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火郁证

 臭心结 2018-07-01
​火郁证的临床特点
因火郁证包括范围甚广,且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别,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殊,兼杂邪气之异,因而表现得纷纭繁杂。尽管千差万别,但由于都具火郁于内这一共同病理基础,故临床有其共性可循。下面从脉、舌、神、色、症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1、脉 典型的火郁脉为沉而躁数,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脉沉。凡火郁证,皆有气郁不畅这一共同病理改变,故脉皆当沉。恰如《四言举要》所云:“火郁多沉”。
躁数之脉,乃火热被遏伏之象。火热属阳,主动。火热被郁于内,必不肯宁静,奔迫激荡,致脉沉而躁数。此脉在火郁证的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躁数脉,在《内经》、《伤寒论》中都有很多重要论述。《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伤寒论》:“脉数急者,为传也。”数急即躁数之脉。
火郁脉若兼邪不同,在沉而躁数的基础上,亦出现很多不同的变化。寒束热郁者,当沉紧而数;湿遏热郁者,当沉而濡数;气滞而热郁者,当沉弦而躁数;热郁者,脉见沉而躁数。
火郁脉兼正气虚者,则在火郁脉的基础上,出现相应的正虚之象。如阳虚而兼火郁者,脉沉躁数而按之减,且伴虚寒之象;若兼气虚者,脉亦躁数按之减,伴气虚之象;兼血虚者,脉躁数且细减,伴血虚不荣不华之象;兼阴虚者,脉沉躁数且细,伴阴虚阳亢的虚热之象。总之,火郁有兼夹者,其脉多变,难以遽断,须仔细斟酌。
2、舌 火热郁闭,不得外达而上灼,其舌当红。由于火郁轻重之不同,舌红程度亦有差异。轻者,舌质可无改变,但必不淡;郁热初起者,可舌边尖红,或舌尖起栗点;重者红;再重则绛而少津,甚至绛紫干敛,或舌謇。
3、面色 面色当红而滞,总有一种热邪拂郁不达的红而黯滞之感。
4、神志 轻者心烦少寐,重则谵语、狂躁,甚至昏厥。
5、症 内呈一派热象,如渴喜冷饮、口哕喷人、气粗喘促、胸膈灼热、溲赤便结或下利臭秽等。外呈一派寒象,如恶寒肢厥,甚至通体皆厥,或脘腹冷、背冷等。
由于热郁部位不同,尚兼有不同脏腑见证。如心经郁热,见烦躁不寐、谵狂昏厥、斑疹疮疡、口舌生疮等;肺经郁热,见咽痛咳喘、胸闷胸痛等;肝经郁热,见头晕目眩、胁肋胀痛、烦躁易怒、抽搐瘛疭等;脾经郁热,见身热倦怠、呕吐、下利、脘腹胀痛、牙痛龈肿等。
这些症状可呈现全身性的反应,也可仅见于局部,如头痛、耳鸣、目痛、目赤、鼻干、浊涕或清涕、龈肿、牙痛、唇肿、咽干、咽痛、咳喘、心悸、溲淋痛、魄门热、肢体某局部热、手心热、足心热等等。其外寒,亦可仅表现于局部,如头怕风、眼迎风流泪、背冷、腹冷、肢冷、手足冷等。只要脉见沉而躁数,皆以火郁解之。
火郁证的治则
火郁证的治则,概括起来就是清透二字。有热固当清,有郁固当透。清透乃指郁热中的实热而言。若虚实相兼者,则扶正伍以清透;若纯为正虚所致者,则扶正可也。
“火郁发之”,王冰以汗训发,失于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畅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者,皆谓之发。张景岳喻之“如开其窗,揭其被,皆谓之发。”
如何使气机畅达?原则是赵绍琴老师提出的:“祛其壅塞,展布气机。”祛其壅塞是方法,是手段;展布气机是目的,是结果。只有气机畅达,方能使郁闭于内的火热之邪透达于外而解。
如何祛其壅塞?首先要分析致郁之因,采用针对性措施,以祛其壅塞,使气机得以展布。
(一)寒邪外客而阳气被遏致郁热者,当发汗散寒,使玄府开,气机畅,郁热透达于外而解。
请读者留意,我这里说的发汗散寒法不仅限于表证。寒客肌表,卫阳被遏而热郁者,法当发汗散寒;若寒客五体、五脏、六腑、官窍,同时伴有阳气被遏而成郁热者,亦当发汗散寒,祛其壅塞。《素问·缪刺论》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这段经文说的是外邪所客,然外邪分阴阳两类,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阴邪则首客肌表皮毛,次递传入五体、五脏、六腑。又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风寒湿三气相合为痹,亦可风寒湿以一气为主而成痹者。痹者闭也,经脉不通,气血不行,亦可阻遏阳气而为郁热。其痹阻的部位,可为皮肉筋骨的五体痹,亦可内入脏腑而成五脏痹、六腑痹。因寒客所引起诸病,首当祛寒,无论在表在里,皆当汗而解之。所以,对于寒客热郁者,发汗散寒,即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
(二)湿遏阳气化热而成热郁者,虽亦为客邪,亦首当祛邪。然湿之外客,多为内外合邪,先有内湿,方招致外湿。治湿,当芳化渗利分消走泄,兼表者可疏化,正如张仲景所云:“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此即祛其壅塞,展布气机。
(三)温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可有卫气营血之传变。温病只要有热邪存在,无论卫气营血,概属郁热。温病初起之辛凉宣透,即祛其壅塞,展布气机;气分证的清下二法,亦祛其壅塞,展布气机;营分证的透热转气,亦祛其壅塞,展布气机;血分证的凉血散血,散即透散之意,亦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
(四)七情内伤,气郁化火而为郁火者,当调畅气机,使郁火得以透达。
(五)内生五邪蕴久化热而成郁热者,当针对致郁之因而祛之。气滞致郁者当疏达,血瘀致郁者当活血,痰湿致郁者当涤痰化湿,热结致郁者当攻逐热结,食积致郁者当消导。凡此,皆为祛其壅塞,展布气机。
(六)正气虚馁而致郁热者
邪阻固可气机不通,而成郁热;正虚无力运行,气机亦可不通而为郁热。治之当扶其正,使升降出入之机得复,郁热方能透达。阳虚者温其阳,阴虚者滋其阴,气虚者补其气,血虚者益其血,务使气机畅达,郁热方得透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