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珠之美,穿越时光

 cy518 2018-07-01
作者 周华诚
拿到《古珠之美》这本书,还是被惊艳到了:美。美到屏息静气。我这几年聚书、读书、做书,久了便积下一个深刻的观点,以为纸质书是一定要美的,尤其在这个时代。现时人们获取信息便利,读纸书的人越来越少,而纸书的存在,除承载一种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形式一定要美,它必须要有收藏的价值。

许丽虹的文字我以前陆续地读过,一直觉得温润如玉,从容不迫,有着恰到好处的中年之境,兼之她笔下时有锦绣流泄,品读之间,就更耐人品咂。待到这一些关于古珠玉的篇章集中捧到面前,这种印象,就更是强烈了。

古珠是什么,是历史凝结的美学沉淀于中。首先它是色彩。比如,红珊瑚的“红”,就有很多种,从淡淡粉红,到辣椒红,到褐红,层层加深,不同色度的都有,每一种色彩都如此绚丽。欧洲人偏好辣椒红,因其浓艳,能将白皮肤映衬得白里透红。而亚洲人肤色偏黄,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老珊瑚珠,大多是“孩儿面”,颜色是柔和的淡红,淡红里还隐约带点橘色,能将黄种人的肤色衬白。

其次,是气韵。许丽虹说得好,在古珠里,“老黄金”的气场是一种不容人犹豫的清场。清场以后,一盏射灯幽幽探照,古珠登场。任何古珠,架势立显!为什么我们在展览馆,四周光线调暗,观者就会屏息静气,心神凝一?譬如谷崎润一郎曾在《阴翳礼赞》中说:“现代人住在明亮的房子里,不知道黄金的美。住在幽暗房子里的古人,在一切外光照不到的角落,摆上金隔扇、金屏风。它们捉住相隔老远的院子里的光线,又猝然梦幻般地反射回去……黄金能够恒久地发光,一直照耀着室内的黝黯。”风韵,存在于物与物之间产生的阴翳波纹和明暗相映之中。在没有电灯之前,黄金是另一种高贵的光线,一种精神空间的补光。后来,电灯出现,现代夜晚灯火通明;电子科技出现,日夜光芒闪耀,黄金就只剩投资价值了。作为美的载体,黄金气韵尽收,黯然退场。

古珠在美的意义之外,又有着实用的价值。珠子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驱鬼避邪,是一种护身符,后来发展成装饰品。古时文明西来,路途遥远,山高水深,珠子在数个贸易点之间,以接力传递的方式艰难东进,最终与香料、丝绸、黄金相见。每一颗古珠,穿越时光与你相见,又都是幸运之物,千百年间,在同期珠子纷纷破裂、在天灾人祸中消亡后,留存下来的,本身就意味着幸运、稀有与珍贵。

古珠穿越时光,使之成为时间的见证者、历史的承载物。每一粒古珠,就是一枚开启过去的密码。“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大秦珠为何物?“鸿门宴”中范增三次举起随身所佩之玉玦,要项羽快做决(玦)断,杀掉刘邦,玉玦长什么样子?在孔子提倡的礼乐制度中,珠子扮演何种角色?唐太宗“五难婚使”为何要动用珠子?只要你与一粒古珠对视,你一定会被它带走,仿佛侧身进入一条隐秘的甬道,抵达幽暗复杂的历史深处。你会看见一道道褶皱,听见当时人笑,当时人哭,感受光线陆离,衣袂飘飘。那些消失的伟大文明,在流传下来的珠子中复活。是的,历史的发展、变道、曲折、爆发、回旋,都沉淀在一粒珠子里。

本书的两位作者,梁慧,一位古珠寻访者,常为寻找珠子往来各国之间,又将寻到的珠子转手卖到世界各地,过着古代游牧民族般的生活。许丽虹,在稳定的工作之外,将大量的业余时间孵在古珠里,与它们相守、对话。两人一动一静,因古珠而相知,多年来默默心会。如今,通过她们,我们在《古珠之美》这样一部美好的书里,与一颗颗、一件件古珠相见。打开书页,我们即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慑和打动,被一粒粒或是喑哑沉默,或是绚丽夺目的物件击中,觉得人生有涯,而大美无垠;觉得世界退隐,而珠玉浮现;觉得众生喧哗,而你在世间独立。

对一种美注视太久,可以甘愿沦落其中,此人生之大幸也。与一本美书相对,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不是今日你我,一件奢侈的小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