有危机感所以他们没有储蓄的习惯,因为千百年都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社会是很脆弱的,因为毫无抵抗风险的能力,饥荒来临的时候就会饿死人。同时这样的社会也是富裕而快乐的社会,因为没有危机感,大多数时候都是嗨皮的日子。



 《非洲的宗教与信仰》

        非洲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传统宗教(拜物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非洲黑人固有的、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后来从外界传入非洲的宗教。传统宗教在非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因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任何一个黑人国家里都没有能够真正取代传统宗教,而是同传统宗教融为一体。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个吸收传统宗教的因素,走本地化道路的过程。 每个非洲民族往往信奉很多的神祗,因此,对神的信奉有时和敬拜部落祖先结合在一起。至高神被非洲黑人认为是万能的神,其特点是:全知全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能给人们提供同情、怜悯、友善、保佑和思惠,它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在至高神之下有一批和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神,他们专门负责一项人间事务并保护本部落。每个不同的民族各有其最高神,并有其不同的传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寻找路上的风景,遇见路上最好的故事,或许只是一刻的悸动,款款而行的脚步,淡定了风一样的行游,翻开昨日的日记,已经没有了今日的行程,旅途也只是一种机缘,风景始终在路上。渐淡了心态,平复了旅程,踏上远方的行程,下一秒的天空,或许空气更加新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一直在追寻,路上,永远不变的行程,却再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回头,微微一笑,淡然了这份心态,也谱写了一次人生。 

        我上不知天文,下不晓地理。那晚在马卡迪卡迪盐沼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现象,月亮像个大碗从地平线升起,星河、月亮同框,我是解释不清。过了北回归线,一切都感到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