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子运动“幽灵轨迹”与微黑洞有关?

 蝶花云月 2018-07-01

我们无论如何也难以解开原子“幽灵作用”的谜团,全部哲学和逻辑学的因果律在原子运动的轨迹面前似乎全部失效,无论我们如何“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原子运动“时间去哪儿”的线索。我们基本理解日常生活、或牛顿物理的时间含义,却很难解释原子物理、或者量子物理的时间概念。原子同时出现在这里和那里、或者这头和那头,这意味着原子从这里运动到那里、或者从这头移动到那头的时间为零,我们自然会问,原子运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原子运动的方向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它们运动的时间也许不等于零,只是时间的耗费非常少,少到使用精密仪器也无法察觉。原子、或其它粒子的“瞬时运动”存在某种我们未知“迷失的时间”,从物质运动需要时间的“绝对命令”、或“先天条件”为依据,我们认为原子的任何运动需要时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都遵守时间流逝的因果律。

然而多次物理实验证明,原子远动不遵循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间因果律,原子在“超时空”、或“弯曲时空”中运动,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地点。如果物理学家的实验正确无误,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在原子和其它粒子的运动中,存在一种非常特殊的表现形式,其中的时空发生了完全弯曲,在完全弯曲的时空中,这里和那里、这头和那头“重叠”起来,实现了“无缝对接”。量子世界存在完全弯曲的时空,这可能是一种合理的猜想,以此可以解开“迷失的时间”或“时间去哪儿”的谜题。进一步的猜想是,在原子、或其它粒子的微观世界,粒子之间的引力微乎其微,引起时空完全弯曲的作用力似乎不是引力,可能与磁力、强和弱相互作用有关,或者与弦理论的解释有关,弦粒子的能量场能引起微观时空的完全弯曲吗?微观时空的完全弯曲将引起原子的运动时间为零的现象,或者原子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地点。如果发生接近完全时空弯曲的情形,那么原子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地点,只是用仪器无法检测其中的时间差异。我们将十分微小的时间差异视为“同一时间”,牛顿和爱因斯坦时空的“先天条件”、“绝对原则”成立,“上帝不扔毂子”的信条有效。

现代物理学家理解的原子运动不遵循传统的因果律。大量的物理实验告诉人们,原子可以在瞬间“越界”两个不同地点,甚至没有微小的时间耗费,如果认可量子实验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在微观世界存在完全和接近完全的时空弯曲,就像在宏观世界存在时空弯曲一样,物体的质量大、时空的弯曲率大;物质的质量小、时空的弯曲率小。黑洞属于时空完全弯曲的“点”,我们由此推测,在原子或其它粒子的运动中存在时空完全弯曲的“点”,或者在微观世界存在“微型黑洞”,“微黑洞”的作用造成原子和其它粒子“瞬间到达”的奇异性。“微黑洞”、或“原子黑洞”的作用机制是一种猜想,猜想包含一系列的科学命题,诸如:在微观世界是否存在类似宏观世界的时空弯曲?是否存在类似宏观世界的“黑洞”或“虫洞”?如果存在,那么微观世界的“黑洞”和“虫洞”、以怎样的机制产生?什么类型的基本力引起微观世界的时空弯曲、甚至完全弯曲?如果“微黑洞”、或者微时空结构不存在,那么物理学家如何解释原子或其它粒子运动的同时性?

除了承认原子物理的各种实验结果,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量子实验,此类实验要求更高的精度,我们需要量子物理和物理哲学的解释。“微黑洞”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了短生命周期的“微黑洞”,一些粒子和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宇宙大爆炸的起始期产生影响今日宇宙结构的“微黑洞”,科学家没有将“微黑洞”和原子运动的瞬时性联系起来。如何将“微黑洞”概念与原子运动的同时性“挂上钩”,以物理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科学的表达没有知识产权的约束,体现了科学思想的分享精神。

不仅单个原子、单个粒子的奇异轨迹也许与“微黑洞”、或“微时空黑洞”有关。而且双原子、双粒子的奇异缠绕、奇异的信息传递也许与“微虫洞”或“微时空虫洞”有关,单个原子的“幽灵运动”可以用原子、或粒子的波动现象来解释,原子的量子行为处于叠加态,我们不去测量它的位置时,它同时出现在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我们测量它的位置时,它或者在这个地方、或者在那个地方,原子或粒子的波动现象得到实验的检验。在原子、或其它粒子的“双缝实验”中,原子、或其它粒子在没有观测者时同时穿过两道缝隙,在背景墙留下干涉条纹,这证明了原子、或其它粒子的波动性。原子、或其它粒子的同时性与原子、或其它粒子的波动性概念一致,原子核其它粒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奇异物理学”、或“幽灵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经典物理学的概念上,或在哲学理论的描述中难以理解这种奇异运动,在时空发生的“重叠运动”超越了我们的逻辑思维。

在原子、或其它粒子的奇异运动中,同时性现象也许并不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消失,时间和空间的框架还在,只是它们“被压缩”了,连续的时间或空间被“折叠”和“粘”在一起,“压缩”到极小值,甚至“压缩”到零,什么类型的物理机制会发挥如此的效应?我们可以猜想,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从宏观推广到微观,该理论不仅在宏观的宇宙适用,而且在微观的粒子世界同样适用,唯一不同的是,广义的时空弯曲由物质的引力引起,而微观的时空弯曲似乎不由粒子的引力引起,或者原子、或其它粒子的“黑洞”可能不是一种“引力黑洞”。所有的“幽灵实验”都证实原子和其它粒子的奇异性,不能认为在所有的实验中都出现微观世界的“引力黑洞”。引起原子和其它粒子奇运动轨迹的“黑洞”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黑洞?或者这种“黑洞效应”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物理机制?在2015年的年末提出这种猜想,却没有找到其中的线索。我们不能不承认,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领域有“两朵乌云”,“一朵乌云”是如何解释星系之间空间的膨胀现象,或宇宙的大膨胀;“一朵乌云”是如何解释粒子轨迹的“幽灵现象”,或者单个粒子的“幽灵轨迹”、或者双粒子的“幽灵缠绕”。

“两朵乌云”的观测、实验与解释肯定与“新物理学”、“二十一世纪物理学”和“物理学革命”有密切的关联,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寿命了,而我们的生命则非常短暂,应该活不到100年,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两朵乌云”的“解散”,而不是明年就看到“水落石出”的结果,那么我们提出的猜想值得庆幸、值得思考。活得太早,我们不能体验“今日科学”;活得太晚,又不可能,后一代和后几代的人应该比我们更加幸运,从科学的概念上讲是如此,越是晚出生的人越是能感受科学带来的成就和生活的变化。就像在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一样,在二十二世纪物理学的天空同样会出现“两朵乌云”,或“几朵乌云”。每一代人都有“活在当下”的意义,都需要思考和解释“两朵乌云”、或“几朵乌云”。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的领域,自然总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