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秋叶的“唤醒”

 采菊东篱630 2018-07-01

----观肖培东老师《因为有你,春风十里》作文指导课有感

陈书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6)

(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1)

 “浅浅地教语文”的肖培东老师, 2018年4月12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讨会上开设了一堂九年级习作指导课,一如预期,其“浅浅”的指导“润泽”了孩子,也震撼了全场,肖老师用短诗《秋叶》“唤醒”了孩子们久已压抑的写作冲动,课堂真实而灵动。

一、浅浅地引导,唤醒孩子的“素材意识”。

于永正老师说,素材意识是语文老师的一种职业敏感,一种责任。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已有的知识和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与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有一页用以展示《秋叶》的幻灯片,课堂大部分时间肖老师都是在引导、参与孩子们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体验互换,以自己的素材意识,从三个层面以唤醒孩子们的素材“意识”,“消减孩子写作的压力”。

一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写作困难表面看主要源于“素材缺乏”,其实是他们过往的生活 “体验”处于“小睡”中,没有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课前主持人引用了两句当地推介旅游的两句诗“人间最美四月天,花红柳绿春日暖”介绍肖老师。导入时,肖老师随机让学生齐读主持人提及的诗句,其后以分享自己行程体验的方式“唤醒”孩子关注生活。  

教学片断1:

师:我是第一次来东台,也是第一次来到你们这么美丽的校园。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再到你们学校的路上,发现这个四月的春天给予你们最多的财富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春天给你们东台带来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一个字!

生(齐答):美

师:或者说换成一种颜色词,一起说——

(生齐答有说红有说绿)

师:人间最美四月天,花红柳绿春日暖。尤其在你们校园当中,绿色是布满整个校园的。我看到这片绿色的时候,内心极其激动。前不久,我在北方。那是看不到这么多的绿色的,更多看到的不是叶的萌芽,而是叶的凋零!

加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肖老师以主持人所引诗句切入,顺势从当前季节谈起,以自己在东台和北方的不同季节体验与孩子分享,很容易唤醒孩子当下的生活体验,亲和,自然地唤醒孩子的素材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景物,惟其如此孩子才能写出“立诚”的文章。

二是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每个孩子而言,过往的一切都是一种生命体验,而这也是习作的最重要的动机和资源。“只是他们的激情还处于潜伏状态,没有被唤醒”。肖老师用一首清新的小诗《秋叶》做“支点”,轻松“唤醒”开启了九年级学生关于叶的生命体验。

教学片断2:

师:我们一起来屏幕,看看这首诗歌。你们看得到吧?好。就四句话,请这位同学上黑板写一下,好不好?

坡上,

坡下,

                      

散落一地。

第一句:坡上;第二句:坡下。一起来读读,坡上,坡下,预备齐——

生(齐读):坡上,坡下。

师:第三句呢?写得非常有意思,老师把它给遮去了,只有一个横线。第四句,“散落一地”四个字。这首诗的题目叫《落叶》。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只用了简短的四句话,告诉我们大家坡上坡下到处都是落叶,落叶满地的情景,那么第三句显然是写什么的?

有过《叶专题》学习“打底”的九年级学生已经有相关联想的思维训练,从秋叶生发,依据托物言志,会下意识地联系到自身一些“符号式”的生命体验,有学生说到“残意”散落一地,有说到“人间四月”散落一地,有说到“春意”散落一地,也有学生说到“友情之物”散落一地,还有说到“愁思万千”、“飞逝的流年”,“一春芳华”,“身世的沉浮”。肖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孩子们透过一片落叶开始慢慢关照自己内心的生命体验。

三是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写作需要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的。肖老师以幼儿园导学的案例,唤醒孩子的写作冲动,强化他们在特定情境中选材表达的素材意识。

教学片断3:

师:这首诗我教给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会怎么说呢?金黄色的蝴蝶,散落一地。告诉我,她是怎么想出这句话的?

生:因为落叶形似金黄色的蝴蝶。

师:哎,我们大家就忽略了它的形、它的色,我们一意想向高深的地方走。其实,我们发现,诗句是长在每个人的想象当中的。好,金黄色的蝴蝶,散落一地。开始!如此,再去想,你来说。

生:坡上,坡下,轻盈的你,散落一地。

师:轻盈的谁呢?

生:你。

师:这个你是谁呢?

生:落叶。

师:落叶。轻盈的你,为什么是轻盈的呢?

生:因为落叶从树枝落下来的时候,显得非常地轻。

师:哦,长在枝头的落叶,它是非常地轻。而且,其实也是写出了落叶离开树枝时的什么呀?淡淡的忧伤。好,请坐。写上,轻盈的你。好嘞,请写上去。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同学面对的是一片落叶,留在黑板上的是一句诗,其实,显示在你的纸上的是你的思维。落叶给你的是怎样的思维?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都会从哪些角度去思维?

生:情

师:情感,对,落叶代表了一种情感。好,情感,还有呢?

生:从它的形态上。

师:形态上,生长的过程当中。好,还有呢?

生:颜色。

师:颜色,也是根据它的外形看的,对吧?还有吗?说说看,能想出来吗?我们每个人其实距离一片绿色,距离一片落叶是非常近的,可是,我们往往会忽略它。那你说,当你看到时光的流年,老人的流年,岁月的叹息等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落叶其实是和什么结合在一起了?

交流讨论中,学生很容易说出形、色、味。肖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关注到与叶相似的人,关注到生活变迁、身边细节。学生写作思维就从抽象的感情图解落实到语言描摹本身,素材就转化为文字,变成题材。由散落一地的秋叶发端,有的孩子开始提到家中辛苦劳作的老人,有的提到对家乡的思念,有的想到童年的回忆。孩子们的写作冲动开始被唤醒,一个孩子动情地说到,一叶知秋。肖老师诗意地总结:落叶很小,世界很大,每一条筋脉都会让我们想到一段岁月,一个故事;如果我们用一颗诗心去感受生活,作文的素材也会散落一地。老师和孩子们齐读“作文的素材,散落一地”,其音高亢,其情真切,孩子们的写作冲动无疑苏醒和生长了,“米入锅中”,由关注生活开始向文字表达升格,这就是浅浅的切入,深度的唤醒。

二、浅浅地引导,唤醒学生的写作潜能。

人的潜能无限。“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无法造就一个天才,我们只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肖老师的这堂课就是这样做的。

一是以鼓励唤醒学生的潜能。萨拉斯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要唤醒孩子的写作潜能必须鼓励激发出孩子的自信。一节课,肖老师提问了51个孩子,包括那些参与度不高,能力偏弱的孩子。肖老师以自己的教学耐心和机智,抓住契机,小心呵护,以人文关切的方式激发其潜能。

教学片段4

师:那个角落里的同学写一句话,拿着话筒。

(生不语)

师:想不出来了吗?

(生摇头)

师:他轻轻地摇摇头,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摇头的动作想出一句诗?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沉默,那你们看,这位同学是最会写诗的人,他是在告诉我们大家,坡上,坡下,沉默的诗句,散落一地。你读读看。

生:坡上,坡下,沉默的诗句,散落一地。

师:你看到没有,你是一个诗人,你不够自信,写出这么好诗句的人应该大声读。

生:坡上,坡下,沉默的诗句,散落一地。(语速快)

师:诗歌,它是有节奏的。请再读!

生:坡上,坡下,沉默的诗句,散落一地。(节奏感明显增强)

似乎无关习作,似乎孩子“配合”不好,但肖老师这样的做法,能唤醒这个孩子的自信与潜能,课堂上这一点滴的细节,必将嵌入这个孩子的记忆,影响其一生。这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另外一个男同学身上,当一个男生嗫嚅,迟疑着说“坡上,坡下,青春----”,肖老师机智点评:没有想好的诗句,散落一地,可不可以呢?秋天就像一个诗人,把没有想好的诗句,写了一半的诗句,觉得不合适的诗句丢下来,就变成一片落叶。并幽默善意地提醒大家不能再用被两个“诗人”占有了的“没有想好的、沉默的诗句”填空作答了。同时“唤醒”学生往高阶思维前行。

二是以评价唤醒学生的潜能。鲁迅先生说过:“作文的精华就在有修改。”因之作文修改升格的能力不可小觑。对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孩子,肖老师还通过跟踪回眸,二次评价,唤醒其写作潜能,引导其修改升格习作。同时这也为其他孩子升格作文示范了很好的路径,可谓经典。

教学片断5:

师:这个男同学,来,读读你的诗句。

生:旅途中,父母的身影从未走远。家门前银杏树的落叶浮现眼前。

师:其实他这两句写得非常棒。旅途中,父母的背影从未走远,家门前银杏树的落叶浮现眼前。你写出这么好的两句话,如果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真是亏待自己了。你从刚才女同学分享的文章中,得出了什么启发?

生:如果句子要写长的话,一定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师:如果要写长的话,一定要把生活的例子,生活的实际融进去。这位女同学的秘密就在于什么?她没有死写落叶,而是把落叶怎么样?和亲人连接起来,然后用生活的细节来表示,听懂了吧?因此,落叶是一种色彩,奶奶也守着一份色彩,而这份色彩永远就在这个女孩的心中荡漾。请坐。

……

师:。。。。。。再请你来。

生:旅途中,父母的身影从未走远。家门前银杏树的落叶浮现眼前,天空洁白的云彩漂泊千里,我的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门前的你。

师:大家发现吗?这次他的发言比之前多了一句话,转到了家门前的你,这个你是谁呢?

生:在田地里忙碌的爷爷,家人。

师:在田地里忙碌的爷爷,家里人,亲人,是吧?虽然时光会拉远了我们的距离,但是,我们彼此的思念从未走远。就像每一年,落叶会向你飘落,绿叶都会在你面前萌芽,是吧?

7分钟内,大多数学生能高质量以秋叶为素材完成盐城中考文题《从未走远》《有那么一种色彩》《给予》的构思,这很好地说明在肖老师的“浅浅”的引导下,“不开心”写作的孩子们习作潜能大都已经得到很好地“唤醒”。

卢梭说过,“絮絮叨叨的教师,必然会培养出絮絮叨叨之人”。反之,有人文情怀,有诗意的教师一定会培养出有人文情怀,有诗意的学生。一片叶子看起来很“浅”,但在肖老师“浅浅”的而有诗意的引导激发下,孩子们真的被“唤醒”了,真可谓“因为有你,春风十里”,值得我们语文人很好地回味。

参考文献:

色诺芬著 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苏明进: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卢梭:爱弥儿[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