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墓兽到底长什么样子?

 杰夫Rose 2018-07-01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

唐代 彩绘镇墓兽

《周礼》记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魍象。方良亦为危害死者的恶魔,人们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来驱赶它们,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出“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

唐代人面兽身镇墓兽

唐代三彩兽面人身镇墓兽

唐代彩绘镇墓兽

唐代三彩釉陶镇墓陶兽

唐代彩绘龙角镇墓陶兽

唐代彩绘人面兽身镇墓兽

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灵神”、“士伯”等相关。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北魏陶镇墓兽

春秋陶镇墓兽

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彩绘人面镇墓兽

上图这件镇墓兽有点吓人,出自西魏时期,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崔家营,高37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上的独特表征,与相隔甚远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从神话学角度上看,动物崇拜一般是史前社会的伴生物,而人兽同体阶段大致在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早期,诸神的形象多为人首兽身或兽首人身。

本回答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在小白龙(笔者)看来,楚国墓中发现的双头鹿角龙不能称作镇墓兽,只能人作楚地萨满丧葬文化的图腾柱,应该跟三星堆的青铜树功能性差不多,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白龙(笔者)可是亲自去了趟湖北省博物馆,观瞧了实物的。

如果说楚墓里出土了镇墓兽,那应该是摆在鹿角双头龙旁边的一件文物了。

如果这只小动物算作镇墓兽的话,那么汉阳陵(汉景帝陵)里的镇墓兽可就太多了。

小白龙认为,真正的镇墓兽,应该是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到五代十国北周灭佛结束。镇墓兽属于外来物种,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我国,在准确一点就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下来我们来欣赏这些来自异域光怪陆离的镇墓兽吧!





为了满足题主的好奇心,笔者特地把2017年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中的一组战国镇墓兽实拍图找了出来,发上来让题主过过眼瘾。同时也与其他的朋友们一同共赏分享。

这件珍品文物就是传说中的千年前的战国镇墓兽,它的学名叫做【战国漆木方座双头四角镇墓兽】,是来自于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墓中的出土文物,详细的出身应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文物遗存,据史载,楚国人普遍性的信奉鬼神,他们认为当人故去之后是去阴间的,而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会危害死者的鬼魂。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死者的墓中设置一个“镇墓兽”,它的作用可以避邪可以让恶鬼不敢靠前,从而可以起到佑护死者亡魂,让他免受恶鬼的骚扰。

大家仔细端详这件文物,可以看出它的上部分是雄鹿的鹿角,因为雄鹿比较凶悍且善于防御,所以古人就用鹿角作为镇墓兽的一部分,大家注意鹿角的角尖处,被特意的涂上了红色朱砂,这样做古人认为是有辟邪之功效,下部分就是镇墓兽的躯干部分,也做的比较奇邪,下面是木方座。此物件儿是存世的镇墓兽中的最最最极品的存在,在全球范围内都看不到第二件像这件如此之精美传神,它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镇墓兽是古人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被认为可以镇守墓葬,避免墓主人死后遭到恶鬼的侵扰。它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面貌比较多样。战国楚墓的镇墓兽很有特点,主要分布在现在是湖南、湖北等地区,现在的江陵、长沙楚墓出土尤为集中。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镇墓兽一般为木质,雕刻而成,极少数以陶土烧制。自下而上,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底座、身、角。底座大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施有雕刻以及彩绘花纹。身套榫接于底座正中央。首多为虎形,角为鹿角,对称插于头顶两侧。双头双身者,头身相背,颈部和下部相连。单头单身者则多为直颈直身,早期的一些兽首面部特征比较模糊,随着时间发展,头身细节更多,晚期兽首面貌则更趋于人面,雕刻与彩绘也更为细致。总的来说,楚式镇墓兽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现在湖北的一些博物馆,比如荆州博物馆就有展出。

汉代墓葬出现有不少陶制兽面兽身的镇墓兽,长相比较狰狞,一般是牛耳牛角,双目瞪视,嘴呲獠牙,口吐长舌。兽身则成蹲坐状态,前腿直立支撑身体。此外,东汉黄河流域墓葬中还出土有一种独角前伸的独角兽俑,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也是镇墓兽的一种。这种俑四蹄直立,低头露角作前刺状。

魏晋至隋唐时期,镇墓兽十分盛行。北魏的墓葬中出现了人面兽身的镇墓兽,面部特征比较近于胡人。它与兽面兽身的镇墓兽往往成对出现,背脊处竖有三缕鬃毛,分为头部有角和头部无角两种。这一时期,镇墓兽形象逐渐趋于固定,而且表情肢体刻划的更为生动形象,常常被现代人用来制作表情包。博物馆中大家比较喜闻乐见的就是此类镇墓兽。(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陈跃均、院文清《“镇墓兽”略考》

曾繁模《三峡地区汉代镇墓俑、兽考辨》

吉村苣子《中国墓葬中独角类镇墓兽的谱系》

傅喻《镇墓兽的历史流变》

肖凡 《战国至晚唐镇墓兽造型语言研究》

镇墓兽可治鬼




镇墓兽,古代风俗,指一种冥器。古代人认为,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会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设置镇墓兽的目的首先是为避邪,以佑护死者亡魂的安宁。

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迄今出土的镇墓兽大部分为战国时期文物,以战国中期为多。

中文名

镇墓兽

所属类别

古代 器皿 墓葬

特点

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

时期

战国

功能

随葬器物

基本信息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魍象。方良亦为危害死者的恶魔,人们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来驱赶它们,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出“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也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灵神”、“士伯”等相关。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在楚国墓葬中已发现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兽。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多为单头单身,战国中期的式样与数量最多,单头单身与双头双身两大类。



镇墓兽

江陵天星观1号墓出土的一件双头“镇墓兽”,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至颈部。两头各插一对巨型鹿角,四只鹿角权桠横生,意象极为奇异生动。通体髹黑漆后,又以红、黄、金色绘兽面纹、勾连云纹。方座浮雕出一些几何形方块并饰菱形纹、云纹、兽面纹。虬曲盘错的巨大鹿角,对称兽体和稳重的方形底座构成了一个神秘的氛围。

出土文物

木雕双头镇墓兽

木雕双头镇墓兽由实心方木底座,兽和头部插两对成年鹿角组成。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至颈。鹿角向两翼张开,气势雄伟,增加了镇墓兽的神秘感。镇墓兽的造型,可能与身披熊皮,头套面具,执戈举盾, 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逐鬼怪的方相氏有关。镇墓兽的头上安装鹿角或木制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种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护作用。 东周时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镇墓兽,应与他们对地府的认识有关。镇墓兽在楚地出现后,向外流传,后来各地都出现了镇墓神物,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木雕双头镇墓兽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给人一种狰狞恐怖的感觉。镇墓兽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伸至颈部。两头各插一对巨型鹿角,鹿角杈桠横生,枝节盘错,转侧变幻,意象极为奇异生动。通体髹黑漆后,彩绘兽面纹、勾连云纹、几何形方块及菱形纹等,显得神秘而魔幻。这是楚墓镇墓兽造型中最为怪诞、最为壮观的一件。

人面兽身镇墓兽

西安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长安区韦曲一带发掘了一座唐代古墓,其中出土一座人面兽身镇墓兽甚为稀奇罕见。该墓葬距地表深达7.5米,有长斜坡墓道附带两个天井。墓葬的主人名叫王士通,在唐代官职为“左监门府录事参军”。墓志铭文中炫耀了墓主家族世代为官的显赫,其曾祖、祖父、父亲在北魏、隋等朝代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王士通66岁逝世,与夫人合葬于长安京城附近的万年县高平乡。

镇墓兽

在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出土了镇墓兽、武士俑、男立俑、骑士俑、铜盘、铜盆、铜壶和开元通宝钱币。墓主的右手骨中握有一个小石猪。专家解释说,“握猪”的丧葬风俗在我国流传已久,猪象征着财富,地位高贵和家境富有的墓葬常以玉猪为握。负责发掘的市考古所研究员张全民说,在墓门口发现一座彩绘依然鲜艳的人面兽身镇墓兽雄踞,可谓“狮身人面像”。这座镇墓兽只有20厘米高、10多厘米宽,但其头面俨然是一副古代常人的嘴脸,面相慈眉善目甚是温和。它与古埃及的“司芬克斯”是否有人类历史上的某种不谋而合之玄妙,很值得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