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与不变?佳能70-200mm f/4L IS II USM测评

 peterchiu60 2018-07-01

本文为佳能70-200mm f/4L IS II USM的单品测试


先给只想看结论党放个结论:

分辨率:★★★☆

色散控制:★

其它素质:★★★

性价比:★★

主观评分:★★

满分为5星☆=0.5分


与同类产品的性能位次排序:跟前代产品相比优势不大,跟腾龙70-210相比画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定价在腾龙镜头当中可以购买到f/2.8的版本,对于长焦镜头来说,一档光圈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


要说佳能现在在哪方面依然保持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丰俭由人的镜头群算是其中之一了。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白炮们,“小白”和“小小白”系列的雅号,可能有些不太玩相机的人也听说过。不过在其它两家以及副厂的长焦镜头新品迭出之时,这两支镜头也略略显得有些老了——f/2.8的小白兔还好,怎么说也是21世纪10年代的新品,素质相比隔壁两家也能打个有来有回;IS小小白作为2006年的老产品,确实也过了它的当打之年了。所以佳能在前段时间对这两支看家镜头进行了产品线更新,今天测试的主角就是其中的一支——EF 70-200mm f/4L IS II USM(以下简称IS小小白兔或者70-200/4IS II)。


有点意外的是,这两支镜头的升级在光学结构方面变化不大,这也让很多人大感失望:


上为IS小小白,下为IS小小白II,镜片基本上还是那些镜片,位置和形状有所微调。这也是IS小小白II相对于上代产品来说最大的“不变”了。


不过既然推出全新产品,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这两支镜头还是有一些可见的区别:

整体外观方面IS小小白II(左)是纯白色,跟佳能从70-300L开始的新白炮配色保持一致。旧版产品则是老配色,有点发黄。除此之外胶皮、文字等方面也有不同。镜身尺寸也有所扩大,口径从老镜头的67mm扩大到了72mm——不过依然不能跟16-35/4IS和24-70/4IS共用滤镜(后两者都是77mm口径),有这个需求的可以试一下滤镜接环。


IS小小白II尺寸大了一圈,多出来的这部分口径上印刷了型号标识。

IS小小白II的遮光罩换为ET-78B(左),跟原来的相比短了一点。

上机实拍。

当然除了光学与外观部分之外,新老IS小小白之间还有一些其它的“变与不变”:

  • IS小小白II新增更全面的防尘防滴和前组防污涂层,具有更好的耐候性

  • 最近对焦距离由1.2m缩短至1m,提升近摄表现

  • 新增IS模式3(仅在曝光时动作)

  • 优化镜片镀膜,减少耀光

  • 光圈叶片从8片换为9片

  • 防抖机构动作声音较大,半按快门依然有明显的启动动作声音

  • 依然没有标配三脚架接环,需要自行购买

IS小小白II的官方规格表

MTF曲线图

官方样张。


分辨率测试



注:本测试采用了新版测试流程,和2017年及更早的测试流程相比有较大差别,数据不能进行直接对比。

测试说明:

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

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

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拍摄RAW文件。


2、分辨率测试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原始的倍率色散(关掉能关的校正之后)和畸变数值一并给出,仅供参考(防止色散实在太大在大光比环境下翻车的情况)。


4、由于暗角修正需要的不是镜头的分辨率,而是机身宽容度,故保留此项测试。


5、轴向(焦外)色散测试保留。


这个测试方案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镜头数据库做准备。




70mm焦距


IS小小白一代二代互相对比,虽然光学结构没有改变但是广角端边缘分辨率(尤其是全开光圈)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其它光圈和位置的分辨率也多少有所进步。

可能很多人会关心佳能IS小小白II和腾龙之前发布的70-210的的画质对比,这里把腾龙的数据也贴出来,可以看到单就70端分辨率来说两者基本是伯仲之间。


100mm焦距


100端新老两支小小白画质表现就基本一致了,都有不错的分辨率素质。

相比之下腾龙70-210的边缘画质就有点不够看了。


135mm焦距



135mm端两支镜头依然没什么差异。

腾龙的表现也追了上来,甚至有所反超。

200mm焦距


200端也是没什么差别。

两支佳能原厂镜头相比腾龙的长焦端边缘画质优势都比较明显。


其它项目测试


暗角


两支镜头没有什么大差别,二代稍微小一点(尤其是广角端),使用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到。


畸变



我自己都觉得这基本都算是测试误差产生的了。

色散


作为一支长焦镜头,还是用了萤石的长焦镜头来说这个色散表现只能说是so-so了。还好。


对焦


可能是换了新CPU的缘故,新镜头对焦稍微快了一点,反复测试结果均如此,不过依然是使用当中感受不到的差异。

焦外


焦外光斑方面也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耀光


这个应该是新老IS小小白区别最明显的地方了,新镀膜加持的抗耀光能力提升非常明显。

实拍与点评


由于这次需要在拿到镜头的当周做完所有测试,所以没去做盲评(抱歉那些关注新老镀膜是否会产生色彩变化的同学了),仅做了一下简单实拍。以下所有样片均为IS小小白II+佳能5D4机身拍摄。


老板点评:


我一直认为佳能 70-200mm f4 is 是佳能最具代表性的镜头之一,也是从它开始,佳能陆续推出了70-200mm f2.8 IS II,24-70mm f2.8 II 等一系列经典镜头。当时爱死小小白性能之优秀,以至于我新婚蜜月去丽江都是带的它。时至今日,比起其它品牌的70-200mn f4镜头,爱死小小白的光学素质仍然勉强能一战,但是在防抖性能,抗眩光,最近对焦距离等参数上已经比较显出“老迈”,而这次佳能的更新也是针对了这些“痛点”,从测试结果上看,目标是达到了的。


庆爷点评:

其实从这个结果来看这次的长焦镜头更新算是令人比较失望,妥妥的又是一管子大牙膏。说实话镜头的外观和抗耀光性能最多只是添头,光学素质方面没有明显进步的话,很难说服已有老款IS小小白的用户进行升级。而且这支镜头也没有完全改善上代产品的一些比较膈应人的缺点(比如防抖机构的动作噪声,比如关机状态下用力晃动会听到防抖机构的声音等),相比之下其诚意甚至还不如之前的24-105mm f/4L IS II。总体来说,如果你对这个焦距和规格有需求,趁着IS小小白一代还能买到,抓紧时间入手吧。


(不过佳能的小光圈长焦L头我个人还是更推荐70-300mm f/4-5.6L IS USM的)


ET点评:

在售70-200/4规格镜头中,佳能EF 70-200/4L IS II USM的配置毫无疑问是顶级水平的。如果让ET挑毛病的话,大概就是依然没有标配脚架环(而且脚架环也没有兼容阿卡标准),同时72mm滤镜口径作为佳能全画幅镜头来说并不好找搭档——这是出于共用滤镜角度考虑的,比如索尼FE 70-200/4 G OSS虽然也是72mm,但和FE 16-35/4 ZA OSS就能共用滤镜。


其实之前ET已经发微博说了,产品是满分的,推荐度如何就看价格了。官方定价8899,市场价8000左右,相对于腾龙70-200/2.8 g2来说,还是略高一些。


小熊点评:

 如果对佳能小小白兔的更新做个总结,我觉得最大亮点就是对防抖进行了升级,IS防抖性能从原来的4级提升到5级(CIPA标准),并加入了针对不规则运动的“IS模式3”。从实拍体验角度说,深度优化镀膜抑制眩光和鬼影的作用也比较明显,新镜头的表现也确实更好。并且最近对焦距离,从1.2m缩短至1m,具备了一定的近摄能力。但是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这支镜头的竞争力就会打个折扣,总体来说目前是宜租不宜买的产品。 






兰拓信用免押金租赁功能终于来了!

多维度信用免押,给你更多的免押金额度,

从此以后,押金再也不是问题。


兰拓相机租赁 兰拓相机租赁 小程序

您还可以托管您的闲置器材

安心透明赚租金

获得更大的免押金额度和更低租赁折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