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谈】强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萨的自己

 树悲风 2018-07-01

阿根廷,梅西
a

前言:

在经历了国家队生涯初期的起伏,大赛三连亚的遗憾,以及18年世界杯从预选赛就开始的磕磕绊绊后,梅西仍然没有找到融入阿根廷队的最好方式。阿根廷巨星在国家队的表现依然难以让人满意,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发挥的天差地别也受到了媒体和世界足坛很大的争议原因何在?这里要从梅西的俱乐部生涯开始说起。

一、俱乐部生涯:边锋到伪九 王冠上的明珠

2008年的夏天,四大皆空的巴萨进行了大换血。加泰罗尼亚巨人送走了罗纳尔迪尼奥和德科,而未满22岁的梅西穿上了代表核心的10号。这件被马拉多纳、里瓦尔多、罗马里奥、罗纳尔迪尼奥等天才巨星穿过的球衣,正式被赋予到了这名阿根廷小将身上。而谁都没有想到,梅西在巴萨取得的成就,竟远超上述的这些传奇巨星们。

【边路精灵:19号的梅西】

在这之前,身穿十九号的梅西主要居于巴萨的右路,还作为球队的纯边锋出现在球队的首发名单中。而那时,小罗是巴萨绝对的核心,身居左路但会时常往中路走,利用他出色的突破和传球脚法及视野,组织并发起球队的进攻,撕裂对手的防线;而彼时的巴萨9号埃托奥则是球队的头号射手,利用出色的冲击力和精湛的射术,冲击在第一线为球队攻城拔寨。随后,亨利也加盟了球队,不过当时的亨利已经年满30,他主要负责弱侧的牵制和对球门的攻击工作。

【瓜帅革命:王朝传奇】

接过了代表核心的10号球衣,也意味着职责上的变化。事实上,瓜迪奥拉刚来到巴萨时就考虑过清洗埃托奥。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埃托奥的更衣室炸弹属性以外,还和对梅西的改造有关。此外,在上赛季的中段,还有两个对梅西至关重要的变化:首先是伊涅斯塔的中移。这个日后梅西职业生涯的最佳搭档之一,在经历了里杰卡尔德手下的迷茫期后,终于在瓜迪奥拉手下找到了最合适他的位置——4-3-3体系中的左中前卫;而小将布斯克茨也在那个赛季上位,瓜迪奥拉这位拉玛西亚的纯正四号,在布斯克茨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甚至坦诚:“布斯克茨要比当年的我更出色”。同时,巴西“魔翼”丹尼-阿尔维斯也在那个赛季加盟球队,他也成为了日后与梅西最为默契的右路搭档。

上半赛季的出色成绩,让瓜迪奥拉有了对球队进行改造的资本。他逐渐拿下了球队的后腰亚亚图雷,让布斯克茨与哈白组成了新的“中场铁三角”;而梅西则成为球队的中锋,埃托奥和亨利分居两翼,利用他们的冲击力为梅西带出中路处理球的空间。6-2击败皇马的比赛是这一进攻体系的代表作之一。梅西在中路的摆脱和突破让皇马的卡纳瓦罗和梅策尔德极为难受,并完成了梅开二度。

在搭建了哈白布的中场体系,并用活梅西之后,瓜迪奥拉成功拿到了三冠王。而出色的成绩让瓜迪奥拉手握转会大权,他斥巨资引进了国际米兰的中锋——伊布拉希莫维奇。瓜迪奥拉的初衷是想把伊布当做克鲁伊维特,用伊布的身高和体格为梅西开辟中路的空间,同时利用伊布出色的脚下技术给梅西做球,打撞墙配合。但伊布的球风决定了他也是一名十号球员,同样喜欢拉出来处理球而非在禁区内与后卫肉搏,只愿做红花而非绿叶。瓜迪奥拉也与伊布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这个梅-伊连线的构想以伊布的租借离队而告终。

10年的夏天,瓜迪奥拉放弃了此前的思路,而是彻底扶正佩德罗,引进比利亚;并在11年夏天选择了回购法布雷加斯。彼时的巴萨,基本是以西班牙国家队大赛三连冠的班底搭档梅西,而让小跳蚤出任球队的“伪九”。这样的方式彻底让梅西走上巅峰——不仅在2011年带领球队夺得五冠王,还在2012年打进了91粒进球,成为历史第一。而从瓜迪奥拉上任的四年期间,梅西共赢得了四座金球奖。

【梦三岁月:“魔武双修”的阿根廷巨星】

“梦三”四年个人极为成功的经历,对于梅西的影响颇大。梅西虽然是一名南美的阿根廷球员,但从小就加盟拉玛西亚,以及在巴萨这四年的成功经历,让他的意识和思维更“欧化”,甚至更偏向于西班牙四年里的传控体系。

在“梦三”体系中,布斯克茨是体系的润滑剂和衔接者,他通过出色的脚下盘控能力、对空当的敏锐程度和直传脚法,衔接巴萨的中场;而哈维则是体系的基石,他通过极大的覆盖面积、极为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其冷静而合理的头脑,组织梳理着巴萨的中场;而伊涅斯塔则是体系的加速器,他通过在中场突然的带球起速和突破后的分球让巴萨的进攻瞬间提速。此外,阿尔维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员,相比其他边后卫,阿尔维斯极其出色的脚下技术、传接球基本功和决断力能让他作为半个中场,同时他的往返跑动能力和速度也能让他做到边卫和中场职责的一肩挑。而前场的比利亚和佩德罗,则通过不懈的回撤、冲刺纵深和反抢,稳定体系运转的同时开辟前场空间。

简而言之,巴萨以拉玛西亚和西班牙国家队为班底的体系稳定而成熟,在中场,哈白布理顺中场的运转和球路,梅西只需要安心待在三十米区域完成爆破即可;在前场,比利亚、佩德罗和阿尔维斯开辟纵深空间。而位于整个体系正中心的梅西,就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无论梅西站在中路什么位置,哈白布都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梅西,而在中路接球后的极小的空间内,梅西便能依靠自己变态的爆发力、脚下速率、灵活性和盘带技术完成纵向的突破;而在比利亚、佩德罗和阿尔维斯等球员为梅西拉开纵深空间和宽度后,梅西盘带过程中也能送出直塞或直接射门,增加了他处理球的选择。同时,整只球队的压迫体系也让梅西不必回撤过深的回防,或消耗太多体能在防守和回撤的长距离推进上。

【柳暗花明:MSN组合中的全能核心】

随着西班牙这批王朝球员的老去,“梦三”也逐渐跌下神坛。而梅西也迎来了他在巴萨生涯最为艰难的时期:2012-2013赛季,梅西在赛季中后段受伤,对阵巴黎和拜仁的强行复出加重了梅西的伤势;而2013-2014赛季,巴萨在各条战线四大皆空,而梅西的表现也堪称是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赛季,多次关键战的消失,让梅西背上了诸如“为世界杯留力”的罪名,甚至一度传出梅西将要离开巴萨。

14年夏天,巴萨又完成了一笔重磅签约——乌拉圭神锋苏亚雷斯加盟巴萨,而内马尔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期后也已逐渐成熟,巴萨的“MSN”组合震惊世界。尽管哈维因为年龄已经逐步沦为替补,巴萨的中场控制力已远不如“梦三”时期,但他们的前场要更为锐利:左侧的内马尔自如的强弱侧切换,他的持球推进能力能回撤完成推进,他的无球速度和传射又能帮助巴萨在三十米区域完成终结;苏亚雷斯则完全符合当时瓜迪奥拉构想的完美中锋,他既能利用身高和力量与对方中卫肉搏赢得中路空间,与梅西打撞墙配合,又能冲刺纵深完成门前的终结和助攻。而彼时的梅西也主动让出中路,在离禁区更远的右路,利用从右路带球起速突破的方式完成边-中的同时爆破。那个赛季,梅西相比“梦三”时期,更像一名进攻的全能核心,在传射突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二、国家队: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何为捷径?

2014年以后,阿根廷国家队的历任教练,就在高位控球进攻和低位防守反击之间摇摆。

2014:在“梦三模式”和“功利主义”之间摇摆】

2014年世界杯小组赛中,阿根廷被分到了波黑、伊朗和尼日利亚的小组,应该说对手的实力都不强。时任阿根廷主帅的萨维利亚实验了多套人员配置和阵型,企图复刻梅西在巴萨的体系。其中加戈出任首发单后腰就是极其经典的案例。而梅西也在小组赛期间攻入四球。但阿根廷的后防却很难承担阵型高位而带来的被快速反击的高风险。

在淘汰赛中,萨维利亚确定了4-3-3的低位防守阵型,球队的后防变得极其稳固,一直到决赛,阿根廷在淘汰赛90分钟内都一球未失。但这样的恶果是,让阿根廷的推进路线变得太长,迪玛利亚和梅西需要反复的长距离带球推进将阿根廷的进攻推上去。特别是在对比利时迪玛利亚受伤后,阿根廷在对荷兰和德国队的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中都没能收获进球。因为球队进攻推进的重担完全落入了梅西一个人身上。


2015-2016:寻找平衡点】

随后,接任者马蒂诺企图在萨维利亚的战术之间找到平衡:他继续维持了4-3-3的阵型,但选择撤下迪玛利亚,派上一名中场(15帕斯托雷、16巴内加),企图在传控和反击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保证中场的厚度和控制力。尽管阿根廷再一次维持住了下限,两度闯入美洲杯决赛,但他们在智利的绞杀下依然缺乏向前的锐利度,两场比赛都没能攻破智利队的大门,最终两场决赛都是点球大战告负的结局,令人叹惋。

18年世界杯的阿根廷主帅桑保利,则是一位战术体系非常激进的教练,他极其强调前场的压迫,同时依赖小个球员在高位依靠反复的传切完成推进。在14年世界杯和15年美洲杯,桑保利的这套体系在智利国家队大获成功,智利在14年世界杯中险些淘汰东道主巴西,并在15年美洲杯战胜阿根廷夺魁。

2017-2018:激进型打法下的尴尬】

18年世界杯的选人和三场比赛的首发阵型来看,桑保利很明显想要延续当时的打法:尤其是在对阵克罗地亚的小组赛第二轮比赛中,阿根廷除了中卫和前场的梅萨,其他所有球员都在180以下。但这样的临时变阵让阿根廷的球员们很难适应,他们没办法在几天之内就形成智利那样的整体性和默契,球员的传接球和整体移动非常不顺畅;而且,阿根廷是18年世界杯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年近30,他们的整体运动能力相比智利更逊一筹。最终,球队也承受了0:3失利的结果。

实际上,桑保利这样激进的战术体系在面对强队时并不是第一次吃瘪。早在三月份的友谊赛对阵西班牙,首发的马斯切拉诺、布斯托斯、比格利亚、洛塞尔索、巴内加都是矮小型,脚下技术出色和灵活的球员。他们的后场推进在体能充沛时一度非常流畅,甚至在客场与西班牙队有来有回,但在最后一传一射上总欠点火候。随后体能下降,羸弱的中场拦截和后场防守能力便暴露的淋漓尽致,主动失误增加,下半场多次被西班牙从后场的直传球打穿纵深,西班牙也利用反击频频进球,最终赢了阿根廷一个6:1

【症结与破题】

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阿根廷应该如何破题呢?

首先,想明白“阿根廷梅西之惑”的症结到底是什么。阿根廷倘若想复刻梅西在巴萨的环境,利用高位的控球和压迫减小梅西的推进距离,让梅西更靠近禁区,则目前国家队的后防线很难兜住;而如果为了球队的整体性考虑,采用低位防守反击的打法,则推进距离过长,而在迪玛利亚老化后,阿根廷也没有苏亚雷斯和内马尔这样的超级巨星在纵向上给梅西分压,这显然也不利于如今跑动和体能萎缩的梅西。这就是阿根廷如今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二,梅西本身在国家队需要如何转型和肩负起更重的责任?18年俄罗斯世界杯,梅西头三场所承担的职责也有所区别。从这里可以分析一二。

第一场对冰岛,梅西大包大揽,从中圈开始就作为球队的绝对核心,中场组织和前场推进一肩挑,但远离禁区后的梅西无疑威胁大减,而且目前他的跑动和体能也没有办法承担如此多的跑动;此外,上文提到,梅西在“梦三”时期拥有哈白布这样的顶级中场,他并不需要过多参与中场的组织,这也限制了他的球路和组织意识。而梅西虽然总是回撤拿球,但他依然是很典型的“刀刀见血”的前锋传球思维,但在中圈一代,传球的容错率要远低于30米区域,同时,阿根廷老迈的阵容也很难跟上如此之快的节奏。

第二场面对克罗地亚,桑保利的3-4-3阵型企图就让梅西更加靠近禁区。但一来阿根廷的中后场羸弱,传球和组织能力远比不了当年的巴萨,梅西在三十米区域内很难接到球;二来梅西位于阵型的前方也很少主动跑空当接应队友。同时,梅西缺乏绝对的身高和力量,不能作为支点在核心区域稳定接长传或直传并护住球权,导致球队的进攻极其生涩。梅西在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中只完成了一脚射门。

第三场对尼日利亚,有一个变化是极其让人欣喜的,那就是巴内加的首发。应该说,巴内加是目前阿根廷阵中唯一一位能在中场控球并拥有稳定向前直传脚法的球员。同时,梅西的进球正是来源于前插尼日利亚三中卫的肋部空当。应该说,反越位和斜插后单刀破门恰恰是梅西这两年极少的进球方式。

在世界杯淘汰赛4:3败于法国,梅西始终无法以一己之力带领阿根廷走得更远,或许俄罗斯世界杯会让阿根廷球迷很伤心,但或许破而后立,补充更多新鲜血液后,会迎来新的轮回。

最后,通过18年世界杯,对于阿根廷和梅西来说,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巴内加这类型的阿根廷球员理应得到重用,他能为梅西极大的分担中场的控球和组织压力,让梅西更多的出现在进攻三区;二是梅西应该更加重视无球跑动。无球平跑来的消耗,至少是要小于带球连续过人或冲刺的。而且梅西并不处于球队阵线的第一线,他可以更多的选择在两线间平跑寻找空位接球,而不是一定需要在中场就开始持球直塞或突破,浪费体能的同时效率低下。日渐年长的梅西,理应变得更为收放自如。

或许阿根廷与梅西的争议与话题还将在往后的重大赛事中继续延续,但这样一个让已经提前载入史册的小个子不世天才,希望大家且看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