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往事——玛丽·林肯的“总统夫人”之路

 流连忘返zuokc 2018-07-02

命运的挑战者

 

当林肯和玛丽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时,他们都感到十分疲惫。

林肯在订婚之夜的逃婚,使玛丽深受刺激,她想不通,一个贫穷邋遢的小律师,居然会抗拒她的垂青。她忍受不了这样的失败而出走了。而林肯自此以后,则意志消沉,用不断的工作和读书来麻醉自己。林肯发现,玛丽身上有一种深深吸引他的东西,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魅力,他从玛丽身边逃开,或许是出于自卑,或许是出于畏惧。

但是,这两个人的内心都是骄傲的,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懦弱。两年以后,上帝还是让这两个好强的年轻人结合了,但是,在他们的婚姻上,爱情的分量还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不过,生活的马车,还是按既定的方向,继续向前驶去。

结婚以后,玛丽,这位肯塔基州银行家的千金、斯普林菲尔德最有影响人家的小姨子,不得不当起了租房客,他们在当地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屋,过起了清贫的家庭生活。后来,在玛丽父亲的资助下,他们虽然买了一套自己的住房,但日子依然是寒酸的。

林肯整天忙忙碌碌,很少照顾到家。玛丽不仅要照看几个孩子,打理整个家庭的生活安排,还要在社会上结交应酬,日子过得忙乱而紧张。

经济条件稍有改善,玛丽就将他们的小屋加盖成了一座小楼,还为自己添置了一驾马车,这样他们外出也就显得比较有身份了。当然,尽管如此,比起玛丽往昔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玛丽并不介意这些,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富裕安宁的生活,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富家子弟,过着无所用心的贵夫人生活。

玛丽是个非常自信的姑娘,她从朴朴实实的林肯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使他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甚至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当然,林肯本人是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的,玛丽需要把他的这些潜质一点一点的发掘出来。

结婚后不久,玛丽就鼓励林肯去竞选国会议员。看到林肯几分犹豫的样子,玛丽不容置疑的让他一定要努力去做,即使律师业务受到影响,生活条件苦一点,也在所不惜。

林肯受到了鼓舞,开始四处写信、演说,争取民众的支持。玛丽则利用她天生的社交才华和家族的人脉,帮助林肯造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林肯果然选上了国会众议院议员。

玛丽一下子沉浸在幸福之中。以后她就可以和丈夫肩并肩,在华盛顿的街头散步了。少女时代的梦想仿佛像早晨的太阳,在玛丽的心头冉冉升起。

夫妻俩第一次造访了白宫,但这次造访并没有给玛丽带来多少兴奋。因为,紧接着,林肯夫妇不得不搬进一间小小的公寓,因为他们没有钱住大旅馆。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乡人的妻子,她其实得不到什么尊重,她清楚地看到,即使是斯普林菲尔德光芒四射的人物到了华盛顿便会在数百个大人物中间黯然失色,何况他们在斯普林菲尔德完全算不上什么知名人士。

她明白了,目前的这一步,距离自己的梦想之路还很遥远,太阳还没有升起。

果然,林肯耿直的性格使他没有在众议院获得连任,夫妇俩不得不又回到斯普林菲尔德。玛丽失望极了,她觉得自己的理想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简直就是个肥皂泡,轻轻一碰就破了。

日子又退回到以前的沉闷和平庸,玛丽对林肯的抱怨也更多了。“他在家简直一点用也没有。除了暖和暖和,读点书以外,他什么都不干。”玛丽说。

是的,从华盛顿归来后,林肯对政治也心灰意冷,决心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律师。他不想从政,也不想听玛丽的抱怨唠叨。他要么参加巡回法庭,一连几个月不在家,如果没有出差,他也大部分时间待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里,有时连午饭也不回去吃。他只想做一个好律师,在帮助别人打官司的同时,自己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这样的消极与回避,对玛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她的脾气因此也变得更大了。好在玛丽并没有让自己纠缠在此类的烦恼和抱怨中,她不仅要让自己振作起来,还要让自己的丈夫打起精神,继续向华盛顿进军。

5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爆发了关于奴隶制的大论战,玛丽再次激励林肯积极参与,虽然玛丽本人对奴隶制并无恶感,但她支持林肯投身到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中去。

每次演讲或辩论,玛丽都陪着林肯东奔西波,并且她总是坐在第一排,给林肯打气。出场之前,她还要为他系好领带,熨好外套,让林肯能风风光光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虽然林肯在演讲到兴奋时,常常会扯开领带,脱下外套,慷慨激昂,全然失去了谦谦君子的风度。

玛丽见此,难免感到失望,什么时候林肯才能学到那种绅士风度呢?但没想到,正是林肯的这个形象,在国人心中留下了真性情、硬汉子的良好印象。

有一次,在去往辩论地的路上,玛丽和林肯坐在路边的一辆货运列车里候车时,林肯看到他的辩论对手道格拉斯乘坐的豪华专车正从他们的眼前经过。林肯心头很不是滋味,他不无自嘲地说:“这辆车里的先生一定猜不出坐我们这种车厢的滋味。”

林肯夫妇到达的时候,朋友们是用一辆运干草的大马车来接他们的,那马车一点装饰也没有。当周围稀稀拉拉地奏起管弦乐时,林肯的脸上露出难以忍受的苦笑。然而,站在他身边的玛丽,对这一切好像没有感觉,继续谈笑自若。这使林肯颇感欣慰,他觉得,马丽在这些场合的表现,比他更优秀。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我看你比别人都优秀,”玛丽经常对林肯说,“我相信有一天,你会选上美国总统。”

当林肯终于被共和党提名作为1860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时,斯普林菲尔德沸腾了,人们把林肯紧紧围住向他表示祝贺。林肯也兴奋地挣脱开大家,说:

“我得尽快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正等着我的小妇人。”

 

                            白宫女主人

 

林肯当选总统之时,也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日。当时国库空虚,人心动荡,国家处于危急的生死关头。然而,这样的国家危机,似乎并没有影响到玛丽兴奋的心情。

现在,当她站在白宫里,再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小议员的妻子了,那时,她初次造访这里,诚惶诚恐。如今她已经是这儿的女主人了。玛丽此刻的感觉简直好极了,在华盛顿眼花缭乱、璀璨夺目的明星圈中,她将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曾经觉得那么神圣高贵的白宫,如今在玛丽看来,已经显得陈旧落伍了,她要将这里好好装修一番。结果她这一装修就花费掉了白宫四年的经费预算,一时舆论哗然,林肯也不得不代为受过,给反对派增加了攻击的口舌。

在白宫豪华的宴会上,玛丽那一身昂贵精致的晚礼服,也特别引人注目,它的造价,可不是林肯这样的平民总统所能轻松承担的。

对自己如今尊贵的身份,玛丽更是非常在意。她不允许仆人称呼林肯为“林肯先生”,而必须要叫“总统先生”,对她则要称呼“总统夫人”。一位跟随林肯多年的老仆人,习惯性的在她面前叫了声“林肯先生”,玛丽立刻便把他臭骂了一顿。

只是,玛丽的所有努力,并没有为她在白宫赢得尊敬和仰慕,她收获的只有两个字“庸俗”。

华盛顿本来就是南方人的天下,那里的上流社会骨子里就浸润着一股对北方小市民的蔑视,他们更是对那个粗野的主张解放黑人的林肯恨之入骨。他们自然瞧不起这对夫妇,尽管他们贵为总统,他们也不屑一瞥。玛丽想在这样的圈子里,寻找如鱼得水的感觉,简直是缘木求鱼。

其实,玛丽原本就是属于南方的,她的家族是南方有名的贵族,她的亲人在战争爆发后,也都投入了南方阵营,几个兄弟和妹夫都在南方的军队里,和美利坚合众国进行殊死的较量。鉴于玛丽的这种身份,白宫必须要对她的行为进行监督。玛丽的书信往来、社交人情都收到了严密监视。这让玛丽感到非常压抑,白宫难道是她的囚笼?

玛丽的心情大坏,她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和白宫以及与林肯内阁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刚进白宫时的兴奋和幻想都消失了,玛丽陷入了痛苦和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精神危机中,小儿子比利的突然生病去世,像当头一棒,让玛丽失去了知觉。

她无法面对儿子所喜欢的一切,哪怕是一朵鲜花,她都会战栗不止。她把比利的玩具全部送人,再也没有迈进儿子的房间一步。

为了能够再见一见与她阴阳两隔的儿子,失去理智的玛丽居然将一个“通灵师”请进了白宫,把一个总统官邸闹得乌烟瘴气。有人暗暗担心,玛丽可能疯了!

此时的玛丽,的确常常失去了理性,许多行为也让人匪夷所思。

像许多空虚的女人一样,强悍的玛丽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对林肯所有接触的女人,都不能容忍,疑神疑鬼,甚至在许多公开的场合,让林肯下不了台。最后一般都是以林肯大度的化解而结束,

或许对于林肯来说,艰难困厄的国家使命,使他对玛丽的关注也越来越少。内疚之心难免不时时折磨着他,作为一个丈夫,他对玛丽是有许多亏欠的。但对于外界来说,人们只看到玛丽的蛮横与锋利,因此,许多内阁和将军的夫人,提到这位白宫的女主人大多都要退避三舍。

玛丽对此不以为意,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开始疯狂的为自己购置衣物和珠宝,金钱如流水一样从玛丽的手头流走,很快的,玛丽便债台高筑。特别是在林肯第二次参加总统大选时,玛丽成天担惊受怕、焦虑不安,生怕债主会利用她的欠债,大做文章,将林肯赶下台。

林肯被刺的唯一欣慰是,他对玛丽的债务一无所知。

林肯被刺后,玛丽痛不欲生,她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林肯,如果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总统夫人”。

她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五个星期,不与任何人交流。她甚至怀疑,是副总统策划了林肯的谋杀案。

玛丽离开白宫的那个早晨,没有人和她道别。她在白宫没有朋友。

 

我们被抛弃了

 

当玛丽带着小儿子泰德孤零零地离开白宫时,她的精神已经有些错乱了。

她觉得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她如今一贫如洗,孤立无援。

国会给她拨了一笔款,用这笔钱,玛丽在芝加哥买了一套房子,算是安了个家。但很快的,她又欠下了许多债务,不得不将这所房子抵押了出去,自己租房居住,她又没有家了。

她带着泰德,到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在这里,她住最便宜的旅馆,孩子的学校教育也时断时续。她的生活完全乱了套,迫不得已,玛丽只好又回到国内,和大儿子罗伯特住在一起。

不幸的是,1871年与她相依为命的小儿子泰德又因得了白喉病而去世,让玛丽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孤独、无助、绝望,玛丽整天生活在恍恍惚惚的梦境中。

有一天,她买来了一杯咖啡,可就是不愿喝下去,她说咖啡里有毒药。在开往芝加哥的火车上,玛丽·林肯电告自己的家庭医生,哀求他挽救罗伯特的生命,可罗伯特根本就没有生病。她花三百美元买了一副窗帘,可她就压根就没有家....

罗伯特只好将她送进一所精神病院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玛丽在没有治愈的情况下出院了,坚持要出院。

这位可怜的、疾病缠身的老人漂洋过海来到了法国。她将自己封闭起来,连儿子也不知道她的住处。她对自己的祖国实在太失望了,她情愿在异国他乡,隐姓埋名,安安静静的度过自己的余生。

可是,玛丽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她的姐姐连忙把她接回到自己的家中。

玛丽又回到了斯普林菲尔德,又住到了自己的姐姐家。

几十年前,因为姐姐的召唤,朝气蓬勃的玛丽就是从家乡来到了这儿,开始了自己雄心壮志的人生征途。

在家庭舞会上,羞涩的林肯第一次约她跳了支舞,从此,他们的命运就紧紧结合在了一起。

在幽静凄清的烛光下,玛丽的记忆又回到了久远的青春年代。那时候,他们是多么的年轻,多么的自信,多么的努力,尽管这其中,充满了失望,充满了痛苦,当然也充满了欢乐和兴奋,尤其是林肯终于问鼎白宫时,多少的苦甜酸辣涌上了玛丽的心头啊!

当这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一样,在她眼前闪现,又在她眼前消失,玛丽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她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可是,她无法回答,她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她的一生大部分是在痛苦和不幸中度过,难道一个成功的女人,人生会是这样的吗?然而,她毕竟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成为了美国总统的夫人!

不错,她的梦想终于成真,登上了总统夫人的宝座,然而,这与她梦想中的总统夫人,差距有多大啊!

在这无尽的感叹中,有一点她是可以肯定的,几十年来,她和林肯风风雨雨,经历了许多不快和争吵,甚至有过相互的憎恨,但是,她在心里是一直爱着自己的丈夫的,从她第一眼看上他时....

1882年的一个宁静的夏夜,玛丽在姐姐家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四十年前,正是在这幢房子里,亚拉伯罕·林肯给她戴上了一枚结婚戒指,上面刻着:挚爱永恒。

根据玛丽的遗愿,她和林肯以及自己的孩子一起合葬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公墓里。他们终于在仁慈的上帝身边幸福的见面了。

玛丽·林肯1818年出生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祖父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还当过将军和州长,父亲参加了1812年反击英国人的战争,后来担任了肯塔基州银行的行长,是一位成功的银行

当骄傲自信、优雅能干的玛丽选择了当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林肯的时候,家里人都因此而大跌眼镜。但反叛的玛丽没有犹豫,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也使她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剧意味。不过人们也许不应该忘记,正是因为玛丽的选择,帮助美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