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之“河”名由来

 昵称32937624 2018-07-01

△河水《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释名》曰: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考异邮》曰:河者,水之气,四渎之精也,所以流化。《元命苞》曰: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也。而水最为大。水有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流于大水及于海者,又命曰川水也。《庄子》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新论》曰: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徐干《齐都赋》曰:川渎则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北朝沧洲,惊波沛厉,浮沫扬奔。《风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称渎。《释名》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

朗东在《“河”名称的由来》一文中指出:在古代''河''为黄河的专名,最早见于甲骨文《藏》6·10:''王其涉河'',金文《同簋》:《自淲东至于河》''。而河源直至1978年经河源考查队进行实地考查,才正式确定卡日曲为河源的结论。至于“河”名称的由来,前人已有探讨:一为''下''说,即伏流。如《释名·释水》:''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二为''播''说,为分散意。如《水经注·河水》:''河,播也,播为九河自此始也。''(见《永乐大典》引文)。三为''何(荷)''说,如《水经注·河水》引《春秋说题辞》:''河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荷与何同。''但均为臆测之辞,不足为信[3]。


黄河(古称“河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