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

 白水清风 2018-07-01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一)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一)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一)启明整理

启明按:今天我在朋友圈发布了最近要发连载文章的预告,估计很多加了我私人微信的书友也都看到了这个预告。没错,从今天开始,我会把之前李炯峰书法交流群中李老师的一些发言,以及书友们与李老师之间的一问一答的内容整理发布在这个公众号,以飨因群人数上限500而未能加入群的书友,同时,对于再次阅读到这些内容的群友,想必也会有新的收获。

注意:为了提升阅读体验,灰色部分和大段文字前的小标题为启明所加,用以补充说明或概括主旨。大家重点关注纯黑色文字即可,尤其是我特意加红的文字。

全文如下:

一、不要随意创作

针对某位书友发的“创作”作品,因为繁简混杂,水平一般,李炯峰老师直言如下:

目前这种创作毫无意义,线条的形状、质感在哪里,结体的韵味在哪里?基本的每个字一种处理方式都没掌握,更罔谈多种处理能力,你的每次创作都是繁简混杂,说明这个字在人家帖里怎么写你都不清楚,章法处理的认真态度在哪里? 不会写,拿起手机打开百度,搜索书法字典,把书法字典的页面收藏,哪个字脑子没印象,找出来,一大堆古人的写法,找一个适合你整体风格的,照搬进来,都可以啊。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一)启明整理

鉴于网页操作有时候可能不方便,而大多数人喜欢用微信,所以启明在此也推荐一个小程序——书法字典大全。在后期所发布的文章中,为了解释李老师所说的话,我会发一些类似上图这样的截图。

我创作时曾经也碰上没印象的字,就这样做,有了一回,那个没印象的字就印象深刻了,一个行草书创作者起码要具备单个字的多种处理能力,写大时怎么写,小的时候怎么写,安静的姿态怎么写,灵动的姿态怎么写,才能应对创作时的复杂局面。行草书创作跟谋事、下棋是一样的,书法在于时时动脑,不要老把它当练字,今天,我要干什么,很重要。


二、刻意训练:花一段时间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我今天临帖要干什么,完成任务?把帖又画了一遍? 学书法就跟你要做个什么生意是一样的,这个生意怎么做,提高产品质量?还是提高服务质量,或者是销售沟通的问题?你是老板你都一个个问题来解决,不可能我一天想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是糊糊涂涂又过了一天。

我在视频里讲的用运笔方式,我用了多久养成这个习惯,三个月!你今天就只做一个转折的训练,而且还不成功,都比糊糊涂涂过一天要好太多。

我学书法多是靠自己想办法。脑子老是在想,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而且是一定要成功做到技术升级。大家现在普遍钩、提、长竖送出去都容易虚,光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没解决,你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想办法了吗?别人没解决自己就解决不了吗,不是的,因为也有很多人都解决了,做得很好,只是看自己愿不愿意一段时间搞定一个问题而已。

我讲课说了那么多不认为大家就能马上消化,其中任何一个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突破,突破了,看起来改变一个问题,实际上你跟“昨天”,有质量的飞跃。

大家要想不仅仅做“书法爱好者”了,就一点点改变自己。

就跟某人以前倒个扫帚都不扶一样,先改变一点,每天开始把扫帚扶起来。好的习惯坚持很多天,以前不好的习惯就跟你没关系了。扫帚扶不扶得起来,你肯定能扶起来,但是我想着我还有这么多一身坏毛病,扶个扫帚有什么用,好了,还是不扶了,完了,好习惯跟自己没关系了。


三、不要满足于写得像

写像是必须要做的,写像之后,攻难点,一点点养成习惯,比如王羲之某一笔你看着就心动,但你创作时总是不能轻松写出来,好,我今天别的不干,我就把这个动作做到非常熟练为止,你以为今天能熟练,其实不行。

不要想着,唉,我天份不够,王羲之太强大了,你要知道王羲之为了做这个动作练了多少天练熟的么?你知道你花了很多天练熟了一个动作,可以在多少地方用么?你今天很轻松地临了一遍,明天又很轻松地临了一遍,重复的是你以前熟练的动作,跟他高难度的动作没有关系,这种状态持续,你学习对象的那种难度动作永远与你无关。

改变一小点,前进一大步。一个动作的熟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一种空间布置的安排却只要你改变一下固定的处理思维,比如你平时字内空间疏密的对比,就比如说空间的间,你平时日字在门里面大都是写中间,但是古帖是这样吗,要么偏左,要么偏右,字内的大空间和小空间就有了,这只是改变一下你平时的结构习惯而已,你马上就能做到嘛。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一)启明整理

大家注意看古人在同一个字的书写上不同的处理方法

记草法,用书谱最合适,我花三遍把书谱认全,草法绝大部分理解和记住了。

唉,练功夫的时候,哪有不枯燥的。我今天白天在训练提纯自己的线条,搞了一整天,后面还得训练。

看情绪,有时候训练得久,我很多时候在搞创作,为了生活。

一个小时只要去针对一个问题就好。


四、精神境界决定人和字的状态

有书友问如何评价王铎和怀素,李炯峰老师作答如下:

王铎才情与怀素相比还是有差距,我认为两个人是思想境界的差距,思想境界其实很重要,决定整个人的状态和字的状态。那天讲怀素我就想说,事先想说,后来讲小草千字文的草法讲得精神疲惫了,就忘了。(启明按:可以参考《李炯峰临到创的演绎(一)上》系列笔记)怀素写到那样,跟他的精神境界有关。怀素是个和尚,一个真正的和尚应该具备两个特质,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洒脱,定力好,豁达。

慈悲我们从书法看不出来,洒脱是能体现出来的,这种洒脱不是凡俗的放肆。不一定要在青灯古佛前修炼,红尘中就是修炼,怀素也有烦恼,有追求,怀素不好好在永州的庙里当和尚,跑去长安作甚?

怀素为什么会不太使用提按,而是靠手臂的挥运,也就是理论书上说的平动。自叙帖某种程度上是禅意的体现,提按是世俗的坎坷,人的欲求,怀素胸中没有那么多丘壑,他写的心境就是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活在世间,求的是兴致所至,快然自足,就像魏晋时期的贵族,王羲之家族、谢安家族,都是贵族,他们的思想和现代人所接近的,物质需求已然满足,精神更加超脱。

王羲之有个儿子叫王徽之,字子猷,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有个叫戴逵的朋友,当时戴逵离得很远,需要坐船才能到,他即刻连夜坐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古人的心境是这样的,浪漫的,洒脱的,随性的,自由的。

所以我现在看到有人说这里不合笔法,那里不合笔法的,我就觉得无奈。这话只能在这说,大家聊聊天,没有任何针对性。我希望大家带着一种率性的胸怀去写字。人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得亦欣然败亦喜,高的境界是万法随心,当然前提还得点滴训练。

我不喜欢叫做笔法而已,法无定法,只是你目前阶段需要的法,将来你可能根本不需要遵守他,所以我喜欢讲规律,不喜欢讲法。 规律不同于规则,找到规律可以让我们更省时省力地去写字,但我们找到某种规律并掌握之后也可以不遵守他,再去寻找新的规律。

我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体验新鲜事物的过程,写字在我这就是不断寻求新的体验的过程。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启明按:《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主要内容都是李炯峰书法交流群中的李老师的针对书友提问和习作的点评,以及李老师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这个系列文章都是以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理,或长或短,所以大家有时候看到的文章可能比较长,有的则比较短。但是,只要是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启明都悉数做了整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没有机会加入群的书友也能看到群里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交流。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文章中出现的图片、灰色部分和大段文字前的小标题为启明所加,用以补充说明或概括主旨。大家重点关注纯黑色文字即可,尤其是我特意加红的文字。


—— 启明专用分割线——

书友蔡煜远发了一张王铎风格的作品。李老师点评如下:

@蔡煜远 这就是我说的文气,你的线比较圆润,这是好事,保持,不要人云亦云,你擅长写含蓄,写温润,为什么要学人写锐利,第一、锐利不一定好,第二、要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

另外可以参考一下当代书家,去看看刘彦湖的线,理解我说的干净的意思。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刘彦湖作品,线条十分干净纯粹。

你这张比王铎文气,这种温润的气息挺好,你目前一方面深入王铎诸帖,另一方找一些清代文人味足的古贤的字学学,可能能走出一路自己的特色。

写米芾是在体验米芾的状态,米芾的《苕溪诗帖》跟《紫金研帖》是一样的,跟《张都大帖》是一样的吗?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米芾《苕溪诗帖》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米芾《紫金研帖》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米芾《张都大帖》

昨天说的怀素,《自叙帖》跟《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的感觉一样吗?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怀素《自叙帖》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怀素《大草千字文》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怀素《小草千字文》。为怀素晚年所书,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不颠不狂,不急不躁,气调尤为清逸,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

就连颜真卿,《祭侄稿》跟《争座位》都不一样。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颜真卿《祭侄稿》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颜真卿《争座位帖》

更何况像杨凝式,流传下来的每个帖都像不同人写的,他们是人格分裂吗,不是的,每个时间阶段在写自己的一种状态。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杨凝式《韭花帖》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杨凝式《新步虚词》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二)启明整理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书友提问:怎样才能自如的调锋保证线条质量?

其实我喜欢讲大感觉的东西,不怎么喜欢讲什么调锋之类的,因为我根本不太考虑哪一笔一定要在哪里做一个什么动作,笔锋在我看来是灵活的,随时可以变化成多种状态,笔毫是为了你的书写想法而服务的,你只要不把笔毫压死了,保持毛笔的弹性,你心念一动就能控制他出现一个什么状态,即使毛笔已经压到笔根了,你的手臂手指还有活力和弹性,毛笔没有韧性了,手上韧性还在,同样可以保证线条的形状和质量。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三)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三)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主要内容都是李炯峰书法交流群中的李老师针对书友提问和习作的点评,以及李老师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这个系列文章都是以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理,或长或短,所以大家有时候看到的文章可能比较长,有的则比较短。但是,只要是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启明都悉数做了整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没有机会加入群的书友也能看到群里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交流。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文章中出现的图片、灰色部分和大段文字前的小标题为启明所加,用以补充说明或概括主旨。大家重点关注纯黑色文字即可,尤其是我特意加红的文字。

——启明专用分割线——

@南山草堂-邹楚华初学草书不要学大草千字文,你如果对基本草法了解到一个程度了,可以选择它,不然一些含糊的写法你也学,拿出来别人会认定你写错字。

王羲之手札,初学看放大的更清楚,现在只有摹本当然学摹本,我现在引导大家就是深入并建立自己的领地,目前很多朋友是浮躁的,是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带来的,但是大环境更需要具有细致探索精神的人们来共同改变,现在写米的学了一个《蜀素帖》以为自己都会了,学颜的学了个《多宝塔》或者《勤礼碑》,也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其实就那一帖都还只算囫囵吞枣。

学书法要去除懒惰思想,规律是有的,但不要想着一个规律打通关,要提炼小规律,你总结的规律越多,你能用的手法就越多,临帖时第一不要懒惰,第二不要着急,第三要思考分析比较,一个个来,人家王厚祥先生三年学一个《自叙帖》,办公室一本,家里一本,厕所一本,上厕所也翻,上飞机也看,经常在帖的边上做分析笔记,现在成了当代写大草有数的高手,我们需要学习这种专注的态度。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三)启明整理

王厚祥书法

@心音急于创作又写回去了,如果单靠手指的挑拨在写字,线条就薄了,结构也随之不稳。

因为你不在思考,所以越写越乏味。要把自己写字的状态调整到思考分析,从容书写的状态。

我后来慢慢发现许多写了很多年字的人也不知道看书法的好坏,然后才考虑怎么跟大家讲很多我一直认为理所当然应该要知道的事。

写字首先要去把握大感觉,有学生有一天问我,米芾是一种什么感觉,王羲之是一种什么感觉,颜真卿又是什么感觉,我很惊讶,一直以为所有人都能很直观的感觉,有人写了很多年,就一直在学董其昌,我有次偶然说,董其昌这里有些东西是不太值得学的,你可以不用全学,他说,还能这样吗?我说,你为什么学董其昌?他说因为他是历史上认定的名家,肯定厉害,所以学他,我又问他,那你喜欢他什么,他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也不知道他好在哪里,我当时就很奇怪,就在反思,是不是很多人学书法都是这种状态。

我刚开始学书法基本知道人家哪里好哪里不好,哪里可以学,哪里不要学,我一直以为别人跟我是一样的。

我临帖一直也没强调要做什么特别复杂的动作,我觉得只要自己最简单最轻松写像就好了,当然,有时候一根线我可能要写很久才能轻松地写得比较像。写像了很快就成了肌肉记忆,谢光良看过我写字,我写字就是很轻松的。

不写像,那些优秀的古人的技术没有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你还是技术单调的你,你得去感受他的书写状态,慢慢地写像了,是基本上勉强地做到了他轻松表达的东西,之后你要进一步揣摩他是怎么轻松写出来的。

很多人停留在以缓慢的速度写像的状态就以为解决问题,这是当下很多学书者创作能力不行的原因。恕我直言,一些朋友写的,离“缓慢地写像”这个程度,还有距离。

在我看来,从临到创,有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以你最缓慢的速度把每一笔写像,并且结构也非常准确,大部分爱好者离第一个阶段还有点远,因为每一笔写像,很难,我以前要写像一个比较复杂的点画都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必须经过第一阶段,才能谈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具备了点画意识,结体意识,第二阶段是找字内的发力点,把你缓慢的速度变成有节奏的速度,刚才有人问线的张力怎么出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速度才能写出线的张力。

在第二阶段,就是揣摩所临的这个字,古人书写时在哪里连续发力,可以一掠而过的地方在哪里,稍慢的地方在哪里。但关于速度,在一个字内都是有快有慢的,有的地方可以高速的一掠而过,有的地方却要稍慢一点,就像开车过弯道,太快就容易失去控制。

第三阶段,就是你对所学的古人的点画、结体,书写的速度、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了,自己找个内容来,想像你就是你学的那个古人,你怎么写这段内容。

第一阶段,为写像,想尽办法,为写像写准,能写多慢写多慢,当然,你感觉快一点能写像,就写快,反正要逼似原帖,我开网络班时,就是带着大家进入第二阶段。(李炯峰老师新一期兰亭和圣教序网络课程即将开班,欢迎感兴趣的书友与启明联系,我的微信和电话号码是:15210916723——启明注)

其实很多事情都这样,有些台球爱好者以为那些职业者打球技术动作很快,其实他们不快,只是节奏好。 

看我是在哪里发力,在哪里快,在哪里稍慢。仔细学过王羲之之后,在行草书审美上,对于好的不好的,你都有个基本判断。当然是看一笔写一笔,每个点画都要精准到位。而且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做这个事情丢脸,看人家随意挥洒多么惬意。不做这个细功夫,你的书写能力上不去。第一阶段做了,还要做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做了,第三阶段还要大量的创作,才能有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经过对许许多多古帖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临写,和第三阶段的大量仿创训练,积累而成。第四阶段要看命,看什么时候量变引起质变,或者说顿悟。

流传于世的这些大家都很少败笔,只是水平有高下。王羲之别说败笔,现在的人能轻松完成他的一小部分技术,就可以称当世之杰。临像是刚入门,就是第一阶段,而很多人临都临不像,就是对毛笔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就叫没入门。

有标签的人很多,但是没有重大突破和技术难度,就不算第四阶段、真正有创新自我风格的书家。

我现在经常处于第三阶段,但有时又会回头去做第一第二阶段的功夫。也不急于要进第四阶段,就不断地通过第一、二阶段的训练,让我在第三阶段用更多的东西可用。不想说假话,生活中有时委屈说几句违心话都是没办法,真正搞书法的时候还说假话也没意思。但是对待书法,态度要认真仔细,心态上又要有几分超脱。这也是对待人生的一部分,时时要超脱。

写个字就是好玩,也不要觉得自己写得不错有多牛,或者自己写不好觉得很闹心,宇宙之中,何物不渺小,畅怀就好。我的心态一直都差不多是这样,知足感恩,随意自由。

其实历代书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达不到王羲之高妙的程度,就放弃了一些自己做不到的,努力做自己擅长的。大家自己学书法也是,要懂得取舍,有些技术实在自己也算努力做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费尽了心思,还是不能轻松做到跟古人一样,那这个技术就放弃。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生理习惯,王羲之那么好,你能用上一部分就很牛。赵孟頫是学王羲之学得最刻苦的,但是他放弃了很多东西,最后他也成了。

《赤壁赋》是赵孟頫行书里的经典,你写的感觉不错,但还不太熟,抓两个特质去写,细线挺拔,粗线温润,把挺拔和温润写分明。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三)启明整理

赵孟頫《赤壁赋》

赵的温润应该是来自米芾,多看看米芾手札,都是下工夫的问题,再写个几十通就熟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主要内容都是李炯峰书法交流群中的李老师针对书友提问和习作的点评,以及李老师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这个系列文章都是以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理,或长或短,所以大家有时候看到的文章可能比较长,有的则比较短。但是,只要是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启明都悉数做了整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没有机会加入群的书友也能看到群里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交流。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文章中出现的图片、灰色部分和大段文字前的小标题为启明所加,用以补充说明或概括主旨。大家重点关注纯黑色文字即可,尤其是我特意加红的文字。

——启明专用分割线——

一、针对书友佘云所临的米芾和二王点评。

@佘云你首先把点画写准确,目前点画的形态离二王还相去太远。米芾大字行书也不少,《虹县诗帖》、《多景楼》、《吴江舟中诗帖》,必须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努力攻一段时间,了解这个人,了解他主要的帖,通过释文认识所有的字,分时间段去归纳总结每个帖的小特点,最后把握帖与帖之间的大特点,大规律。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米芾《吴江舟中诗帖》局部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米芾《多景楼诗帖》局部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


二、针对书友青久所临的欧体作品的点评。

@青久写欧体要想办法避免流俗,你目前有把欧写文气的苗头,这样好,再把部分点画写含蓄些,如戈钩,或者某些尖锋再收敛些,再到墓志或者明清人楷书里找点不同的味道,揉进来。不要单纯地重复欧字,古今写欧的太多了,单纯重复的意义不大。


三、针对书友赖志凌的篆书习作点评。

@赖志凌虽然篆书还有待提高,点画的质量,结体的合理性都还可以再进步,但是写写篆书对写行草的人来说很有必要,落款行书注意上下字的连贯性。

四、针对书友钱旭华临二王习作的点评。

@钱旭华你目前是先写进去的问题,至于变化,万法同源,写写其他人的东西,自然不会和米一样。二王是本,一般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书法爱好者,入手学行书,我都建议从王羲之开始。

王羲之的技法难度高出所有人,米也好颜也好,后世诸家都是从其中吸收一点放大而卓然成家,米芾的蟹爪钩,颜真卿的外拓字形,都可以从兰亭序找到根源,所以当你真正在王羲之身上下了大功夫,学其他诸家,可以说太容易不过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蟹爪钩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米芾《苕溪诗帖》中出现多处蟹爪钩

世人常称“二王”,王献之是占了大便宜,其实大多数人提起“二王”潜意识多在王羲之身上,献之老看不到差距,自诩胜父,就谢安心里清楚,也有资格说他,你凭什么胜父。

王羲之驾驭毛笔的能力和其本身的才情,几千年也就出这么一个人。米芾是有资格狂的,因为从技术角度和才情来讲,我个人认为在历史上他仅次王羲之,米芾同时代如果不出现苏轼和黄庭坚这两位天才,他可以横扫当时和后世所有人。他是天才,天才寂寞,所以忍不住就有狂言,书与人合。 这些天才没办法,生晚了,同时代没几个对手,隔空把前面几个大牛骂骂,当作假想敌。

书法艺术如果没有行草书,必然黯然失色。篆隶楷当然各有其魅力,但是它有时抒发性情不如行草来得直接,所以对一部分人来说,吸引力没有行草书大。

现在再看看章法方面的理论书籍,注意调整下自己的整体章法,临帖的时候就要有章法意识。《圣教序》因为是集字刻本,是强行组合,章法上不可能如墨迹般生动自然,所以需要你在临的时候根据情况调整章法。 

另外,要多读能对创作以及临帖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书籍,沃兴华的《书法创作论》一二三四,邱振中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笔法与章法》,都可以看看。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四)启明整理





要多看书,人家花了大精力写出来的东西,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现在很多水平一般的培训班教的那些,远不如人家书里讲的一星半点。

书法不像体育比赛,普通人也能分辨运动员能力的高下。不过对于真正对书法有一定认识的人来说,是有一些具体评判标准的,书写者展现出来的控笔能力如何,格调如何。趣味也是有高下的,有低级与高级之分,真正品味非凡并兼具极强控笔能力者,率性挥洒的任意一个字都是一般书写者望尘莫及的,甚至历史留名的书家与书家之间差距也是很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