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招聘】收下36个教综人物大全,至少涨15分!

 郭小墨1225 2018-07-01

来啦来啦

你们要的干货来啦

教育学、心理学的超全人物考点都在这了

小伙伴们赶快背起来!

教育学常考人物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掌握学习

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展开剩余92%

孔子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

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应注意区分。

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体现了学习要学思结合的。

社会本位论

孔子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关于教学过程

孔子提出“学-思-行”的教学过程,有的时候也可以总结为“学-思-习-行”。

卢梭

代表作《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培养目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卢梭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卢梭属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孟子

思孟学派

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人们通常把子思和孟轲视为一派,这就是著名的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关于思孟学派,他们提出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考试重点,考生要记住。

内发论的代表

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

另外孟子还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进:“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社会分工与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轲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苏格拉底

产婆术

苏格拉底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又称之为“谈话法”或“问答法”。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启发式教学

正是因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成为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古代其他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所不同,他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结论就是: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心理学常考人物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了小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实验,并得出了自己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而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提出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取消性惩罚的概念。这些概念在选择题中经常考查,要注意区分。

程序教学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

桑代克

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的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理论的“试误说”。 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他将自己的结论运用在学生学习上,提出了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三条学习规律。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这是著名的共同要素说。

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在这里,每个阶段的年龄划分和具体特征是要牢固把握,不仅可能出到选择题,还可能会出大题。另外,皮亚杰还提出了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在客观题中也经常考查。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二通道的发展进行研究,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以下)、他律阶段(5-8岁)、自律阶段(9-11岁),因此皮亚杰是德育的认知模式的代表。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弗洛伊德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并用冰山作比喻,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冰山理论”。并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用他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精神病的成因。

儿童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遗忘的压抑说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既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也不是由于经验的干扰,而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恐惧感、罪恶感的隐私总是被设法压抑而造成的遗忘。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系统地加以论述。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

布鲁纳

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同时在教学观上,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布鲁纳是学科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班杜拉

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通过观察学习实验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学习理论。他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结果期待)与先行因素(效能期待)的影响。

结果期待: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

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教综35个大人物

你记住了吗?

考试最少提高15分哦

10-职业与生活平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