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敢的《我不是药神》,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

 哈哈室 2018-07-01

宁浩 徐峥这个导 演组合是个什么概念?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到后来的《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到跨越10亿票房门槛的《心花路放》,无疑是中国商业电影领域的黄金搭档。

在将于7月6号公映的新片《我不是药神》里,宁浩和徐峥共同担任了影片监制的角色,徐峥同时又是男主角,两位行业老兵加上新导演文牧野,组成了传说中“两弹一新”的阵容。

对于第一次拍摄长片的文牧野,宁浩和徐峥都不吝惜赞美,宁浩称“看到好的导演很有亲切感,希望能跟他一起合作”,徐峥则夸文牧野是“天生应该做导演的人”。

徐峥曾经在采访中说:“《我不是药神》就是中国目前需要的电影,就像《摔跤吧!爸爸》,是大家都认可的好电影。”看过电影之后,对徐峥这个说法,你很难不赞同。

徐峥在《我不是药神》里扮演的是一个叫程勇的男性保健品店主,他在面临婚姻失败、父亲卧病、交不起房租的人生窘境之时,因为一个意外的契机峰回路转,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中国独家代理商,一时风光无限。

格列宁是慢粒白血病的专用药,印度仿制版以远低于瑞士正品药三万一瓶的售价,成为那些被上天判了死刑的白血病人的一线曙光。程勇在和这些白血病人交往的过程中,目睹一幕幕的人间惨象,在一次次的内心震动下,选择站在了道义和善良的一面。

程勇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疲于奔命的小人物,像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你很难界定在法理和情理的两面他位于何处,但在那些陷入绝望的白血病人眼中,他是能救命的“药神”。

之所以说《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勇敢的电影,是因为它讲述的,确实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故事。导演文牧野选择了从真实事件入手,加上自己的艺术创作,描摹出程勇这个“中国药神”的形象。

正是因为现实中有程勇这样的人的努力,才让原本价格高昂的正版药零关税走进国门并纳入医保,让慢粒白血病人的存活率由2002年的30%提升到2018年的85%。这个转变对白血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可以说是重塑生命的天大好事。过去因为疾病而耗尽家财后只能等死的绝望局面因此扭转,“活着”这两个字不再是奢望,疾病剥夺了生而为人的尊严,而治愈疾病的神药又将希望的甘霖洒向众生。

《我不是药神》的主角是程勇,而在这个故事中,那些身处命运的阴翳、无计可施的白血病人才是更庞大的主角。病人们是剧情的推动力所在,正是他们唤醒了程勇的良知,让程勇从一个浑浑噩噩的失败者成长蜕变为一个大写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是药神》就像是一把手术刀,划开的是我们不曾见识过的弊病和内幕,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关于生命和生存的课题。

这样一部电影如何能通过审查,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以如此完整的面目在大银幕上和中国观众见面,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导演文牧野曾放话说:《我不是药神》中每个演员都贡献了自己的巅峰演技。徐峥、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的“药神”军团,周一围的民警,李乃文、王砚辉等配角都在《我不是药神》中展现出了丰富细腻甚至是超越自我的表演。看完电影我的感受是:这个级别的表演可以吹爆了!

作为一个新导演,文牧野对演员表演的把控可谓“变态”,NG是家常便饭,王传君22条,周一围36条,徐峥更是创下63条的“恐怖”纪录。徐峥哭戏拍一整夜、王传君减重20多斤、谭卓学钢管舞弄伤腿、章宇遍体鳞伤、杨新鸣现学英语……88天的“相互折磨”,源自主创们劲往一处使的“一同进步”。

徐峥对于本片的定义是“好的中国的电影”,宁浩更把《我不是药神》寄希望为自己主控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标杆之作”。从幕后推手到导演,再到台前的演员们,正是这样的底气和决心,才合力保障了《我不是药神》的成品品质。

很多影迷常常感叹说,韩国有《熔炉》,印度有《摔跤吧!爸爸》,这些真正关注“人”、被电影创作者赋予了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品,早已经超越电影的范畴,成为国家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同样地,《我不是药神》所刻画的民众群像和制度变革,有切肤之痛,也让人看到中国的电影创作者的胆识,以及内心的光芒。

当下的中国、当下的电影观众正需要这样的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