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擅长防御的军事奇才

 那星来 2018-07-01


我们讲到墨子为了阻止战争,四处奔波游说,坚持贯彻执行他一直主张的“非攻”思想理念。


可是,光凭一张嘴,一个信念,真的就能阻止战争了吗?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会主动进攻那些势单力孤的小国,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进攻方的实力要远远大于防守方。在这样悬殊力量的对比之下,要想抵御强敌的凶猛进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君主都像鲁阳文君那样好说话。为了制止战争,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投入了许多的精力去研究防御之法。



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向来是以研究进攻者居多,像墨子这样专门研究防御之术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共三十六计,讲的大多是进攻的策略。孙武用之以辅佐吴王阖闾,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而墨子则立足于弱小国的防御之术,对守城战斗的军队编制、武器装备、防守要略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以说,“孙子兵法”与“墨守”,二者一攻一守,一矛一盾,形成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双璧。


翻看人类的战争史,不难发现,每逢一种新式武器的问世,随之必然会出现防御武器。正是在进攻与防守武器的不断更新中,战争也得以不断地升级,逐渐向更高的形态演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类的战争史,其实也是一部武器的进化史,谁掌握了先进的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当鲁班发明的“云梯”出现之后,攻城不再像以往那么艰难,平原上的战车,被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对垒所取代;当舟船中出现了“钩拒”这样的器械后,大规模的战争形态又从陆地拓展到了河流湖泊当中。


而在我们之前讲到的那个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中,公输般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器械,墨子九次抵御了他的进攻。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防守战术还绰绰有余。足可见墨子在防御战术上的研究已经出神入化了。



以战止战,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尽管墨子是个打仗的行家,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为何而战。墨子曾向自己的弟子禽滑厘问道:“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禽滑厘说:“老师,我想问守城之法。”


墨子说道:“你先不要急于问这个。古代也有懂得守城之法的人,然而他们内不亲民,外不结交,不自量力,以为有几分本领便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便掌握了这些御敌的法门,又有什么用呢?”


攻心为上,技为下。一味地追求方法,只会舍本逐末。战争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墨子一再提醒自己的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拿起武器的。


墨子的守御之术,在语言的不断演化中,形成了“墨守成规”这句成语。它的原意是指墨子守御法门行之有效,只要按照去做那就不会出现什么差错,是对“墨守”理论最高的评价。只是后来当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成为时兴的理念的时候,“墨守成规”才逐渐变成了保守的代名词。


在崇尚创新的今天,我们不妨多多借鉴一下“墨守成规”的传承,再来探讨天马行空的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