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画师教孩子《山海经》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原来它还可以这么美

 昵称57346134 2018-07-01

看点 《山海经》中的异兽到底长什么样?儿时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一句“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让我们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生物产生了诸多的想象。一直以来,市面上不乏优秀的《山海经》图文绘本,但今天外滩君要推荐的这本《观山海》,它重塑了我们关于“山海经异兽”的印象,不禁让读者眼前一亮:原来《山海经》也可以是这样!

编辑丨李臻

它重塑了我们关于“山海经异兽”的印象

《观山海》的作者杉泽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四川男孩,自小就对中国历史中的鬼怪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并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上——研究志怪传说,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

在他翻阅相关古籍的过程中,发现书中描绘的异兽总会有一个固有的形象。

“说一个怪兽吃人,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它一定是青面獠牙,十分恐怖的。但它不可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吃人吧,在他不吃人的时候会是样子的呢?他开心的时候什么样?难过的时候又是什么样?”

杉泽认为,这些异兽在前人构建固有的视角下,仍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与角度,可进行多种新的创作尝试。

于是,他选择从唯一一个现存的,相对具有完整体系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文献参考——《山海经》入手,结合、参考《山海经注释》《中国神怪大辞典》等各种相关材料,发挥想象,将其中文字描写的几百种异兽,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生动的画作。

左图为明代蒋应镐、武临父所绘陆吾,右图为杉泽所绘陆吾形象

左图为明代蒋应镐、武临父所绘狌狌,右图为杉泽所绘狌狌形象

左图为清代吴任臣所绘九尾狐形象,右图为杉泽所绘九尾狐形象。

杉泽笔下的葱聋,图片源自《观山海》

它是一本“上到九十九,

下到刚会走”都能读懂的书

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张,但这本《观山海》确实是少有的既能看懂文字,又能读出声的《山海经》通俗读本。

为了让《观山海》兼具知识性,杉泽邀请了同样热衷钻研志怪文献的好友梁超,为图画配上严谨通俗的文字。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梁超不仅参考了郭璞、袁珂先生等人的《山海经》校译版本,还多方参阅古典书籍,做了大量的故事延伸,补充了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

关于原文中大量令很多读者困惑的生僻字,细心的他还做了汉音标注,力求做到知识的全面严谨和语言的简明生动,读者再也不会感受到“只知其兽,不识其名”的尴尬了。

它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观山海》虽然是对《山海经》异兽的全新创作,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胡来,而是尊重传统下的再创造。

比如“九凤”这一形象的创作思路,《山海经》中的九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九头神鸟的原型,所以起初,杉泽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九凤的羽毛设计成金色。

然而,其后他翻阅其他古籍文献的过程中了解到,战国时期流行阴阳五行学说,楚国地处南方,主火,崇尚红色,所以作为楚国神鸟的九凤,羽毛为红色显然更合适一些,于是他就对之前的作品做了修改。

杉泽所绘九凤

杉泽说,《观山海》的创作并不是整体的打碎重建,而是在尊重上古先民创作的基础上,去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而这个角度,就是要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特质,加入现代人的想法和理解,试图让而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找寻属于这个时代的共鸣、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达成一种新的共识。

它可以作为后人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参考,待到几百年后,甚至几千年后,那时的人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对当今的社会风貌有所了解和认识。

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蕴藏的更多可能性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古色古香、连绵传承,更在于它生生不息的活力,接纳与深思的求变精神。

《观山海》就是对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一次勇敢尝试,试图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法,给即将被时间冲刷殆尽的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近它们,从而去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无穷魅力。

正如知名科普达人博物君评价这本书时所说:“本书的绘画作者为《山海经》的异兽们绘制的画像极为精美,富有艺术性和想象力。更可贵的是,本书不仅是画集,还有大量对《山海经》的注解文字,为现代读者了解这部奇书提供了多方位的帮助。”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则在看过本书后评价:“对华夏先民来说,从来就不缺乏恢宏浪漫的想象,《山海经》的存在就是证据。今天,一个才华横溢的作者,用这本《观山海》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答案。”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交流发展的今天,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成为了许多外国文化作品的创作素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描》等影视作品,运用新的技术、新的视角,为中华传统文化披上时代精华的外衣,将其呈现在大众眼前,带给人们新的惊喜。这些“翻新”的作品,在收获了口碑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这些成功的案例,一方面证明着,只要用对了方法,那些看似落伍的内容仍旧被当下需要,也在另一方面启发着我们这些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年轻人,可以把传统文化“玩”起来,尝试用一种更年轻的方式去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为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找到更多属于中国自己的视角。

而这本《观山海》,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